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近日发布年年报,年报显示,肺癌在中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中均居首位,是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发现及相关临床研究是精准医学时代的极致代表,从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开始进入临床研究,到年首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滞剂(EGFRIs)——吉非替尼(gfitinib)应用于临床治疗局部晚期/转移的NSCLC;如今,用于治疗晚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NSCLC的克唑替尼(Crizotinib),以及治疗晚期鳞状细胞癌的抗PD-1的单抗(nivolumab)等针对特定群体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靶向药物层出不穷,帮助晚期NSCLC患者获得更长的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精准医学
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张医院胸外科
抗血管靶向通路的药物
恶性肿瘤需要血液供应才能维持其生长和发生血道转移,以肿瘤供养血管网为靶点的药物是提高肿瘤治愈率的一种新方法,可使肿瘤血管退化和再生抑制,从而剥夺肿瘤的氧供和营养来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年ASCO报道了贝伐珠单抗的Ⅲ期临床试验(ECOG研究)结果,试验设计入组一线非鳞癌的晚期NSCLC,对照组采用美国常用的标准化疗卡铂+紫杉醇方案,治疗组联合贝伐珠单抗且在化疗结束后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至疾病进展。结果显示,整体人群的OS显著延长,在肺癌治疗的历史上生存期首次超过了1年。死亡风险下降了20%,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发表在年的NEJM上,并且这一结果取得了FDA适应症的批准。近五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上靶向药物运用于ⅢB/Ⅳ期NSCLC二线治疗Ⅲ期研究,大多还是得到了较为满意的阳性结果:针对VEGF的靶向药物联合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对比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单药化疗,前者的PFS均较后者延长;其次,虽然前者的OS均较后者延长,但统计学差异大多不明显。
NSCLC中的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