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作为一类异质性肿瘤,涉及将近30种不同亚型,不同亚型预后差异较大,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PD-1/PD-L1单抗单药或与药物或方案联合在多种淋巴瘤中表现出很大的应用前景,包括PTCL。特邀福建医院曾志勇教授针对PD-1单抗在PTCL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专访,详情如下。

曾志勇科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福建医院血液科,科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血液分会常委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分会骨髓瘤学组组长主持1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和多项省厅级项目,以第二负责人参与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福建省卫生计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对象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福建医科大学“五四”身边的青春榜样

PTCL整体预后仍有待提高,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待挖掘

曾志勇教授: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为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肿瘤,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PTCL约占新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7%,这类淋巴瘤在生物学上更具侵袭性,约占侵袭性淋巴瘤的15%。PTCL临床上异质性比较大,包括多种不同的病理亚型,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AIT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等。

国内外权威指南尚缺乏PTCL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仅有治疗推荐,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但临床试验的开展受限。我国每年PTCL新发病例不足1万例,导致了大型临床试验开展较为困难。

基于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如CHOP方案),PTCL的总体疗效及预后仍有限,全球范围内PTCL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OS)不足50%。而尽管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国内外获批用于PTCL的治疗,但复发/难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30%,无进展生存(PFS)期仅2个多月。由此可见,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捉襟见肘”,亟需更新型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PD-1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PTCL有效安全,联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曾志勇教授:近年来,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诸多癌种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淋巴瘤领域,进展主要集中在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发现PTCL的瘤细胞有PD-L1的表达,这就意味着PTCL患者可能从PD-1单抗的治疗中获益。

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IgG4单克隆PD-1阻断抗体,具有很高的PD-1亲和力/特异性,并减少巨噬细胞FCγR结合。一项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PTCL的II期研究自年4月27日至年10月11日数据截止,共纳入了中国、意大利、法国和台湾地区19个地点的44例患者。数据截止时的中位队列随访时间为7.4个月,总体ORR为20.5%;3例PTCL-NOS达到完全缓解(CR),1例在数据截止时维持CR。安全性方面,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复发难治PTCL,耐受性良好,无治疗相关TEAE导致死亡。

另外,我认为PD-1单抗联合表观遗传学疗法是PTCL治疗的未来方向之一。一项I期/II期帕博丽珠单抗联合罗米地辛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II期研究中5例患者达到CR,2例达到部分缓解(PR),ORR为50%。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乏力,但这些不良反应均为可控。所以,PD-1单抗在PTCL治疗中的应用是很有前景的,而且与表观遗传学相关药物的联合是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替雷利珠单抗被纳入国家医保,有望为更多淋巴瘤患者带来选择

曾志勇教授:我国国家医保局推动抗肿瘤药物医保谈判是一项很重要的利民举措,通过医保谈判,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将大大减轻,抗肿瘤药不再是“天价”。

替雷利珠单抗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避免了巨噬细胞FCγR结合,从而消除了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ADCP)效应,抗肿瘤效应明显增强;同时,替雷利珠单抗的Fab段具有独特结合位点,与PD-1的亲和力更强,可彻底地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这就从机制上保证其具有突出的疗效。多项临床研究也证实了替雷利珠单抗在淋巴瘤的疗效优、安全性好的特点。

中国制药企业目前也从“跟跑、并跑”发展到“领跑”,百济神州这样一个创新型制药公司值得我们骄傲。由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替雷利株单抗能够进医保,这一举措提高了此药的可及性。后续我们临床医生也应该继续对替雷利株单抗进行探索,特别是与其它药物如表观遗传学药物的联合治疗。

责任编辑:Amiee排版编辑:Cole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