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外国语学校是江苏省内较好的一所初中学校,因为教学水平高,是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然而,自年年底开始,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土地有关。
//
△视频:不该建的学校
学校搬新址后名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
3月下旬,记者来到常州外国语学校。有学生反映,自从去年9月份搬到这个新校址后,很多学生因为环境污染,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
12岁的学生小曾从去年以来,一直咳个不停,皮肤上出现了多种异常反应。
13岁的小金也出现了大面积红疹,还伴随剧烈头痛,一直查不出病因。从今年1月17日以后,他被迫让父母转到了另一所学校。
据了解,常州外国语学校先后有医院进行检查。有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的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学校原址旁是三家化工厂临近土地污染严重
这么多学生同时出现不良反应,家长们把问题指向了学校北边的一片工地,据他们反映说,这个地块上原来是三家化工厂,怀疑污染来自对土壤进行的开挖作业。
三家化工厂中,最大的化工厂叫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紧接着的是长宇化工和华达化工。一名在常隆化工工作了30多年的老员工说,在他记载的生产日志上,像克百威、灭多威、异丙威、氰基萘酚这样的都属于是剧毒类产品。而厂里职工有时候为了省事,不光将有毒废水直接排出厂外,还将危险废物偷偷埋到了地下,对环境带来了很大隐患。
由于长期在车间里接触污染产品,一些员工患上了皮肤病等职业病,在被开具相关的诊断证明后,很多人被要求提前离厂。后来,这几家企业也陆续搬离,当地政府准备在环境修复后将该地块用于商业开发。
在一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上,这片地块土壤、地下水里以氯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污染物为主,萘、茚并芘等多环芳烃以及金属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普遍超标严重,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氯苯,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倍和倍,四氯化碳浓度超标也有倍,其它的二氯苯、三氯甲烷、二甲苯总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也有数千倍之多。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指出,以上这些污染物都是早已被明确的致癌物,长期接触就会导致白血病、肿瘤等。而当地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群体性的症状,且发病率这么高,应该与该地块的严重污染有一定关系。
学校未批先建
常隆化工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但它的另一面却并不光鲜。年,江苏省靖江市一养猪场被曝“地下藏毒万吨”,其中就有常隆化工出来的化工垃圾;年12月,常隆化工旗下的常隆农化等6家企业因倾倒废酸污染河水,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判罚1.6亿多元的罚款。那么,一所学校为什么非要选址在污染企业地块旁边呢?
按照教育部门的解释,之所以要选择现在的校址,是因为学校原来的整体建筑存在安全隐患,要另建校区。他们表示,已做过相应的环评。“这个地块的土壤,包括检测都是达标的,就是因为选址的评估报告中,它也是符合规范的,是符合学校用地的。”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纪忠说。
然而,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当地官员认为符合规范的评估报告其实存在严重瑕疵。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就指出,这份环评报告中只考虑了氨氮、重金属、pH值等常规的污染物指标,却没有考虑到农药的成分。
更让人不解的是,已经确认符合建校规范的环评报告最后还指出,项目北侧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报告还建议,为避免“所在区域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本地块严禁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而实际上,建校所用的正是抽上来的重污染地下水。
这份环评报告还指出,常隆地块场地开展修复后,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常州外国语学校如果在修复验收完成前投入使用,“必须注意”“修复产生的污染对在校师生的影响”。对此专家指出,这份报告仅仅只是提到了“必须注意”,但却没有明确提出,学校搬迁应该是在污染场地修复完成以后,这是环评的重要缺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建校依据的这份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年3月31日,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年8月21日,也就是说,学校开始施工的时间比环评批复时间整整提前了7个多月,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年9月大批学生入校,但此时北边的污染土壤还正在开挖修复中。
学校检出多项特征污染物如埋下一颗生态炸弹
由于很多学生出现了身体异常,家长们委托检测公司对常州外国语学校里的地下水、土壤和空气进行了检测,结果多项特征污染物被检出。
在对空气的检测结果显示,常州外国语学校里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处也都测出了丙酮、苯、甲苯、乙苯、二氯甲烷等污染物质,专家认为,这也与邻近的常隆污染地块上的污染物质对应吻合。
为减少污染工程项目对学校、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国家规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一般认为至少在米以上,项目厂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之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常隆地块离学校只隔一条马路,实际距离还不到米。
从年1月起,学校旁边的常隆地块原定的修复方案由土壤开挖变成了用粘土覆盖,原定的商业广场用途也被改成了生态休闲公园。对于这样的土壤修复,有专家认为,污染物质并没有消除,它在地底下早晚还是一颗生态炸弹。
多链条全线失守置师生健康于危险之中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州因为在倾倒了大量有毒废弃物的拉夫运河上建造住宅和学校,导致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等病症频频发生,这就是举世瞩目的拉夫运河事件,拉夫运河事件唤醒了全世界对化学废弃物的认识。
在环境敏感区建设学校,本应慎之又慎。然而,这起事件中,选址、建校、环保监测……多链条全线失守让人担忧,更是让这所学校师生的健康长期笼罩在巨大的危险之中。
记者在采访中都能意识到的问题,为什么相关的政府部门发现不了?学校该不该搬,到底污染危害有多大?相关部门还在检测和研判中,记者也将持续
据央视报道,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迁新址后,近名学生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学生甚至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这是近段时间以来我看到的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新闻。
为什么会导致那么多学生身体异常?
是因为学校旁是三家化工厂的原址。其中最大的一家叫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曾因向河道倾倒废酸被罚1.6亿元。据报道常隆化工有员工还常将剧毒化学品就地掩埋,后来这些工人自己得上了皮肤病,再后来工厂只好搬走了,再后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就搬过来了。
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为啥要把一个本来省里知名的学校和那么多孩子搬到这样一个地方来,这到底是谁出的馊主意?
当然,不管是谁出的主意,那都应该是第一个为这个生病学生负责的人。但是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纪忠到现在还言之凿凿地说,“这个地块的土壤,包括检测都是达标的,选址的评估报告中,它也是符合规范的,是符合学校用地的。”在为学校选址前,在做评估报告之前,能不能用脚趾头先想想这样一块地方适不适合让那么多孩子待在上面?只会根据报告挑YES or NO的工作,一台机器就可以胜任了,要你们那么大一个教育局干嘛?反正,我是没有想明白纪副局长讲这些话时是用什么来思考的,也完全看不出讲这些话的人还会有什么责任心?
而纪副局长口中的这份被他认为符合学校用地的评估报告,其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项目北侧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知道有风险还让建学校?这是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还是缺乏最基本的逻辑能力?而在具体检测环节,这份报告又存在着严重瑕疵——只考虑了氨氮、重金属、PH值等常规污染物指标,却没有考虑到农药的成分。这样一份粗制滥造、错漏百出的评估报告到底出自谁之手?这样一种能置成百上千孩子生命安全于不顾的自信又到底出自哪里?这又该被追究什么样的责任?
更可笑的是,就在上个月,许多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常州市环保局还装模作样地到学校周边开展了一场巡查巡测,检测结果是周边无异味。当然得没事了,否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家长们已经委托了检测公司在学校的地下水、土壤里检出了丙酮、苯、二氯甲烷等多项可能致癌的污染物,环保局这样死不承认、谎一撒到底的底气又是谁给他们的?
再来看看学校方面。在这份错漏百出的评估报告指出这里适合建学校前的七个月,他们实际上已经开工了。这样一个地方,如果评估报告出来说不适合建学校,那建了一半的教学大楼怎么办?还是他们早就知道评估报告肯定没有问题?这里面到底存在着多少利益默契和利益关系?
别说我阴谋论——建一所学校应该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要经历多个相关政府部门重重把关。然后在“常外污染事件”中,从选址、评估到建设,整个链条、所有环节全部一起失守。所有人都对事实视而不见,所有人都对势必存在的危害充耳不闻。央视记者在调查报道中称,年9月份开学季,学校早就建好了,学生搬进来上课了,但北边隔条马路的污染土壤还没有开挖修复完。让我倍感奇怪的是,这样显而易见的场景居然当地所有相关部门全都没有看见。
大道理其实不用再讲了,已经有学生患上了恶疾,再义正言辞地说教也洗不白那些玩忽职守者漆黑的良心了。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只能用“令人发指”来形容这一事件——这算不算谋杀,这算不算对一大群人的谋杀?
多说无益,我只想问一句,孩子现在还在那里上课吗?还想让更多的孩子再得病吗?
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