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听王黎教授谈T细胞淋巴瘤诊疗相关分子学探索之路,和大咖一起展望未来靶向治疗的发展与方向!
年3月26日,第七届苏州淋巴瘤高峰论坛在苏州隆重召开,大咖云集、群英荟萃。在T细胞淋巴瘤分会场,上海交通大医院血液科王黎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关于“T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发病机制”的独道学术见解。T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10%~15%,在我国比例更高。根据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T细胞淋巴瘤大致可分为前体T/NK细胞肿瘤、成熟或外周T/NK细胞淋巴瘤。而在分子水平层面,其种类更加繁多与复杂。在本次报告中,王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T细胞淋巴瘤常见的分子亚型突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图1T细胞淋巴瘤分类(根据年WHO标准)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叙述:T细胞淋巴瘤的分类;
T细胞淋巴瘤的分子进展概述;
T细胞淋巴瘤的分亚型介绍。
T细胞淋巴瘤致病机制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
目前普遍认为,在非生发中心的CD4+或CD8+阳性T细胞经活化后,若出现t(2;5)染色体易位,可形成ALK+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活化的T细胞若存在其他的分子突变,肿瘤可能成为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或者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肿瘤如何转变的机制则至今仍不清晰。对于处在生发中心的,如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发生恶变则表现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或外周T细胞淋巴瘤滤泡辅助T细胞型。图2以淋巴结内为主的T细胞淋巴瘤分子发病机制若从恶变T细胞浸润的外周器官来分类,则可分为浸润到肝脏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浸润到鼻咽部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浸润小肠的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I型和II型、浸润外周血的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变异型(T-PLL)、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L)等。TCR重排的意义:
不等同于肿瘤性T细胞,但可指导分型结合之前的T细胞淋巴瘤分类来看TCR重排,肿瘤大都发生了TCR重排,PTCLNOS多发生αβ重排,极少数发生γδ重排。尽管在文献报导中,NKT细胞淋巴瘤(NKTCL)很少发现TCR重排,但少数研究也发现过αβ或γδ重排。对此,王黎教授认为:“TCR重排不能与肿瘤划等号,但从分子亚型来看,它对疾病分子亚型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3TCR重排的意义最全T细胞淋巴瘤热点基因突变一览
AITL是淋巴瘤中突变最多的类型,其中RHOA突变出现在70%的AITL中,其次还有TET2、DNMT3、IDH2和CD28突变。突变的积累可能与肿瘤形成相关,或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在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中,突变发生率排名靠前的有TET2、JAK/STAT和DNMT3。除此之外,王黎教授特别指出DUSP22的重要性,“DUSP22重排可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临床上发现发生DUSP22重排的ALK-与ALK+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接近,因此DUSP22应该成为一个临床上的常规检测”。而ALK+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毫无疑问应检测ALK,因为其不仅有分型意义,还提示了预后。对于NK/T细胞瘤,常见的有TP53突变。研究数据表明,在所有T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的TP53突变最常见,大约为25%。而在其他T细胞淋巴瘤中,TP53突变一般处于10%以下。JAK/STAT通路上的基因突变则通过激活JAK/STAT通路,加速肿瘤的增殖。DDX3X基因的突变,作为上海交通大医院淋巴瘤团队的成果之一,被证实对肿瘤恶化起促进作用。PTCLNOS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类型,虽然也存在RHOA、TET2、DNMT3的突变,但其发生率较AITL明显降低。针对VAV1的体外研究表明,若VAV1和TP53同时存在突变,那肿瘤恶性程度将大幅增加。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