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缺少铜元素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317/4592180.html
编译:任我行

血液科来源:肿瘤资讯

Abstract:BR或R-CHOP/R-CVP作为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BRIGHT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

背景:BRIGHT研究是一项3期的开放标签的非劣研究,研究对比了苯达莫司汀联合美罗华(B-R)与R-CHOP或R-CVP治疗初治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或套细胞淋巴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线使用B-R方案所取得的完全缓解(CR)率并不低于R-CHOP/R-CVP(研究发表于年的Blood杂志)。通过经过5年的随访,研究者对比了BR与R-CHOP/R-CVP的总体效果。

方法:iNHL或MCL的患者随机接受6-8个疗程的BR或R-CHOP/R-CVP,所有患者在完成治疗接受之后接受系统评估,并定期随访。统计学上,使用分层的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总生存(OS)。

结果:在例随机的患者中,例患者接受BR方案化疗,例患者接受R-CHOP方案、例患者接受R-CVP方案。例患者进入随访阶段,BR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5.0个月,RCHOP/R-CVP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4.1个月。BR组和RCHOP/R-CVP组的5年PFS率分别为65.5%(95%CI58.5-71.6)和55.8%(48.4-62.5),5年的OS率为81.7%(75.7-86.3)和85%(79.3-89.3)。BR对比RCHOP/R-CVP,PFS、EFS、DOR和OS的风险比分别为0.61(0.45-0.85;P=.)、EFS0.63(0.46-0.84;P=.)、DOR0.66(0.47-0.92;P=.)和OS1.15(0.72-1.84;P=.)。如果将iNHL与MCL分开分析,得出的结论类似,BR对比RCHOP/R-CVP的风险比为:iNHL[PFS0.70(0.49-1.01;P=.)]和MCL[PFS0.40(0.21-0.75;P=.)],而MCL的PFS从BR方案获益最为明显。两组患者使用美罗华维持的比例相似,BR组为43%,而R-CHOP/R-CVP组为45%。在R-CHOP/R-CVP组的患者中,75例患者接受二线治疗,其中27(36%)例使用含苯达莫司汀的方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的安全性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接近。

结论:BRIGHT研究的长期随访显示,BR组的PFS、EFS和DOR显著优于R-CHOP/R-CVP组,OS无显著差异。安全性结果与之前报道的一致。临床试验信息:NCT

Abstract:苯达莫司汀联合美罗华(B-R)对比R-CHOP作为惰性淋巴瘤的一线治疗研究:StiLNHL1研究9年结果更新

背景:这项多中心的随机III期的研究对比了B-R与R-CHOP作为惰性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结果最早发表在年的Lancet杂志上。最终的分析显示,B-R较R-CHOP方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69.5vs31.2月)。在本项研究中,我们经过中位个月的随访,研究者更新了关于总生存(OS),至下次治疗时间(time-to-next-treatment,TTNT)以及继发肿瘤(sNPL)的相关数据。

方法:例患随机接受最多为6个疗程的B-R或R-CHOP方案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S,TTNT和sNPL.。

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非常一致;中位年龄为64岁。两组患者间的OS没有显著差异,在B-R组中,共有60例患者死亡,而在R-CHOP组中共有68例患者死亡(HR:0.82,95%CI0.58–1.15,p=0.)。B-R组和R-CHOP组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66%。B-R组的TTNT相对于R-CHOP组显著延长(HR0.52,95%CI0.38–0.69,p0.),B-R组的中位TTNT没有达到(95%CI.9月–n年),而R-CHOP组的中位TTNT为56个月(95%CI39.1–82.0月)。最初接受B-R方案的患者与接受R-CHOP方案的患者相比,接受的二线治疗的比例更低(B-R73例[34%]vsR-CHOP例[52%]),对于B-R组的患者,26例患者使用R-CHOP方案作为二线治疗(26/73,36%),而对于R-CHOP组的患者,49例患者使用B-R患者作为二线治疗(49/,46%)。B-R组共有36例患者出现sNPL,而R-CHOP组共有39例,两组患者共出现7例血液系统肿瘤。

结论:相对于R-CHOP方案,B-R在PFS和TTNT方面具有显著优势(OS尚无优势)。临床试验信息:NCT

Abstract:来那度胺联合美罗华及其维持治疗难治复发NHL的IIIb期随机对照研究:双耐药及早期复发的滤泡淋巴瘤患者结果分析

背景:化疗耐药以及初始治疗两年之内进展的滤泡淋巴瘤(FL)预后极差,这强调了急需新疗法的出现。

方法:MAGNIFY(NCT)研究是一项IIIb期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研究,研究对象为复发难治(R/R)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包括了1级-3b级的FL或转化的FL(tFL)。所有患者接受了12个疗程的来那度胺联合美罗华(R2)治疗,取得疾病稳定及更好疗效的患者按1:1接受R2或者美罗华的维持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本分析集中在FL:双耐药(DR)是指对美罗华(单药或联合治疗)和一种蒽环类药物耐药的患者,早期复发(ER)是指初始治疗两年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

结果:截至年7月19日,例R/R的FL患者内包括32例DR(27%)患者和43例ER患者(37%),中位年龄分别为64岁和65岁,绝大多数为1-3a级FL(94%;91%),DR和ER患者中各有一例tFL,DR与ER中入组研究时分别有72%和49%的患者为IV期患者,所有患者的入组前接受了2种不同方案的治疗(中位数,其中DR为3,ER为2)。在ER患者中,31例患者接受的美罗华联合化疗(R-Chemo)的一线治疗,12例患者接受美罗华单药或其他治疗。本研究中的治疗有效率如表一所示,DR组和ER组的中位至缓解时间分别为2.8个月和2.7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没有达到。FL患者1年的PFS率为66%,其中DR为66%,ER为45%。ER患者中,一线使用R-chemo的患者1年的PFS率为50%,而其他患者为27%。DR组和ER组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3%;33%),白细胞减少(9%;12%)和淋巴细胞减少(9%;5%).

结论:R2序贯维持治疗在双耐药和早期复发的FL患者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MAGNIFY试验仍在入组患者。临床试验信息:NCT.

表一.疗效相关数据

Abstract:CALGB04研究:根据遗传学调整的氟达拉滨/单克隆抗体治疗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期组间研究。

背景:在新药到来之前,对于非del(11q)缺失的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免疫化疗方案尚存在争议。来那度胺的地位尚未确定。

方法:初治的具有治疗指征的患者随机接受美罗华联合氟达拉滨(FR)、FR联合6个月的来那度胺作为巩固治疗(第一个月:5mg每天d1-21/每28天,第二至六个月:10mg每天d1-21/每28天)或FR+环磷酰胺的治疗(FCR)。基于治疗前的遗传学结果,至少20%的细胞具有del(11q)的患者不纳入分析,以检测每组患者中非del(11q)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率是否获得提高。每组患者中至少要纳入例非del(11q)的患者才能有至少84%的可能检测PFS率的增长(60%至73%)。

结果:共有例非del(11q)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FR(n=),FR+L(n=)或FCR(n=)的治疗。三组患者间的基线特征相似。三种方案两年的PFS率分别为64%(57-71%)(FR),71%(63-78%)(FR+L),和74%(66-80%)。FR组的中位PFS显著低于FR+L组(p=0.03)或FCR组(p0.01),中位PFS分别为43(95%CI:33-50),66(95%CI:45-未达到),和78(95%CI:58-未达到)个月。各种的中位生存(OS)均未达到。各组之间1,2,3年的生存率相似,尽管FR+L组在41个月后OS出现了平台,而FR和FCR组持续有事件出现。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

结论:FR+L和FCR达到了方案所预期的研究终点.FR+L相对于FR延长了PFS,且与FR/FCR组不同的是,OS出现了平台(无死亡事件再出现)。需要未来的研究来研究FR+L对比FCR的疗效或含来那度胺的其他方案的疗效。临床试验信息:NCT.

AbstractGENUINE3期研究结果公布:Ublituximab联合伊布替尼治疗遗传学高危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背景:接受单药伊布替尼(IB)的CLL患者若具有TP53异常或11q缺失则预后依然较差(O’BrienASH)。Ublituximab(UTX)是针对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其经过特定糖基化修饰以提高ADCC作用。GENUINE是首个对比IB联合UTX与IB单药治疗高危复发/难治CLL治疗效果3期的临床研究。

方法:具有中心实验室确定的del17p(TP53缺失),del11q(ATM缺失)和/或TP53突变的难治复发的CLL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到IB单药组(mgQD)或IB联合UTX(mg疗程1D1,8,15;疗程2-6D1;随后的维持治疗为每3个月一次)。入组患者时,对于之间的治疗方案数没有限制。之前使用过IB的患者被排除在外。研究的主要治疗终点为总的治疗反应率(ORR)(按照iwCLL标准),次要研究终点为CR率、MRD阴性率、PFS、至缓解时间(TTR)和安全性。

结果:研究对来自美国及以色列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共例患者接受了治疗(59例接受了UTX+IB,58例接受了IB单药治疗)。中位年龄为67岁,中位前治疗数为3(范围:1-8),70%的患者为男性。高危的遗传学因素经过了平衡,使得两组的del17p的出现率均在50%左右。UTX+IB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输注反应(44%,其中3/4级为5%),UTX+IB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7%(3/4级7%)与IB单药组的10%(3/4级9%)相当,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UTX+IB组与IB单药相近或UTX+IB组较低,包括疲劳(17%vs.31%),头晕(12%vs.21%),擦伤(12%vs.26%),贫血(10%vs.16%),肌痛(9%vs.14%)。中位随访12个月时,UTX+IB的最佳ORR为80%,而IB组为47%。尽管还不足以用于次要治疗终点分析,UTX+IB在PFS和影像学的CR率上依然具有优势。CR和MRD的相关研究依然在进行之中。联合组与IB组的TTR分别为1.97个月和3.8个月。两组中均有等待确认是否取得缓解的患者。

结论:在IB的基础上增加UTX没有增加毒性,但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临床试验信息:NCT。

Abstract新药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发生的Richter’s综合征(RS)

背景:靶向B细胞受体激酶和BCL-2的新药(NA)显著提高了CLL患者的预后,但是,接受NAs治疗的患者会出现RS,目前尚无对新药情况下RS的研究。

方法: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9个学术中心年至年间病理确诊的RS患者。研究进行了描述性的统计,总生存定义为RS确诊至死亡或末次随访。

结果:共有71例患者在使用NAs时出现RS。诊断CLL时的中位年龄为55岁(21-82),NA使用前中位治疗方案数为3(0-12),68%患者为氟达拉滨难治的患者,5位患者(7%)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CLL诊断至NA治疗的中位时间为68.5个月(1.1-.2)。在NA开始治疗时FISH检测的资料分别为:del(17p)30/61(49%),del(11q)15/61(25%),+/61(25%)。53例可分析核型的患者中,共40例患者为复杂核型(75%)。52例患者进行IGHV检测,46例患者IGHV无突变(88%),VH1-69的出现率为23%(10/43),VH4-39出现率为9%(4/43)。59例(83%)患者使用使用BTK抑制剂,6例(8%)患者使用PI3K抑制剂,6例(8%)患者使用BCL2抑制剂venetoclax。组织学上,RS包括DLBCL(87%),浆母细胞淋巴瘤(6%),霍奇金淋巴瘤(4%)及其它(3%)。RS的Ki-67%在90以上的占23%,75-90%占25%,50-75%占25%,50%以下占28%。NA开始使用至RS诊断的中位时间为9.1月(范围0.9-48.2),65%的患者在NA开始服药12个月内出现RS。在有RS治疗方案的56例患者中,共使用了19中不同的方案,包括R-EPOCH(36%),R-CHOP(2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9%),OFAR方案(7%)或使用另一种不同的NA(7%)。在可以评估疗效的48例患者中,ORR为42%(15%CR,27%PR)。在29例可以评估的接受R-EPOCH/CHOP的患者中,ORR为48%(21%CR)。.中位随访10.6个月,中位生存仅为3.3个月(95%CI2.2-6.0),尽管取得CR的7例患者均存活。

结论:研究者报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使用新药时出现RS的CLL队列。这些患者通常都是高危的CLL患者,且复杂核型非常常见,且RS常在NA治疗的最初1年内发生。治疗方案的差别非常之大,对于不能取得CR的患者,预后非常之差。寻找RS的驱动基因异常以及更新的治疗策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放疗治疗老年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PET阴性的大包块病变(是否可省去):DSHNHLOPTIMAL60研究最初例大包块患者的中期结果分析

背景:放疗(RT)治疗大包块部位提高了老年DLBCL患者的预后[LancetOncol;9:-;JClinOncol;32:-]。在R-CHOP方案治疗后,如果PET阴性,RT是否可以省去?前瞻性的OPTIMAL60研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61至80岁的患者按照2*2的因素设计随机接受6×CHOP-14or6×CHLIP-14(脂质体长春新碱而不是传统的长春新碱)加8个疗程的美罗华(mg/m2,每两周一次)或12次美罗华(D-4,-1,1,4,14,28,42,56,91,,,)。具有大包块(=7.5cm)的患者,如果6个疗程化疗后大包块PET阳性,则接受39.6Gy的放疗,如果大包块PET阴性,则选择随访观察。

结果:/(37%)的患者具有大包块病变,与RICOVER-60试验中的患者类似[/(38%)],RICOVER-60试验中38%的患者使用6×CHOP-14+8R方案。OPTIMAL60的患者与RICOVER-60的患者相比年龄更大(70vs.68岁),IPI=3(33%vs.29%)及IPI=4,5(34%vs.23%)的患者更多。OPTIMAL60的例患者中共有例接受了PET检查(不做PET的原因:5例为早期死亡,3例为治疗毒性过大,3例为方案违背,1例为患者不依从,6例为诊断有变化,2例为其他原因)。48%(80/)的大包块在6个疗程的化疗后PET仍然阳性,78%(62/80)的患者接受了RT(不接受RT的原因为:8例为疾病进展;9例为其他的医学原因;1例为活检阴性),使放疗的使用率RICOVER-60的67/(57%)降低到OPTIMAL60的62/(33%)。尽管患者的预后特征较差,例大包块患者的预后并不差于RICOVER-60试验中的患者,即便在4个治疗组中治疗强度最弱的47例患者中(接受6xCHOP-14+8R,与RICOVER-60一致),OPTIMAL60的2年PFS和OS率分别为79%和88%,而例RICOVER-60患者为75%和78%。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经过IPI危险因素的调整,OPTIMAL60相对于RICOVER-60大包块患者在PFS和OS方面的风险比分别为0.7(95%CI:0.3-1.5;p=0.)和0.5(95%CI:0.2-1.3;p=0.)。

结论:对于大包块的患者,如果化疗后PET阴性,可以不使用放疗。这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降低了42%的放疗使用率。临床试验信息:NCT。

Abstract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相关基因拷贝数改变的无创检测

背景:在淋巴瘤中体细胞拷贝数改变(SCNAs)很常见且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例如,MYC和BCL2基因的扩增与较差的预后相关(Quesada,ASH)。而PD-L1(CD)的扩增与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较好相关(Ansell,NEJM)。然而,通过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这些异常依然很难。通过靶向高通量测序平台CAPP-Seq,研究者开发了一种通过血浆检测局灶性以及大片段SCNAs的方法。

方法:研究者检测了7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的血浆标本以及48例正常对照的血浆标本。局灶性的SCNAs的检测深度极高(~10,x),这使得ctDNA的比例在1%时即可被检测到。研究者通过调整设定阳性阈值,将假阳性率控制在1%左右。在另一组包含15例健康对照的队列验证中,该方法检测的假阳性率为2.3%(而对于感兴趣的基因为0%)。研究者同时分析了特定区域外的测序数据以分析染色体水平的SCNAs。

结果:研究者检测到了较高频率的临床相关的SCNAs,包括MYC(8.0%),BCL2(24.0%),和BCL6(14.7%)的扩增,以及TP53(13.3%)和CDKN2A(9.3%)的缺失。特别有趣的是,26.7%的病例同时具有PD-L1和PD-L2(PDCD1LG2)的扩增。此外,13.3%的病例具有PD-L2但不具有PD-L1的扩增。有趣的是,PD-L1扩增在复发的患者中较初治的患者中更为常见(43.5%vs19.2%,p=0.02)。大部分PD-L1扩增是局灶性基因的扩增(65%)而其他的则累及9号染色体短臂超过80%的区域。相对应的组织标本的测序工作仍然在进行,且即将呈现。

结论:淋巴瘤ctDNA的检测能够很好地检测到局灶的和大片段的SCNAs,包括MYC,BCL2以及PD-L1的扩增,这使得通过无创方法检测淋巴瘤患者具有临床意义的结构性基因改变不再是难题。

Abstract自体移植对比(auto)对比同胞相合(MSD)或全相合无关供者的(MUD)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治疗免疫化疗早期免疫化疗失败(ECF)的滤泡淋巴瘤(FL):来自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的分析

背景:与大部分FL不同的是,早期免疫化疗失败(ECF)的高危FL(一线免疫化疗2年内复发的OS率仅为50%)预后较差(Casulo,JCO)。研究者利用CIBMTR数据库对比了autoHCT与MSD或MUDalloHCT作为首次移植方案治疗早期免疫化疗失败的FL的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纳入了-间接受一线基于美罗华的免疫化疗方案的早期免疫化疗失败(治疗开始2年内进展或复发)且接受autoHCT或alloHCT的成年FL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OS,次要研究终点为进展生存(PFS),复发和非复发死亡(NRM).

结果:例ECF的患者纳入研究(auto=,MSD=,MUD=95)(表1)。AutoHCT经过调整的5年的NRM(5%)显著低于MSD(17%)或MUDHCT(33%)(p0.0)。MSD(31%)或MUDHCT(23%)经过调整的5年复发率显著低于autoHCT(58%;p0.0)。autoHCT,MSD和MUDHCTPFS经过调整5年PFS率分别为38%,52%和43%(p=0.)。autoHCT(70%)或MSDHCT(73%)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MUD(49%;p=0.).

结论:AutoHCT治疗早期免疫化疗失败的FL患者NRM较低且5年的OS率(70%)显著高于历史数据(50%).MSDHCT治疗组复发率最低,生存率与autoHCT相似。需要前瞻性的研究来探索早期免疫化疗失败的FL患者的移植方案选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宋小编

19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