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中心及中科院天然免疫和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瞿昆教授课题组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HowardChang实验室,首次揭示了T细胞淋巴瘤(CTCL)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该研究成果以“ChromatinaccessibilitylandscapeofcutaneousTcelllymphomaanddynamicresponsetoHDACinhibitors”为题发表在6月15日的国际著名期刊《癌细胞》(CancerCell)上。
基因调控是一个遗传和表观遗传修饰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对患者的表观遗传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对于在分子层次了解许多疾病的致病机理、优化诊断和治疗方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作者以人类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Tcelllymphoma,CTCL)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种名为ATAC-seq新技术研究CTCL患者个性化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决定性作用。
CTCL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造成的较为罕见的复杂性疾病,晚期的CTCL如Sézary综合症,癌细胞可以转移至血液,导致T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非常致命的疾病。本文作者通过流式分离正常人和患者新鲜血液中的CD4+T细胞,利用ATAC-seq技术快速检测正常人和患者血液中微量活体T淋巴细胞的染色质开放位点,整合合各类组学数据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深度解析CTCL表观遗传指纹,构建CTCL肿瘤特异性、患者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基因调控网络。作者还通过追踪患者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HDACi)抗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表观遗传状态,在时间尺度上深入研究表观遗传基因组和关键性转录因子对患者药物敏感性的动态调控机制,并准确预测患者对HDACi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本文是首个实时构建癌症个性化表观遗传调控网络的工作,一方面为研究其他疾病的个性化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建立了模板,另一方面为患者的精准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对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生命学院瞿昆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大为第一单位。实验室本科生靳永昊、实验员金晨也参与了该项工作。该研究得到了中组部、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经费支持。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瞿昆教授简介年至年,就读于浙江省萧山中学;
年至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化学学士学位;
年至年,就读于美国印第安娜大学化学系,获化学博士学位;
年8月至年5月,于美国洛杉矶希望之城(CityofHope)医院贝克曼研究所生物信息中心从事短暂研究;
年6月至年6月,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医学院从事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研究。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资深生物信息研究员。
年6月,入选年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全职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瞿昆教授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在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ature,NatureMethods,NatureBiotechnology,Cell,CellStemCell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9篇,5年内Google学术引用超过次,总影响因子超过,H-index19。目前担任PNAS,NatureProtocol等杂志的审稿人。
年4月20日下午,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资深生物信息研究员的校友瞿昆博士应邀来校为萧中同学作题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对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影响》的科学讲座。讲座上,瞿昆博士讲述了生物学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激动人心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前沿进展,特别是用多段制作精美的教学视频详细阐释了基因测序、DNA复制翻译转录等发生在细胞内的微观生命过程。
聆听报告的同学们逐渐陶醉于这些出现在高中生物课本上的基本概念背后发生的精彩故事。在报告最后的问答阶段,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诸如针对癌细胞的斗争能否化堵为疏、能否利用基因序列进行数据存储等高质量的学术问题。原计划1个小时的报告延长了半小时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纷纷围着瞿昆博士探讨各种感兴趣的问题。
请为如此优秀的校友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