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呼吸杂志
作者:桂珍珍张锦陈芳
1临床资料
性别:男
年龄:6岁
临床资料:患者主因“乏力、盗汗半年”于年7月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感乏力、盗汗,未予重视,体检时拍胸片发现肺部阴影,进一步行胸部CT提示双肺广泛纹理粗乱树芽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
病史:既往体健,为制药厂萃取工,近半年体质量下降约5kg。
2入院检查
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散在暗红色环形红斑,大小不等,以双肘及双膝关节处明显,触之不褪色,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后查血常规、生化、血沉、HIV、风湿免疫、肿瘤指标、痰找抗酸杆菌、PPD均正常,降钙素原0.5μg/L。
腹部B超正常,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无异常,皮肤活检为肉芽肿性反应。
3治疗
给予抗感染治疗10d后,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絮状渗出影较前吸收,但双肺多发小结节影无变化。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院,行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涂片未见异常,肺泡灌洗提示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增多,经皮肺穿刺提示支气管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内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及渗出液浓缩物,肺泡腔内可见少许巨噬细胞,皮肤活检提示肉芽肿性病变,考虑肺内感染可能性大,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
1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复查胸部CT示双肺结节较前增多,再次收住院后行胸腔镜下肺活检术,明确诊断为右肺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至此迁延半年的发热、肺部病灶得以明确,根据胸部CT、骨髓穿刺以及后续全腹增强CT、PET-CT等检查,考虑患者为原发性肺淋巴瘤,转入肿瘤科给予全身化疗,发热、咳嗽渐好转,复查胸部CT示病灶较前缩小,现仍在治疗中。
4讨论
原发性肺淋巴瘤是指原发于肺内淋巴结组织的恶性淋巴瘤,是结外淋巴瘤的一种罕见类型,占肺部肿瘤及结外淋巴瘤的比例均不足1%,其发病年龄高峰在6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多见,大多为B细胞性。其诊断标准仍沿用年Cordier等制定的标准。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与文献报道的好发年龄不同。结合患者的胸部CT、PET-CT、骨髓检查及肺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肺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与文献报道较多的B细胞淋巴瘤不同,临床较少见。
原发性肺淋巴瘤临床易误诊,医院,时隔6个月后经开胸肺活检获取病理标本才得以明确诊断。由此总结误诊原因如下:
①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患者起病初有乏力、盗汗、体质量减轻等不典型全身症状,未予重视,后体检时胸部X线提示肺部阴影就诊于我院,这与文献报道的不典型症状相似。
②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入院查胸部CT提示肺内炎性渗出,多发结节样病灶,抗感染治疗后炎性渗出一度好转,但结节较前增多。文献报道原发性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与其他肺病样病变为主型,以肺叶或肺段实变为主型,以胸膜增厚、黏连、胸腔积液为主型,其中结节为主型多见,可有多种征象并存,这与本例患者一致。
③诊断必须依据病理证实:本例患者曾考虑非感染性疾病,多次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均未明确诊断,考虑电子支气管镜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的帮助有限,可能与获取标本过小及该病黏膜下受累较少有关,文献报道二者的阳性率分别约为30%和25%。
综上所述,我们的体会是:对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及电子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均无异常发现,经积极治疗后影像学无明显变化的患者,应及早开胸肺活检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原发性肺淋巴瘤在临床及影像学上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早期明确诊断后,对其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或化疗,可以得到治愈或者缓解本例患者明确诊断后经积极的化疗,目前病灶已经明显缩小,正在进一步治疗中。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最给力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