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的改变,癌症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约占癌症总数的60%——70%,而消化道恶性肿瘤50%以上都与吃有关。专家提醒,40岁以上的人群,体检时要加入胃镜和肠镜检查,可以检查出是否患有消化道肿瘤。

三餐不定时易诱发胃癌

有些胃癌患者患病和之前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一整天不吃饭,或者白天饿上十多个小时,然后晚上临睡前大吃一顿,代表了大多数胃癌患者的生活状态。可以说,三餐不定时和饮食不规律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因素。而引起消化道肿瘤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生活和饮食习惯。这里说的饮食指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高盐饮食,且烤、熏、腌类食物吃得太多。

45岁左右成大肠癌“主力军”

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大肠癌发病率远超过胃癌,这可能归咎于市民长期食用肉肠、牛羊猪等“红肉”及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品有关,因为人体在消化吸收这些食物后,产生胆酸及胆固醇的代谢产物明显增多,对大肠粘膜上的腺瘤、息肉反复强烈刺激而诱发癌变,45岁左右已成为‘主力军’,大家应重视肠癌的筛查。

此外,食管癌的发病率近10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多数与“吃”有关。从饮食结构来看,与长期吃过热、过烫食物相关;从年龄、性别来看,70-80岁男性多发;从地域结构来看,城市与农村低收入人群患食管癌较多。可能由于食管粘膜被过热、过烫食物反复慢性刺激,易并发癌变。

特殊人群定期做胃肠检查很重要

消化道肿瘤目前出现年轻化趋势,平时在生活中如果无故出现便血、消瘦、反复腹泻、大便不规律等症状,就要警惕。而一些特殊人群需要做胃肠镜或肛肠镜,例如,有消化道不适症状或消瘦、贫血、黑便、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临床患者,有胃肠癌或其他肿瘤家族史者,有消化道息肉病史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者,实施过胃大部切除术者,有抽烟、饮酒史且年龄在45岁以上者以及部分肿瘤抗原指标出现异常者等。

专家表示,在门诊常遇到长时间大便带血却总认为是痔疮的患者,耽误了治疗。因此,特殊人群每年不妨做一个胃肠镜或肛肠镜检查,有40%—60%的人能筛查出消化道可疑病变。

早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对于消化道肿瘤的防治十分重要,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是因为检查方式的局限,不少患者到了癌症中晚期才被发现,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的蛛丝马迹呢?发现后该怎么办呢?

今天《健康山东》邀请医院东院肿瘤内科的冯斌主任来和我们谈谈消化道肿瘤的前期表现。

专家简介:冯斌,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院东院区、山东医院肿瘤肿瘤内科副主任。擅长运用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以及肿瘤消融微创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在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诊治方面经验丰富。









































北京治白癜风
白癜风吃什么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