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著名期刊《Leukemia》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团队领衔进行的一项多中心淋巴瘤队列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基于11个基因表达的标志物来预测成人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生存率,并探讨了该标志物在对这类淋巴瘤病人的治疗方案选择上的应用。
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celllymphoblasticlymphoma:T-LBL)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恶性疾病,占非霍奇森淋巴瘤的1-2%,常见于青少年。成人中的T-LBL由于较少发生,缺乏一个较好的能够预测病人预后的方法。传统方法中的AnnArbor分期,微小残留病灶以及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都不能有效的预测T-LBL病人的预后。此外,具有相同临床/分子特征的患者,如骨髓或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NOTCH1/FBXW7(N/F)突变和5个miRNA信号标志物,可能有不同的预测结果。因此,亟需一项具有较好预后评估能力的生物标志物来改善对T-LBL病人的生存率评估及帮助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研究者收集了国内28个中心的共位病人的数据和FFPE组织样本,选取22位化疗后肿瘤进展和28位无进展的病人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进行筛选,然后利用Nanostring多重基因定量分析平台进行验证,在位病人的训练队列中开发出11个基因的表达标志物,并在84位病人的内部测试队列和位病人的外部独立测试队列中得到很好的验证,非常有效的将病人按预后状况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类。
结果表明,无论在训练队列,还是在内部测试队列和外部测试队列中,PFS、DFS和OS在HighRisk和LowRisk两类病人中,都有显著性区别。
研究者在此11个基因表达值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包括ECOG-PS,LDH浓度,CNS受累,NOTCH1/FBXW7变异状况、5miRNA表达,开发出以11个基因表达为基础的多因素的预测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T-LBL病人的预后状况和BFM/hyper-CVAD治疗方案的选择。
Nanostring多重基因定量分析系统利用荧光条码单分子计数技术可直接定量样本中的转录本,检测过程无需逆转录和PCR扩增,对样本RNA质量容忍度高,是广为用户信赖的FFPE样本基因定量的平台。利用Nanostring检测的FFPE样本基因表达和新鲜冰冻样本的基因表达相关性高,数据重复性好,且通过了FDA的临床诊断许可,因此Nanostring是回顾性队列研究和临床生物标志物开发的最为广泛应用的平台,是临床科研、转化医学及临床诊断的有力工具。
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国NanostringTechnologies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授权代理,拥有完整的销售、技术和售后团队,可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及完整的科研方案。对Nanostring相关产品感兴趣的老师请随时跟我们联系。
参考文献:
TianXP,etal.,Agene-expression-basedsignaturepredictssurvivalinadultswithT-celllymphoblasticlymphoma:amulticenterstudy.Leukemia,
北京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