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www.bdfyy999.com/

年6月日~7日,第58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盛大召开。作为国际肿瘤学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每年ASCO年会都聚焦临床热点难点,带来最前沿的诊疗理念和学术成果。

在血液肿瘤领域,CAR-T疗法的快速崛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突破。今年ASCO年会中,CAR-T疗法的探索也涌现出诸多新成果,为攻克临床难题带来了更多新希望。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医院张亚晶教授就今年ASCO年会中CAR-T疗法新进展进行分享探讨,梳理学术精要,展望发展未来。

CAR-T疗法相关研究:

T系肿瘤攻克前景可期,实体瘤新靶点带来突破

目前,CAR-T疗法为血液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其中,CAR-T在B系血液肿瘤中的疗效已获得肯定,临床应用亦被血液科医生们所熟知。今年ASCO年会血液肿瘤领域CAR-T疗法研究进展中,在有效性探索的基础上,许多研究进一步延长了观察时间;同时,针对细胞制备工艺、培养平台优化的探索可谓锦上添花。多发性骨髓瘤全新潜力靶点GPRC5D成绩出色,聚焦T系、髓系血液肿瘤的CAR-T疗法探索,如CD7CAR-T、CD7阴性复发后供者来源CD5CAR-T、CDCAR-T、CD12-CDCAR-T等均亮相大会壁报展示环节,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令人鼓舞,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除了血液肿瘤,CA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领域面临着更大的临床需求。虽然前些年CAR-T在实体瘤的进展尚不如人意,但近年来以Claudin18.2为代表的热门靶点切实推动了CAR-T在实体瘤领域前行的步伐。今年ASCO年会上,许多研究者在胃肠肿瘤领域探索了Claudin18.2CAR-T疗法的新成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此外,实体瘤CAR-T新靶点的探索也取得了突破,以HER-2、MUC-1为靶点的CAR-T应用于转移性乳腺癌、以GCC-19为靶点的CAR-T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以NKG2DL为靶点CAR-T疗法应用于胃癌等的创新临床试验也亮相今年ASCO年会。如同现在靶向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样,新靶点的进展为实体瘤CAR-T“异病同治”带来了新希望,当不同的癌种表达同一个靶点时,我们能够有机会尝试针对该靶点的CAR-T疗法。

CAR-T联合治疗与更新迭代:

联合治疗探索百花齐放,“货架型”CAR-X助力实践

众所周知,单一疗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因此,以CAR-T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探索有望惠及更多的患者。CAR-T疗法与新药的联合治疗,或者CAR-T治疗后序贯其他药物以获得长期持续疗效,以及逆转CAR-T治疗抵抗或复发/再进展后的挽救手段是当前联合治疗探索的主要模式。

此外,优势疗法的联合也是重要的趋势。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久经临床考验,惠及了众多血液肿瘤患者,在CAR-T的有力加持下,二者强强联合的探索为患者创造了更多的获益机会。今年ASCO中许多研究持续聚焦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和CAR-T联合或序贯的热点问题,随着研究随访时间的延长,数据的更新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更多启发和思考。

同时,很多研究同时也在CAR-T产品本身的结构、制备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迭代。基于CAR工程技术的进步,CAR-NK、CAR-巨噬细胞(CAR-M)等疗法逐渐兴起,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随着CAR-M在动物实验取得了明确的疗效证据,今年ASCO年会中聚焦CAR-M的人体试验也精彩亮相。

对于经过多线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而言,接受CAR-T治疗时,由于自身T细胞的质量和数量难以保证,常常面临治疗受限的局面。与CAR-T相比,CAR-NK、CAR-γδT的制备往往不依赖患者自身,“货架型”存储能够即时使用,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和治疗周期,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价值。

伴随诊断和新药探索:

立足临床需求精细化分层,面向临床价值差异化研发

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NGS)取得了长足进步,推动了微小残留病(MRD)和循环肿瘤DNA(ctDNA)在肿瘤治疗全程管理中的应用,一方面帮助临床医生即时评估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另一方面用于指导评估预后和预测复发。

今年ASCO年会中,肿瘤临床研究的深入探索朝向更精细化的方向进展。许多大型临床研究从临床需求出发,依据患者年龄、种族、脏器功能不全的类型、并发症等关键因素进行分层,为临床优化治疗决策提供了关键信息。

许多新药的临床研究也迎来更新数据,其中靶向CD19的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通过一系列经典ZUMA研究,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显著临床获益。今年ASCO年会中ZUMA-14等经典研究更新结果重磅公布,进一步拓展了CAR-T的临床价值,也带来了全新的治疗理念。

此外,在已获得成功的靶向药物研发的基础上,针对作用的信号通路、药物的血药浓度、药物的作用部位等进行细微调整,去探索更好的临床疗效,也是当前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方向。

小结

今年ASCO年会中,无论是在新药研发方面,还是在临床研究当中,我们都欣喜地看到了许多来自中国研究机构的学术成果精彩亮相,这些成果以大会口头报告、壁报展示等方式展现在国际肿瘤领域权威学术舞台上,彰显了中国学者的智慧和中国药物的风采,期待未来各位同道能够携手共进,在肿瘤治疗全流程的每个关键环节上都做得越来越好。

*本文根据张亚晶教授访谈内容编辑整理

专家介绍

张亚晶

医院

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市科技新星。

·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

·以第一作者在Blood、Leukemia等杂志发表多篇SCI论文,累积影响因子80余分

·曾获南粤科技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院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

yueli

审核

张亚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