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准诊治,年度进展大盘点!本着“传播风湿最强音,打造学术新风尚”的初心,在辞旧迎新之际,“医学界”传媒携手国内四大顶级风湿免疫科的近20名风湿领域知名专家,覆盖8个风湿领域热点疾病,开启“乘风破浪——风湿年度盘点”。本期由上海交通大医院吕良敬教授为我们带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年度进展的盘点。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有疾病负担高、致死率高的特点。我国人群SLE患病率为1%,是西方白种人群的8~10倍。

图1SLE典型表现

关于SLE的精准诊治,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如何在SLE临床前期预测发病风险,实现诊治关口前移?

?如何在疾病动态过程中精准评估预后,早期预防脏器损伤?

?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治疗?

吕良敬教授将围绕这几个问题,介绍SLE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SLE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尿液检测

过去几年间,研究发现一系列生物标志物与疾病发病及病情活动相关(表1)。

表1与SLE发病及病情活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纳米金技术的代谢组平台通过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液发现,可通过建立特征性的尿液代谢产物谱早期诊断LN。未来,临床上将有机会实现LN的早期无创诊断。

SLE不良预后的二级预防

感染是SLE最主要的一类并发症,也是其最大死亡原因。如何找出更易发生感染的患者并早期干预,是个不小的挑战。SLE脏器受累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PAH)、难治性LN等。另外,由于SLE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合并SLE的不良妊娠同样是临床上一个棘手问题。SLE并发医院SLE数据库、含例SLE患者的长期转归分析显示,SLE主要死因包括感染(22.7%)、心脑血管事件(14.4%)、肾功能衰竭(13.4%)、狼疮活动(4.1%),以及淋巴瘤、肝昏迷等。PAH也会显著影响SLE转归。对PubMed上所有狼疮相关感染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真菌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曲霉菌感染,死亡率较高。细菌(例如ESBL+大肠杆菌)和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也是感染的主要因素。医院研究发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用于诊断真菌感染效率优于血液检测,但需要校正。进一步分析影响免疫抑制患者BALF-GM定量检测的因素,发现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提出经尿素校正的BALF-GM方法诊断效力更佳。研究还显示,白色念珠菌气道定植SLE患者更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这一成果已被《中国成人白色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引用。细菌感染方面,医院专家团队通过队列研究建立了SLE患者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预测模型,回顾性分析了~年疑似感染的SLE患者细菌学培养结果,明确了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的逐年上升趋势(图2)。

图2研究结果

回归分析确定了SLE患者发生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等。通过对例大肠埃希菌感染的SLE患者风险因素分析,构建了预测模型。此外还发现,利用生物标记物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如二代测序联合协同血培养可提高SLE患者潜在Klebsiella感染检测率。SLE合并PAH前面提到,SLE合并PAH为不良预后因素之一。研究再次验证,SLE患者合并PAH或同时合并间质性肺病是预后不良因素;MIF、Melatonin与SLE-PAH有关,且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此外,内皮素受体A抗体被发现在SLE-PAH中具有预警价值。不良妊娠结局研究SLE不良妊娠结局方面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一项免疫相关复发性流产预防策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有复发性流产病史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患者,加用小剂量激素+羟氯喹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胎儿活产率提升至97.1%,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仅7.35%,无患者病情恶化。

目前,研究团队依然在开展改善SL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方面的探索。

SLE精准治疗:新老药物百花齐放精准治疗方面,目前已进行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验证了不同药物的疗效。首先是艾拉莫德,这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也是国家1.1类新药,具有多重免疫调节作用。此前,国外研究证实艾拉莫德可抑制人B细胞产生的IgG和IgM,调节B细胞的终末分化。医院研究团队发现,艾拉莫德可有效改善狼疮小鼠的免疫性肾炎、降低自身抗体水平(图3);显著改善MRL/lpr小鼠血清标志物水平、降低anti-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补体水平。另一项研究揭示了艾拉莫德对于难治性LN的改善作用。

图3研究结果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经典老药,在SLE治疗方面展现了新的作用。既往研究提示SLE患者加用二甲双胍可有效协助减少疾病复发倾向。现已证实二甲双胍可抑制pDC产生干扰素-α(IFN-α),从而对SLE起到治疗作用,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激素作为SLE的传统一线用药,不可或缺但又会引起一定不良事件,有着明显的两面性。若能将激素精准送达需要的身体部位,则可减少其全身并发症。纳米药物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设想,可观察到载泼尼松龙磷酸钠的重组高密度脂蛋白纳米药物在SLE小鼠炎症部位聚集。纳米复合药物递送系统可将药物选择性递送至靶组织,如骨关节、肾脏等,从而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

其他临床前精准治疗策略包括细胞因子相关自体T细胞疫苗、低剂量IL-2、促消退介质1等。

小结

生物标志物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未来临床上将有机会实现LN的早期无创诊断;感染是SLE最主要的并发症和最大死亡原因,其中真菌特别是曲霉菌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ESBL+大肠杆菌及带状疱疹病毒等也是感染的主要因素;经尿素校正的BALF-GM方法用于真菌感染诊断效力佳,利用生物标记物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细菌感染诊断效率;SLE合并PAH为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在有复发性流产病史的UCTD患者中,加用小剂量激素+羟氯喹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药物治疗方面,艾拉莫德具有多重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难治性LN;二甲双胍对SLE具有治疗作用;纳米复合药物递送系统可将激素选择性递送至靶组织,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与肾病频道

本文作者:玉酱

本文审核:吕良敬主任上海交通大医院风湿免疫科

责任编辑:风禾卡带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