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医学家年会上,管忠震教授等荣获“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之“十大医学泰斗”荣誉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一个个再寻常不过的内心独白,竖起的是匡威济世、仁医德行的医界丰碑。3月18日,在第七届医学家年会“致敬医界丰碑·医学大家故事”环节,医院院长林桐榆教授,讲述了他的恩师——肿瘤内科学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教授的医者故事。在本次年会上,管忠震教授获得“十大医学泰斗”殊荣,同时获该项殊荣的其他九位“泰斗”,均是不同的领域的先驱者、奠基人。林教授深情的分享,让在座的每一位都重温管教授感人故事和精神风骨以及学术精神。

科研精神永不懈怠

获奖词:

管忠震教授是我国最早一批跨进肿瘤化疗领域的研究者,见证中国肿瘤化疗药物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他最先在国内报告阿霉素的临床应用经验,在国内率先进行顺铂的临床研究,以及基因重组溶瘤腺病毒、双环铂等新抗癌药物的研究,是永不懈怠的医学探索者,从临床研究、基础科研到药物试验,他都怀有极大的热忱。他是一名了不起的临床医生,摸索出何杰金氏病治疗的“中国模式”,挑战了当时世界通用标准,成为现在最普遍使用的临床治疗模式。

孜孜不倦求学之路与化疗结缘

年,管忠震教授毕业于岭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分配工作后,便顺理成章做了一名内科医生。年轻时的他勤学好问、思维活跃并受到领导的重用,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后来被中山医院首任院长谢志光教授看到他的潜力后,将他医院。上任后,管教授力抓该院肿瘤内科治疗,并开始着手组建内科化疗组,医院内科学科的创始人。后来,他相继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修结业,并远赴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访问学习,成为我国第一个考取WHO奖学金的赴美学者。

从他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出,他身上一直有着一股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理念。自管忠震教医院创办了肿瘤内科以来,他始终秉持不断学习、不断开拓的精神,一生都在为肿瘤治疗的发展而踌躇,毕生都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这片热土上挥洒他的科研热情,发挥着巨大的科研效能。后来历任医院副院长、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肿瘤内科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内科主任导师、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名誉主任。

上世纪50~60年代,国内肿瘤化疗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国外的肿瘤内科也刚起步。肿瘤治疗还很有局限,当时化疗药物匮乏,主要药物是盐酸氮芥,它对肿瘤有抑制作用,但毒性很大,药治疗就得把它注射到血管中。

化疗在当时对很多人来讲还是个陌生的词,只有在北京、上海等极少数医生开始涉足,医院在南方首开先河,成立专门学组。经过不断的摸索,管忠震教授带领团队在癌症化疗治疗,特别是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及儿童期肿瘤的研究建树颇丰;在临床研究领域,管忠震教授带领团队不断发掘三尖类植物生物碱中脂类生物碱为主要有效成分。20世纪70年代,通过临床试验,管忠震教授发现三尖杉类植物生物碱中酯类生物碱为主要有效成分,在国内首先报告阿霉素的临床应用经验,率先进行顺铂和长春新碱的临床研究。

在中国化疗领域,有“北孙南管”之说:北有孙燕院士,南有管忠震教授。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跨进肿瘤化疗领域的研究者,他开创了中国肿瘤化疗药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贡献之路开创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

何杰金氏病被称为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系统的恶性疾病,好发于青年人群,属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CT影像学还未在临床广泛使用,放疗是该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按照美国学者的理念,未查清何杰金氏病的分期,除了体格检查之外,还要进行剖腹探查。这样的诊断手段对患者的伤害很大,管忠震教授暗自决定必须要改变这个现况。后来,经过临床的长期摸索,管忠震教授主张“不做探查,而以全身化疗为主”的理论。这样不仅简化了治疗中不必要的疗程、同时还节约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最重要的减少了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自此,管忠震教授探索出了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中国模式”,并挑战了当时的世界通用标准,改变了临床实践,成为当时临床中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模式。

同时,该研究还得到了海外诸多学者的认同和大力支持,一致认为这是淋巴瘤治疗史上重大突破。为此,管忠震教授获邀参加第19届国际癌症大会,并将学术成果遴选为大会的口头报告。这是中国的肿瘤研究工作者第一次站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了“中国声音”,并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遵循。

此后,他主持了十余种重要抗癌药物在我国的临床研究。他开始意识到,开展和引领多中心临床研究是中国内科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为此,高瞻远瞩的他在医院创建了GCP(国家级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为后来我国很多新药的研发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作为中国肿瘤专科培训的先行者,他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他相继开办全国肿瘤内科医师培训班,创办《癌症》杂志化疗专刊,对肿瘤青年研究者大力扶持,并提供高水平的平台,让年轻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光发热。医院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的学科团队,昔日的学生,如今都已成为全国各地肿瘤界的学科带头人。

他作为肿瘤领域高产的专家之一,在发展抗肿瘤新药,担任多个新药的主要研究者。在临床试验评价方面的卓越贡献。在国外学习后,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后受卫生部委托负责起草我国“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现如今,年近九旬,依然活跃在国内肿瘤学术交流的舞台上。他培养了一大批肿瘤临床与研究相结合的杰出人才。他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医生,对病人负责,无需太多语言,每天了解病人情况,对症下药,是医生的职责。”

成就与荣誉并行

作为国内最早的儿童肿瘤科的创建者,他说:“儿童肿瘤患者,不治疗就没有命了,治好了,他们还有一辈子。”年,建立了儿童肿瘤组,专攻儿童肿瘤,努力为患病的儿童寻找治疗方案。经过多年的研究,突破了重重难题,并制定出中国儿童肿瘤的标准方案,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愈率提升到了70%。

成就与荣誉并行,管忠震教授在医疗界曾获诸多荣誉,年,“新菌抗癌1号”研究,获湖北医药局成果一等奖及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年,美国人物传记中心授予管忠震“肿瘤内科学突出贡献奖”;年,晚期鼻咽癌化学治疗研究,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年,“高危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被授予“淋巴瘤突出贡献奖”“中国肿瘤内科杰出贡献奖”。

年,美国人物传记中心授予管忠震“肿瘤内科学突出贡献奖”年,管忠震被授予“淋巴瘤突出贡献奖”“中国肿瘤内科杰出贡献奖”

管忠震教授语录:

“作为一名医生,对病人要负责,无需太多言语,每天了解病人的情况,对症救治,是医生的职责。”“病人把生命交给我们,我们必须把这份责任和信任放在心里,考虑周到,用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法,帮助病人解除疾苦。”

(整理:医师报融媒体记者秦苗)

“十大医学泰斗”荣誉版面

END

排版:沈佳盟

编辑:秦苗

审核:秦苗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会议报道来啦!

年《医师报》征订开始啦!!!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