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82岁。

主诉:发现左侧扁桃体肿大4月。

现病史:4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扁桃体肿大,伴左颌下淋巴结肿大,无咽痛、咽堵及发热等症状,外院B超示左侧腮腺表面多发淋巴结,予输液抗炎治疗(具体不详),效果可。1月前因唾液中偶有血性分泌物,就诊于我院门诊。以扁桃体肿及颈部巴结肿大收入院。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

实验室检查:专科检查:左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溃疡,伴白膜样物,右扁桃体Ⅱ度肿大。左侧有颌下淋巴结肿大,无压痛,质硬,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大小约3cm。

超声:无。

CT/MRI扫描:CT检查设备为GE64排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鼻咽部至颈部锁骨上区,患者平静缓慢呼吸,不能吞咽或讲话,以减少运动伪影,层厚为5mm、层间隔3mm,电压kV,管电流mA,矩阵×;扫描结束后行1mm薄层后处理重建,显示病灶局部放大的高分辨率图像。强化扫描范围同平扫,使用造影剂为mgI/ml,60-80ml多期动态扫描,1.5-2ml/kg体重,流速3-4ml/秒,静脉注射,扫描延时时间动脉期30s,静脉期60s。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D

问题2: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扁桃体癌伴转移

B扁桃体炎

C扁桃体淋巴瘤

D鼻咽癌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C

病理所见: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较大,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大,呈不规则形或圆形,核膜厚,核仁清楚,居中或靠近核膜,染色质粗,可见核分裂,肿瘤细胞呈弥漫分布。左侧扁桃体活检提示考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患者左侧扁桃体显示肿大,邻近咽旁间隙显示受压,左侧颈部淋巴结显示增大,最大位于第Ⅱ、Ⅲ区,边界清晰。增强后扁桃体显示有强化效应改变,密度均匀,淋巴结亦可见强化效应改变。扁桃体淋巴瘤临床并不罕见,主要与扁桃体癌相鉴别,该患者为单侧扁桃体肿大,且强化后病灶密度均匀,未见坏死及周围侵犯的征象,这些都提示淋巴瘤的可能性较大。扁桃体癌一般形态不规则,外侵明显,病灶常有明显不均匀强化。

2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病例CT扫描发现扁桃体病变较为容易,CT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一是易于显示扁桃体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二是有助于判定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本病例基本征象为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强化占位性病灶。

(2)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病例来说,病灶位于左侧扁桃体,可能来源于扁桃体本身。但是邻近咽旁间隙显示受压,左侧颈部淋巴结显示增大,也可能来源于远处淋巴结。因此本病例的定位诊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3)定性诊断:

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86岁的年老男性。4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扁桃体肿大,伴左颌下淋巴结肿大,无咽痛、咽堵及发热等症状。专科检查表现:左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溃疡,伴白膜样物,右扁桃体Ⅱ度肿大。左侧有颌下淋巴结肿大,无压痛,质硬,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大小约3cm。从患者年龄和临床表现来说易考虑为恶性病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扁桃体淋巴瘤形态多规则呈类圆形,边界常清楚,少有深部侵犯,但可同时伴有头颈部其他部位或头颈部以外淋巴结或结外病变。扁桃体淋巴瘤多呈均匀等密度软组织肿块,无囊变或坏死,轻中度强化。本例患者左侧扁桃体显示肿大,邻近咽旁间隙显示受压,左侧颈部淋巴结显示增大,最大位于第Ⅱ、Ⅲ区,边界清晰。强化后扁桃体显示有强化效应改变,密度均匀,淋巴结亦可见强化效应改变。扁桃体淋巴瘤临床并不罕见,主要与扁桃体癌相鉴别,该患者为单侧扁桃体肿大,且强化后病灶密度均匀,未见坏死及周围侵犯的征象,这些都提示淋巴瘤的可能性较大。

2鉴别诊断

NHL常侵犯口咽部,而发生在扁桃体的NHL在颈部结外NHL中约占半数,可以为B、T细胞来源,以B细胞来源为主。扁桃体癌绝大多数为鳞癌,其余有罕见的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扁桃体淋巴瘤与扁桃体癌均可双侧发病,由于扁桃体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易伴发感染和坏死,所以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常不清楚,常有深部侵犯,侵犯范围广,且易于侵犯咽旁间隙,向前可侵犯腭舌沟,并进一步侵犯舌根、口底,向前上累及软腭、悬雍垂,向上延及鼻咽,向外侵犯翼内肌,向下侵犯会厌、喉等,常有2个或2个以上口咽亚解剖区受累。当病灶较大时,扁桃体淋巴瘤和扁桃体癌均可累及腭舌沟,并将腭舌沟向前推移。扁桃体癌血供丰富,增强后呈明显强化且内部密度不均匀,有时可见中心不规则低密度区,这与肿瘤坏死、间质积液或水肿有关。经统计学分析,扁桃体淋巴瘤与扁桃体癌的病变密度在增强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扁桃体癌(白箭头)伴淋巴结坏死(白箭)

右侧扁桃体鳞癌。向前致右侧腭舌沟变浅并前移,并向前侵犯舌根及口底。

病例供稿医院放射科赵博

专家点评

扁桃体淋巴瘤属于结外型淋巴瘤,早期未见表浅淋巴结转移。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15-35岁之间,儿童发病几率也相对较高。原发性扁桃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单侧扁桃体肿大、咽部异物感、咽部疼痛、发热、呼吸吞咽困难等。扁桃体淋巴瘤主要与扁桃体癌相鉴别诊断。扁桃体癌为扁桃体常见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临床表现常由浅表溃疡,也可有浸润,常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该病例为86岁男性患者,从流行病学特征上并非扁桃体淋巴瘤好发年龄,反而容易与扁桃体癌混淆。并且临床症状中也提到表明溃疡。因此很容易诊断为扁桃体癌。但CT图像中,发现左颈上区肿大淋巴结,直径超过2cm,但未发现液化坏死,与鳞癌转移淋巴结不相符合。对该病例可以进一步进行磁共振增强及功能成像,如功能成像中,DWI序列检查后测得ADC值极低,甚至低于0.5×10-3mm2/s,那考虑淋巴瘤的可能性较大。

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放射科朱凌教授

快扫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