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目前,我国每4例恶性肿瘤死亡者中就有1例是肺癌患者。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健康促进项目日前启动。

由于肺癌早期症状轻微、多隐匿,不容易被早期发现。80%的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机会。

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仅有10%左右。但如果能及早发现早期肺癌,并对肺癌类别进行鉴别诊断,在原发病灶尚未发生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前接受规范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此次《规范》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诊断除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外,有条件的还应定期进行六项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质蛋白21-1片段(CYFRA21-1)、癌抗原(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

如果高危人群在做胸部CT筛查的同时,能进行六项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则能更有效地发现各种类型的肺癌,并能有效判断肺癌组织学类型,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对患者预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肺癌肿瘤标志物是人体内固有存在的物质,正常情况下在体内的含量很低,在发生肺部肿瘤的时候,含量增高。

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对早期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小细胞肺癌还有一定的困难。小细胞肺癌虽然仅占肺癌的15%至20%,但却是一种恶性化程度更高,且侵袭性生长快,易发生广泛性坏死和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

目前的影像学手段很难发现小的、散在肿瘤病灶上的SCL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检测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术后监测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建议,抽烟超过20年,年龄超过55岁的男性作为肺癌的高危人群要有深度体检的意识,即每2年至3年应进行一次深度防癌体检。针对肺癌的深度体检项目,除了胸部CT检查,还要增加六个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

老中医为您解疑答惑:

回复“1”:癌症能治疗吗?

回复“2”:患了癌症我该怎么办?

回复“3”:癌症如何治疗?

健康

注:长按并识别下图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