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热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通过真人真事翻拍,让我们再次看到了目前国内抗癌之路的艰辛,后来还被戏称“保险带货王”,因为的确是很好的保险意识唤醒教材。

在“抗癌”路上,保险往往只能成为一个事后补偿的工具,保乎精算君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癌症的一些基本常识,做到防范于未然。

而近期,由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CancerSociety,ACS)发布了一篇题为《AnAssessmentofProgressinCancerControl》的文章。这篇文章总结了在过去80年里抗癌经验。

虽然中美两国的差异很多,但在抗癌这件事情上,双方的共通点也不少。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在借鉴美国人的抗癌路的同时,了解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帮助我们自己。

一、美国抗癌80年,究竟怎么样?

关于“抗癌”效果,通常可以用三个指标来做监控:癌症发生率、癌症生存率以及癌症死亡率。

按照美国的研究显示,癌症发生率以及癌症生存率受医疗技术进步的影响很大,会造成一些对癌症控制效果的理解偏差,而癌症死亡率能综合反应癌症预防、早期筛查、治疗手段的变化对于“抗癌”的效果,因此癌症死亡率成为了美国癌症学会重点研究的对象。

从年开始到年,全美的癌症死亡发生率在男女中呈现不同的趋势。

▲上图截取于文章《AnAssessmentofProgressinCancerControl》

美国癌症协会在文中对美国抗癌趋势做了这样的简单总结:

1.美国男性癌症发生率在年前是一个持续攀升的趋势,并且在年前后达到阶段性最高峰,原因是与吸烟有关癌症(尤其肺癌)发生率急速上升。

2.对于美国女性来讲,在年后,癌症死亡率一直低于男性。但在-年期间,女性癌症死亡率有一个小幅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在-年期间美国女性吸烟比例激增,而吸烟诱发癌症又是一个长期过程,10年多及更长时间后才开始突现效果。

3.进入年以来,由于几个发生率占比最高的癌症(肺、乳腺、前列腺、直结肠)的死亡率快速下降,又直接让美国男女性的癌症死亡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美国男性。

美国癌症协会总结出这几十年来影响美国人抗癌效果的三个核心要素:

1.预防:预防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控烟!年后癌症死亡率下降就是得益于此。吸烟已经被发现与大量的癌症有关联,尤其是肺癌。

2.筛查:尤其要重视早期筛查,有效的早期筛查极大的影响了女性乳腺癌、直结肠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治疗结果。

3.治疗:投钱推动癌症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物开发。

二、不同器官,抗癌效果大相径庭

肺癌

美国男性肺癌致死概率从最高峰年的90.6/10万人,下降到年的49.8/10万人,而美国女性则从高峰时期的41.6/10万人,下降到年的33.6/10万人。

为什么美国的肺癌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控烟、控烟、控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美国早就实施了全国性的控烟工程,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美国男性吸烟率由年最高峰55%下降到了年的17%,女性吸烟率由年的峰值35%下降到年14%。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男性吸烟率为52.1%,女性为2.7%,中国的吸烟男性情况与60年前的美国相仿。虽然从年开始,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公共场所严禁吸烟的规定》,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以精算君为例,我不抽烟,对二手烟也是极其讨厌,但无奈常在餐厅、办公室楼道、甚至晚上散步,都会受到二手烟的“袭击”。

胃癌

在上实际30年代,对于美国男女性来讲,胃癌的致死率一直高居不下。而到了如今,胃癌的致死率连前10都排不进去。主要是因为卫生条件的改善,降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我们非常大程度地改善了食品保藏的手段,尤其是冷藏手段的改善,大家不再需要大量地去用腌制方式来长期保存食品。

从医学上来讲,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吃入过度的腌制食品,都会增加了罹患胃癌的风险。

号称“无泡菜不欢喜”的韩国人,胃癌发病率全世界最高,为什么?就是泡菜惹的祸。因为爱吃泡菜,韩国人的盐摄入量全球第一,达到了WHO推荐量的4-5倍。高盐对胃粘膜形成持续的刺激,引发胃部炎症,进一步形成胃溃疡,最终发展成胃癌。亚硝酸胺是强力的致癌物,是胺类与亚硝酸盐的产物。韩国人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非常高,成年人感染率70%,幽螺会引发慢性胃炎与胃溃疡,令胃癌风险升级。

子宫癌与子宫颈癌

对于美国女性来讲,子宫癌与子宫颈癌的致死概率已经得到很大幅度的下降。

这个下降主要得益于巴氏涂片法的普及,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宫颈涂片。另外,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本身的治疗手段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于致死概率下降很有帮助。

加上这些年HPV疫苗的陆续面试,宫颈癌有可能被完全消灭。但根据年数据统计,美国的HPV疫苗接种率只有47.5%,仍然“较低”。相比之下,中国的HPV疫苗接种才算是刚刚起步阶段,要完全消除宫颈癌,路还很漫长。

肝癌

肝癌的致死概率在美国却是一种往上走的趋势,这是美国抗癌路上相对无效的一种癌症,其致死概率从年的2.8/10万上升到年6.5/10万。

具体的原因,大概有这几点:第一,酒精摄入量增加;第二,年到年代,大量丙型肝炎的感染,经过多年酝酿,开始在21世纪慢慢爆发;第三,肥胖率持续上升;第四,越南战争中感染肝寄生虫的老兵开始陆续发病。

小科普:肝炎-肝硬化-肝癌,通常被称为肝癌三部曲。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约有10%会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50%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发生肝癌的几率约9.9-16.6%。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美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死亡率波动比较反复,从年到年,它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然后逐步下降回到了年的水平,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死亡率是5.6/10万,年达到阶段性高峰8.9/10万,年又回到5.7/10万。

逐步下降的死亡率,除了因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概率下降外,还有就是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引进,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手段的改进。

小科普: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的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胰腺癌

在过去40年,美国胰腺癌的致死率基本没有变化,维持在10.5-11.0/10万这个区间内,并且,胰腺癌在男、女性癌症致死率癌症排名(从高到低)中,均排列在第四名。

在中国,过去我们称肝癌为“癌中之王”,其实现在已经被胰腺癌所取缔,这是因为这么多年来,胰腺癌无论在筛查、治疗方面没有新突破,加上并不低的发病率和超高的致死率,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癌王”。在我国,一般胰腺癌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快则3—6个月,慢的也只是6—9个月,很少有超过12个月的。

三、受教育程度对抗癌影响有多少

美国癌症协会认为,低教育水平通常会导致更高的患癌风险以及更高的致死概率。教育程度的差异,会导致很多致癌因子的不同,例如吸烟、不健康餐饮、肥胖、是否有机会获取到优质的医疗资料等。

美国癌症协会保守地预测,如果所有癌症患者都有高等教育水平,能有这些高等教育人群的平均生活质量,至少会减少22%的癌症死亡人数。

下面这张图,分别列示以下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1.年美国癌症死亡真实人数(不分受教育程度)

2.假设全美癌症死亡人数都受过高等教育人群,假设的死亡人数

通过两组数据的直接对比,我们就能看出受教育程度对于癌症死亡率的影响。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对肺癌、肝癌、直结肠癌、食道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这六种癌症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讲,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生活越规律,因为具有不错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能接触到更多优质的筛查和医疗资源,因此对于癌症死亡率控制更有效。

保乎·小结

参考美国80多年以来的控癌经验,美国人一直在强调三件事情:

1.预防:从生活的基本小事做起,例如戒烟、戒酒、多运动

2.早期筛查:定期接受有针对性的体检,以及投入研发更先进的体检技术

3.治疗:治疗技术、药物、预后

而从顺序来看,总体来讲,美国癌症协会倡导的主要方向还是预防,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来不得癌症,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最佳方案。

对于中国人而言,《柳叶刀》在年1月发表了-年全球癌症生存率裱花趋势监测报告(简称CONCORD-3),这份报告中一共有59.4万来自中国的癌症患者接受调查,其中肺癌患者占比最高,达到22.6%,胃癌排第二,为15.6%,随后为肝癌12.5%,食管癌12.3%,直结肠癌11.2%、乳腺癌9.1%,前六大占比高达83.3%。

从预防的角度说,想要有效控制这几项对我们威胁最大的癌症,精算君优先想要的是:戒烟!因为吸烟除了跟肺癌关系重大外,还有调查显示至少跟其他11种癌症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另外就是改变我们的“豪饮”习惯,别贪杯。

无论如何,在抗癌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任重而道远,从小事做起,肯定没错,至于买保险云云,大家就量力而为吧!

参考资料:

1.Globalsurveillanceoftrendsincancersurvival–14(CONCORD-3)

2.AnAssessmentofProgressinCancerControl

3.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

延伸阅读:

《精算君认真算了算,二次患癌的风险究竟有多高?》

保乎精算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