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9/5443981.html
中医药作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很多患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中医是如何治疗肿瘤的?中药治疗有哪些优势?如何选择中医医生?是不是中药下药越重越好?如何看待以毒攻毒?

中医药为什么能治肿瘤?

《黄帝内经》说:“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本草备要》也记载“凡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湿。其实这讲的就是中药基本理论的“四气”和“五味”,这是中药治疗疾病的本。

中医认为日积月累,痰、瘀、毒互结,瘀滞局部而为癌瘤。因此辨证指导下理法方药的实施,无外乎以偏纠偏,理论很简单,即以中药的“四气五味”之偏,纠人体“气血阴阳”之偏。

中药的治疗应该在发现癌症时就及时医治,不管是不是早期,做没做过化疗,因为即便是早期,只要有癌症,已经说明你的身体失衡了,早期癌症的失衡只不过比晚期癌症的失衡轻一点,但如果不做全身调理,这种失衡加重,癌症就会继续发展,直到进入晚期。因此,癌症治疗必须用中医药,因为中医药是针对全身的,而癌症又是全身性疾病,同时,中医药治疗癌症,越早服用越好,即便是早期,即便没有做化疗。

选择中医药治疗

在什么时候用中药好?

1

手术前后干预

中医药可在手术前,利用中药改善体质,为手术做准备;手术后服用中药,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加快康复,让患者以良好状态顺利进入放化疗阶段;

手术治疗能直接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相关部分,但往往对机体也造成较大损伤,术后出现疼痛、贫血及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甚至造成严重气血亏耗和正气损伤,甚至出现腹胀、纳差等症。通过手术前后中药内服健脾补肾,调理阴阳,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吸收,而且能增强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提高和调节内分泌机能,促进术口愈合及促进机体康复。

2

放化疗(靶向)等减毒增效

用中药后,对放疗、化疗的敏感度更高,疗效更显著,同时中药也能减轻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可减少呕吐、白细胞下降以及贫血等症状。

放疗虽能阻止或破坏某些癌细胞的分裂,但往往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损伤,还易引起全身和局部出现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头痛、全身乏力及口渴、咽干、干咳等。

化疗的毒副反应除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外,还会引起严重骨髓抑制,并可能对心、肝、肾脏重要脏器的功能产生损害,导致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膀胱炎、心功能损伤、全身神经毒性等。

另外小分子靶向药物,尤其是当前较为火热的靶向免疫治疗都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如“手足综合征”、“免疫性脏器损伤”等毒副反应,这时候正确的辨证论治下的口服中药的全程干预,就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减毒增效的作用。

3

末期,稳定期,中医药治疗

  到末期,当患者进入稳定期,中医又成为抗肿瘤的主角。

对于治疗晚期或者在专科治疗后体力状况不佳而不能耐受等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医药不失为一种有效选择。中医药根据辨证采用消热解毒法、活血散瘀法、祛湿化痰法、软坚散结法、疏肝理气法、健脾和胃法、益气养阴法、健脾滋肾法、行气活血法及以毒攻毒法等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在改善和维持生存质量前提下,延长生存时间。

肿瘤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需要坚守的过程,中药在肿瘤的康复治疗中要怎么使用呢?

QA

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归纳总结可注意以下几点:

①中药的干预愈早愈好,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抗癌能力,预防和减轻放化疗等的毒副反应,促进身体尽快康复;

②服药周期较长,需坚持治疗,不可半途而废;

③药物用量较一般疾病要大一些(有毒药物当慎重),量少力微,难以奏效;

④扶正药与祛邪药往往配合使用,既可增强病人体质与耐受力,又能收祛邪而不伤正之妙,并不是虫草、人参、灵芝就多多益善;

是不是中药下药越重越好?如何看待以毒攻毒?

不是,“医疗不以伤害为原则”;古代医学也讲“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有毒性的药材不是不能用,也不是得重用。应该是在正规医生辨证论治的情况下慎用。中药的配方很重要,“以毒攻毒”只是其中之一,但却不能过多,这会导致肝脾功能的损伤,根据患者的病症,制定中药配方才是最合适的。

肿瘤名医秦旭东院长吴桂兰主任李慧主任八大疗法秦氏利膈疗法清瘀保肺疗法疏通血瘀疗法活血散结疗法清营凉血疗法软坚通络疗法清湿解毒疗法益气扶正疗法案例分享食道癌患者顺利进食《小溪办事》报道肺癌脑转移患者视频宫颈癌康复患者视频七旬膀胱癌康复患者肝癌康复患者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恶性淋巴瘤康复患者

联系我们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