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常见发热,
甚至可能是病情进展标志。
需要依据原因确定
处理思路和方法。
肿瘤患者发热起因01
病原微生物感染肿瘤患者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由细菌、病毒、霉菌感染。尤其是霉菌感染较非肿瘤患者常见。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尤其常见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如果是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会更频繁更严重,是肿瘤营养代谢治疗临床常见难题之一。
确定感染部位
*发热伴咽痛、扁桃体肿大、白细胞升高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发热、咳嗽、胸痛可能为肺炎,摄胸片可明确诊断;
*发热伴大量脓臭痰提示为肺脓肿;
*发热伴右上腹痛、黄疸,提示为胆囊炎胆石症;
*发热伴寒战、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结合尿液检查可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发热伴咽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结合血涂片中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改变,提示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
*发热伴皮疹、关节痛、脾肿大及明显全身毒性症状,提示为败血症,可行血培养、骨髓培养加以确诊。
02
药物性发热肿瘤患者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如博来霉素、顺铂、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等,这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就有发热;还有输血及血制品有关的致热原性反应也会导致发热,比如输注白蛋白,输血等;由于脑肿瘤或者某些特殊癌症需大剂量长程使用皮质激素。激素应用后引起的肾上腺危象,一般比较罕见。
03
中枢性发热当肿瘤转移至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这类发热不多见,特点多呈现稽留热,难以处理。可作脑CT或者核磁确诊。
04
放射性肺炎发热主要由放射性肺炎引起。食道癌,肺癌,纵膈肿瘤患者往往可能会进行放疗,射线剂量和累积可能会造成放射性肺损伤,继而引发放射性肺炎。而肺脏是开放型器官,直接接触外界,造成损伤后,极易激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其它部位因非直接接触外界,可仅表现为局部的无菌性炎症而不发热。可根据病史、体检及胸部X线而诊断。
05
化疗后发热与化疗牵扯在一起的发热有两种情况。其一,化疗药物或化疗辅助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其二,化疗出现白细胞下降,并由此引发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据估计,化疗后9成以上的患者白细胞下降,其中约70%的发热由感染引起。
06
激素热出于解除缓解局部病灶的水肿压迫、促进食欲、缓解疼痛等目的,一些恶性肿瘤需大剂量长程使用皮质激素。激素应用后引起的肾上腺危象,十分罕见。
07
肿瘤热肿瘤本身所引起的副癌综合征,主要表现在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和肾癌,也可以发生在实体瘤的进展期,尤其是原发性肝癌,肺癌。
肿瘤热的特点
*热程或短或长,有的可达数月之久,可呈间歇性。
*发热时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患者有时不能感知;或无明显不适。
*抗感染治疗无效,对解热镇痛药反应较好。
*单纯的癌性发热常以低热为主或仅自觉身热,而体温并不升高。
*血液检查: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大多正常。
*肿瘤热患者多不伴有恶寒或寒战,表现为中低度发热,以下午或夜间发热为主。
引起肿瘤热的原因
1、肿瘤生长迅速,细胞发生坏死,坏死的组织被人体吸收而发热,俗称吸收热,且胖瘤细胞可释放致热源导致发热。
2、癌细胞刺激机体,使白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而白细胞可产生致热原,使体温调节失效而发热。
3、脑转移后中枢性发热。当癌转移至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脑膜癌,脑膜白血病等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
这类发热不多见,可作脑CT或者核磁确诊。
脑转移引起的发热一般特点: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持续高热,虽然高热却无颜面潮红等表现,反而可见皮肤干燥、四肢发凉。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疗效欠佳。
4、癌症晚期由于电解质不平衡,机体代谢失调,导致发热。
5、癌症病人最终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过度消耗,以致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平衡
6、再次、放疗后发热。主要由放射性肺炎引起。食道癌,肺癌,纵膈肿瘤患者往往可能会进行放疗,射线剂量和累积可能会造成放射性肺损伤,继而引发放射性肺炎,可根据病史、体检及胸部X线而诊断。
发热时的体温特点01
输血相关性发热与输血或者药物有关的发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短、发热常在治疗后24小时内自行消退。
02
中枢性发热突然发生的持续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高热却无颜面潮红等表现,皮肤干燥、四肢发凉。抗生素及解热剂疗效欠佳。有明确的大脑转移性病灶。
03
病原微生物感染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多伴随局部感染的相关症状,如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
04
肿瘤热多数情况下体温不超过38.5℃,每天中至少有一次体温大于37.5℃的情况发生。中低度中长期发热多见,一般都会超过2周。无任何病原微生物感染证据化验检查和过敏情况。用经验性及合适抗生素治疗7天后发热仍不退,而用萘普生后发热却可迅速而完全消退。
05
放疗、化疗相关性发热均有近期抗肿瘤治疗史,放疗、化疗后容易造成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容易合并感染,放疗同时存在射线组织损伤,应激性炎症。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粒细胞低下诱发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发热表现见前。
肿瘤患者发热后的处理1、药物热: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停药后24小时内热会自行消退。一般处理方法是多饮水,停掉可疑药物,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常规退热药。
2、放疗、化疗后的发热,多数合并感染,而且往往感染较为复杂。在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肿瘤患者中约40%菌血症,而35%发热由细菌引起却无菌血症;还有15%由霉菌或者其他真菌感染引起。
3、肿瘤热常为间隙性,发热可达数月。各种退热药如阿斯匹林及扑热息痛对肿瘤性发热无明显退热作用,非类固醇性抗炎药有效。
4.白细胞减少性感染明确近期放疗、化疗或者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时,并发生了白细胞中度及以上程度的下降情况。如出现持续高热,应该警惕粒缺性感染,这种疾病预后凶险,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和恰当的护理,可能会因为感染性休克死亡。
5.导管相关性感染肿瘤患者身体内多留置各种导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PICC置管、导尿管、腹腔腹水引流管、胸腔胸水引流管、胆汁引流管、胃管),存在发生“管子感染”的情况,处理不好会形成菌血症。这种情况需立即拔管,并行相应的抗菌和对症处理。依据临床情况确定仅仅是PICC置管引起的发热,只需要拔出管子即可,体温可快速恢复正常。
6.发热可能会伴发其它严重情况因肿瘤患者多高血凝状态故常见合并肺梗死和深静脉血栓,而抗肿瘤化疗、放疗又会引起伪膜性肠炎,加之恶性肿瘤发生颅内转移也是见怪不怪常事,这些情况常常出现持续高热,且预后凶险,应予以及时正确的处理。
◆◆◆◆◆◆◆◆◆已经在医食无忧人文群的群友请不要扫描北京民间偏方治疗白癜风白癜风光疗对人体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