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豫教授致辞
李建勇教授致辞
淋巴瘤专场由李建勇教授和胡豫教授共同担任主席,胡豫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殷切期望青年专家在工作中发挥新冠肺炎抗议精神,夯实基础,勇于创新,开创中国血液肿瘤研究新征程。本次淋巴瘤专场设计从基础到临床,从肿瘤本身异常到免疫异常或免疫治疗,力求全方位解读我国淋巴瘤研究现状。贝锦新教授
首先由中山肿瘤防治中心的贝锦新教授介绍了其在NK/T细胞淋巴瘤遗传学异常方面的研究,着力于我国南方高发的EBV感染感染与NK/T细胞淋巴瘤易感性,以及EBV病毒感染参与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的潜在机制。李龙教授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李龙教授则给我们系统阐述了他们团队在固有免疫记忆细胞方面的研究进展,李教授团队应用多种方法鉴定出对感染具有免疫记忆的固有免疫NK细胞,期待这群细胞未来可能应用于临床治疗。朱华渊教授
医院的朱华渊教授,系统阐述了目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并从预后评估、iFCR方案疗效以及针对Ritcher转化患者治疗方面的探索,另外其团队探索PET-CT在有治疗指针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曹欣欣教授
医院的曹欣欣教授则系统阐述了罕见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分享了其团队余例患者诊治经验,以及此罕见病治疗方案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大家对罕见病的诊治与研究思路。王亮教授
医院的王亮教授则全面介绍了其团队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方面的贡献,比如对早期患者化疗方案的改进,如GELOX方案提高早期放化疗结合患者的生存。王亮教授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新药应用以及耐药机制探索方面也作出斐然成绩。蔡清清教授
最后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蔡清清教授则分享了其团队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方面的主要工作,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但同时也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淋巴瘤,蔡教授团队在分子标记上进行了探索,期待能找出用于指导患者是否需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不同治疗方式的标记。本次会议针对每场报告设计了本领域的点评嘉宾,各位教授的点评讨论也非常精准,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比如李小秋教授认为针对Ritcher转化患者的诊断与考虑,可能不能仅仅依据组织形态学来定义,可能需要寻找分子标记来鉴定更为广泛的需要接受强烈治疗的终末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最后大会主席李建勇教授表示,本次淋巴瘤专场讲座非常精彩,基本代表了我国淋巴肿瘤方面原创性研究的进展,但我国淋巴瘤基础与临床研究仍然多参照国外经验,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探索我国淋巴瘤各亚类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并探索针对性的诊治策略,从而造福广大淋巴瘤患者。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