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

编者按: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翻译组近期开始推出系列病例报道的翻译。本期是第11个病例报道翻译,是一例18F-FDGPET/CT显示累及全身淋巴结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误诊为淋巴瘤的病例报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但累及全身淋巴结却少见,这类病例18F-FDGPET/CT显像表现为全身多发淋巴结异常18F-FDG摄取,很容易误诊为淋巴瘤。该病例报道由川北医学院核医学教研室黄晓红助教翻译,因组稿时间仓促、译者水平限制及审校者经验不足,译文中定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误诊为淋巴瘤18F-FDGPET/CT显像一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MaCetal.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mimickinglymphomaon18F-FDGPET/CT.Reportofacaseandreviewoftheliterature.HellenicJournalofNuclearMedicine.;4:77-80)

上期回顾:?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8F-FDGPET/增强CT评估为治疗完全代谢反应—病例报道

摘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但发生在全身淋巴结却少见。我们报告一例63岁女性患者,主诉为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伴有低热。18F-FDGPET/CT显像示颈部、腋窝、肺门、纵隔、肠系膜、腹膜后、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18F-FDG摄取异常增高。这些发现导致初始误诊为淋巴瘤。最后的组织学诊断确诊为IMT。患者口服类固醇治疗1个月后超声检查显示全身肿大淋巴结完全消失。经过12个月的治疗,复查没有复发的征象。此病例提示,典型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到与IMT鉴别。此外,本病例提示,对于累及全身淋巴结的IMT,类固醇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前言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最早见于肺,年由Bunn报道。它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病因不明,由肿瘤性肌母细胞和大量的炎细胞组成,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通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个术语被用来描述这种类型的病变,包括炎性假瘤、纤维性黄色瘤、浆细胞肉芽肿、假肉瘤、淋巴样错构瘤、粘液样错构瘤和炎症性肌细胞增生症。这些不同的术语反映了病变病因的不确定性。年,Umiker和Iverson将这种病变改名为IMT,因其类似恶性肿瘤的临床、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5]。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最常见于肺部、肝脏和胃肠道,占所有肺部肿瘤的0.04%-1.2%。查阅文献,很少有报道IMT仅累及全身淋巴结的IMT。常规影像检查,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通常被用作肿瘤检测的初始诊断技术。但他们在鉴别肿瘤良恶性方面的诊断效能有限。Kim等人()报道常规放射影像很难明确鉴别腹部IMT与其他可能的恶性肿瘤。相反,18F-FDGPET/CT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