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就是其中之一)一起撑起了免疫治疗的前沿研究领域。
接受CAR-T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血液肿瘤患者)响应率可达到90%以上,根据最新发表在《NEJM》上CAR-T细胞疗法的5年长期随访数据来看,患者的持续缓解可以达到58%乃至于60%。因此,CAR-T疗法的出现对血液肿瘤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但是CAR-T细胞疗法制备周期和成本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治疗用的CAR-T细胞,主要来自从患者自身提取分离来的T细胞。这些细胞一般是在患者患病后获取的,经过2周~1个月时间的体外制备,再回输给患者,如果患者自身的T细胞存在问题,那么可能会导致CAR-T细胞疗法的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是否有可能使用别人的T细胞进行治疗呢?
和自体的CAR-T细胞相比,异体的CAR-T细胞中的T细胞往往由健康的捐献者捐赠,这样就可以提前制备、随时待命,从而可以保证治疗的时效性,也可以节省掉部分成本。那么使用异体的T细胞制备CAR-T细胞进行治疗是否可行呢?是否真的比自体的T细胞制备的CAR-T细胞更具有优势呢?
近日发表在《NatureReviewsClinicalOncology》上的文章就为我们带来了自体与异体CAR-T治疗的临床实验的结果,一起来比较看看自体CAR-T细胞和异体CAR-T细胞治疗比较吧。
图片来源:《NatureReviews》首先,第一点,自然是无可争议的:疗效对比。
根据Benjamin等人做的第一阶段的多中心的异体CAR-T的临床实验数据显示:在7名儿童患者和14名成人患者的异体CAR-T临床实验的数据中显示,患者的总体应答率为67%,中位持续应答时间为4.1个月;6个月时,无进展生存率为27%,总生存率为55%。在前提到过,目前大多数的自体CAR-T细胞治疗的初次总体应答率可以达到90%左右,而5年持续缓解率在58%(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数据)。根据这个数据来看,自体CAR-T细胞治疗的效果要高出一截。
第二点,需要比较的就是CAR-T细胞在体内的扩增和可检测性。
我们知道CAR-T细胞是否持久存在,对于后期肿瘤是否会复发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研究人员对于异体CAR-T细胞进行了检测:在接受治疗的21例患者中,有3例在42天之后还可以检测到异体CAR-T细胞,只有1例在第天后仍然可以检测到异体CAR-T细胞。而与此相对应的,作为第一款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使用的自体CAR-T细胞中位存活时间可以达到天,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第20个月的还可以检测到自体CAR-T细胞,因此从扩增上面来说,自体CAR-T细胞更具有优势。
第三点,则是副作用的对比。
和自体CAR-T细胞治疗相比,异体CAR-T细胞的副作用发生比例和严重程度都更高一些。作为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异体CAR-T细胞疗法的细胞因子风暴(CRS)发生概率达到了91%,并且14%都是3级和4级不良反应;另外,另一个常见的副作用神经毒性,也有38%的患者发生。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治疗的负担。
要知道人体是具有高度排外性的,这也是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就是会清除进入到人体内的“异己”物质,异体的CAR-T细胞就是一个“异物”,因此,在输注异体的CAR-T细胞的时候,需要对患者进行更强烈的淋巴清扫从而达到降低排斥的作用,因此这对于患者的自身的身体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治疗负担。
目前来说,自体的CAR-T细胞治疗不论是从疗效、持久性、副作用还有治疗负担,都比异体CAR-T细胞治疗更加具有优势,异体CAR-T细胞治疗依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同时,CAR-T细胞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前进,相信伴随着免疫治疗原理和临床研究的进展,我们将有望看到一个更加美好的癌症治疗格局。
参考资料:
1.WillallogeneicCARTcellsforCD19+malignanciestakeautologousCARTcells‘offthesh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