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慢慢变老
文
罗倩
“给,吃药啦。”老人从药盒子里慢慢抽出一板药,“砰”的一声,挤出来一颗,颤巍巍地放到老伴儿瘦削的手掌,“又快吃完了,医院拿几盒。”
“不想再吃了。”老伴儿摇摇头,一口水,咽下了药片。
“咋不吃,吃了才好得快呢。”他粗糙的手指摩挲着药盒子。
“这么小一颗,管用吗?”
“你呀,药又不是饭,还论大小啊,大些干吗,饱肚子哇,嘿嘿。你看你最近气色不是好多了嘛,有用的,放宽心。”
老伴儿被逗笑了,皱皱巴巴的脸泛起微微红晕。
“莫要想这想那了哈,你只管好好吃药好好养病。”老人温情脉脉。
……
爷爷已经77岁,在深山里的小村子生活了一辈子。他和婆婆育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还得伺候双亲。讲起曾经的岁月,婆婆还是会忍不住眼眶泛红。
那个年月,拉扯大六个孩子,个中辛苦,难向外人道。后来,安葬两个老人,五个儿子先后成家,送女儿出嫁……家里人口越来越多,房子不够住,爷爷婆婆便自己烧瓦,然后盖了房,再后来,儿子单独立户又在附近有了自己的家。
大儿子在几年前修了新房,因为资金紧张,主体修好后,夫妻俩便外出务工了。不久,大媳妇感觉身体不适,病情慢慢加重,直至生活都不能自理。回到广元一检查,结果竟是:肝硬化。两年后,大媳妇离世。
孙女儿到了出嫁的年纪。婚礼前夜,大儿子和女婿忙到凌晨,送走了帮忙的亲朋和邻居便在一间屋里歇下。时值寒冬,屋里放有一盆炭火,关门睡觉之前忘了开窗。等到第二天,儿子、女婿都没有了呼吸。家族长辈们商量着要不改期,先把死者入土才是。老两口早就哭成了泪人,但他们抹了泪,咬咬牙,操持着将孙女儿嫁出去,又择日将儿子下葬。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他们熬了过来。
孙儿那年才14岁,先后没了妈没了爸。幸而,不久后,扶贫春风拂过山山卯卯,村里的精准扶贫工作也拉开了帷幕,孙儿被评为建卡立档贫困户。
爷爷的户口在二儿子家,婆婆的在另一个儿子的家,但他俩一直居住在一起。二儿子和媳妇身体都不太好,子女还得上学,也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择地基修了新房。老屋拆除那天,老两口回忆起曾经的岁月,感慨不已。对于新生活,他们感激万分。
老两口一直辛勤劳作,在土疙瘩里刨钱,数十年如一日。六十年代攒下几元,七十年代攒到一百,八十年代上千元,九十年代近万元……一滴又一滴的汗水浸泡,他们终于有了积蓄,想着自己养老,不再给儿女增添负担。
年3月,种下的黄金菜籽已经鼓鼓囊囊的,丰收在望。爷爷的右眼下鼻梁旁的面颊部出现了较硬斑块状丘疹,慢慢地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疼不痒的,爷爷也没有当回事。直到很多人都劝说还是去检查检查,这个位置长这疮样的东西,怕是不太好。在儿子们的坚持下,医院做了检查。谁都不会想到,诊断结果为——皮肤癌。大家说服爷爷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取身体其他地方皮肤植入,脸上看不出太大的疤痕。
婆婆对爷爷的病情隐瞒得死死的,只说就是一个疮而已,切了就啥事都没有了。出院回家后,婆婆悉心照料着,一个人披星戴月的,忙了田间地头忙灶前灶后,人前强颜欢笑,夜深人静时又不知掉了多少泪。
没两个月,婆婆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进食后饱胀,有时上腹疼痛,常常头晕乏力,人也消瘦了不少。去医院一检查,就直接住院了,治疗了一个多月。
“我这到底是咋啦?”“就是胃上的一点炎症而已。”“炎症咋就要住这么久的院?”“哎呀,你以为你还是小姑娘啊,都上年纪了嘛,恢复得自然慢些嘛。”“说是花了两万多,都是钱呐,我心疼。”“只要你的病好了,花多少都行,别说两万,就是十万咱都得花!更何况,现在政策好,能报销很多呢!”爷爷坚持不要子女来负担,自己的老伴儿自己要照顾好。
爷爷知道,婆婆一辈子太苦了,都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儿,现在发展到这个程度。他坚决不会告诉老伴儿患的不是炎症,是癌症,胃癌。出院后,爷爷悉心照料着饮食起居。
不久,婆婆颈部淋巴结开始肿大,医院。
晴天霹雳。
恶性淋巴瘤。
是太残忍了些。
爷爷照旧瞒着病情,医院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婆婆现在的身体状况只得服药勉强控制着。子孙们变着法儿尽孝道,扶贫干部们竭力帮助,医疗扶贫政策也着实减轻了不少负担。
爷爷可闲不住,还是种着庄稼。又是一年菜籽黄,刚刚收割回来,铺满院坝,散发着纯净的自然味道。年前,还栽了棵脆桃树,都成活了,抽出油绿绿的新叶。他一脸憨笑,直对我说:“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太好了,领导干部又齐心为民,作为一个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很感动,很知足了……”
爷爷一心都扑在照顾婆婆上。婆婆并不在意自己病痛的折磨,她心里牵惦着全是爷爷。不久前,爷爷又查出有高血压。每天督促爷爷吃降压药也成了婆婆的生活日常。
60年前,婆婆嫁给了爷爷。
他们迎来了钻石婚,而他们不正是有着钻石般的心么!
60年的风风雨雨,60年的相濡以沫,他们或许不知情为何物,只想着在还能共处的光阴里给予对方最无微不至的照顾,不计得失,甚至生死。
而后,一起慢慢变老。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