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培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卫生部原部长、主任医师;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顺势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顺势医学会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三)顺势医学与西医经典结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

在内科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就是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在化学药物治疗时仍然联合使用不同药理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杀灭肿瘤细胞或干扰其生成长和代谢。该疗法毒性大、疗效差、副反应强烈、病人难以承受。利用顺势医学的制药工艺,对化学药物进行稀释减毒、震荡增效,把化学性质药物变成量子物理医学的微粒子,形成信息记忆物理势能化,进入细胞发挥其治疗作用。

1、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抗肿瘤药(AntitumorDrugs)是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抗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过去的药理学曾把抗肿瘤药依据其性质和来源分为6类:即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生素、植物药、激素和杂类。但以上分类不能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来源相同的药物可能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所以,目前多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以下4类:

第一类:细胞毒类药

(1)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①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和噻替派等,能与细胞中的亲核集团发生烷化反应。DNA中鸟嘌呤NT易被烷化,使DNA复制中发生核碱基错误配对。受烷化的鸟嘌呤可以从DNA链上脱失,引起密码解释错乱。双功能基的烷化剂常与DNA双链上各一鸟嘌呤结合形成交叉联结妨碍DNA复制,也可使染色体断裂。DNA结构功能的破坏可导致细胞分裂,增裂停止或死亡。少数受损细胞的DNA可修复而存活下来,引起抗药。

②铂类化合物:铂类金属化合物如顺铂(DDP)可与DNA结合,破坏其结构与功能。

③蒽环类:可嵌入DNA核碱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的形成。如柔红霉素(DNR)、多柔比星(ADM)、表柔比星(EPI)、吡柔比星(THP)及米托蒽醌等都是临床上有效的蒽环类化合物。放线菌素D(ACD)也属此类药等。

④破坏DNA的抗生素如丝裂霉素(MMC)的作用机制与烷化剂相同,博来霉素(BLM)可使DNA单链断裂而抑制肿瘤的增殖。

(2)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分别在不同环节阻止DNA的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增殖,属于抗代谢药。根据药物主要干扰的生化步骤或所抑制的靶酶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①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抗叶酸剂),如氨甲蝶呤(MTX)等;②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影响尿嘧啶核苷的甲基化(抗嘧啶剂),如氟尿嘧啶(5FU),喃氟尿嘧啶(FT)及优福定(UFT)等;③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抗嘌呤剂),如巯嘌呤(6MP),6-硫鸟嘌呤(6-TG)等;④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U);⑤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AraC)等。

(3)作用于核酸转录药物:

作用于核酸转录药物包括放线菌素D、阿克拉霉素和普拉霉素,均是由微生物所产生的抗肿瘤药,为细胞非特异周期药,对处于各周期时相的肿瘤细胞均有杀灭作用。

(4)拓扑异构酶抑制药:

直接抑制拓扑异构酶,阻止DNA复制及抑制RNA合成。包括拓扑异构酶Ⅰ抑制药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药的代表药有依立替康、拓扑替康、羟喜树碱;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的代表药有依托泊苷、替尼泊苷。

(5)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

①影响微管蛋白装配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如长春新碱(VCR)、长春花碱(VLB)、紫杉醇及秋水仙碱等。

②干扰核蛋白体功能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三尖杉酯碱。

③影响氨基酸供应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门冬酰胺酶;可降解血中门冬酰胺,使瘤细胞缺乏此氨基酸,不能合成蛋白质。

第二类:改变机体激素平衡而抑制肿瘤的药物(激素类):

与激素相关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腺癌等可通过激素治疗或内分泌腺的切除而使肿瘤缩小。这说明这些起源于激素依赖性组织的肿瘤,仍部分地保留了对激素的依赖性和受体。通过内分泌或激素治疗,直接或间接通过垂体的反馈作用,改变原来机体的激素平衡和肿瘤生长的内环境,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另一类药物如他莫昔芬则是通过竞争肿瘤表面的受体干扰雌激素对乳腺癌的刺激。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则可通过影响脂肪酸的代谢而引起淋巴细胞溶解,因之对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有效。激素类药包括雌、孕、雄激素和拮抗药。

第三类:生物反应调节剂

生物反应调节剂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生物制剂,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增强、调节作用。

第四类:单克隆抗体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所生产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已近千种,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群司珠单抗,通过对受体的高选择亲和性,通过抗体依赖性的细胞毒作用,来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2、西医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

(1)临床医师必须熟知抗肿瘤药的抗瘤谱、药动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使用规范,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

(2)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较强而快,高浓度下能迅速杀灭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剂量反应曲线接近直线,在机体能耐受的毒性限度内,其杀伤能力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和时限的关系中,浓度是主要因素。周期特异性药物则不然,其剂量反应曲线是一条渐近线,即在小剂量时类似于直线,达到一定剂量后不再上升,出现平台。相对来说,在影响疗效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中,时间是主要的因素。因此,为使化疗药物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非特异性药物宜静脉一次推注,而特异性药物则以缓慢滴注、肌内注射或口服为宜。

(3)联合化疗方案中一般应包括两类以上药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且常用周期特异性药物与作用于不同时相的周期特异性药物配合。选药时也要尽可能使各药的毒性不相重复,以提高正常细胞的耐受性。

(4)经典的肿瘤治疗追求扩大根治的手术、强化或冲击化疗、根治性放疗等,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迄今为止,上述治疗所能达到的最高疗效仅仅是临床治愈,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且患者治疗后普遍出现生存质量下降,甚至因不能耐受继续治疗而死亡。随着治疗中的手段的进步,使癌症治疗出现了质的飞跃,已经有可能将肿瘤当成慢性病对待,就像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那样,肿瘤患者也可带瘤长期生存。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应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间”为目标进行综合治疗。

(四)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消灭癌细胞

当机体自身的抗氧化防御和修复系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自由基已经比以往更加活跃更加具有破坏性,机体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就会可能导致疾病或恶性肿瘤的发生。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消灭癌细胞。美国的科学家吉达普拉塞得(KedarPrasad)医生和阿朗库默(ArunKumar)医生以及他们在科罗拉州立大学医学院放射系的同道们进行了70多项实验研究,他们的研究报告《高剂量多种类的抗氧化维生素是提高标准癌症治疗手段疗效的必须成分》,这篇报告发表在《美国营养学院杂志》上。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服用高剂量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消灭癌细胞,癌细胞对抗氧化物质的吸收方式与正常细胞不同。正常情况下,健康的细胞只会适量吸收它们所需要的抗氧化物质和辅助营养,这是细胞营养非常重要的一条客观规律。另一方面,癌细胞会持续不断地吸收抗氧化物质和辅助营养,这种超量吸收抗氧化物质的行为实际上会导致癌细胞更快死亡。抗氧化物质不仅能够帮助消灭癌变细胞,而且可以保护健康细胞少受或免受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的伤害,并能使化疗和放疗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同时,还能使正常细胞的防御系统会得到改善和加强。

维生素E可以预防各种化疗药物对肺、肝、肾、心脏和皮肤造成的伤害。CoQ10已被证实能预防阿霉素对心脏造成的长期危害。

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可以减少病人对放疗和化疗药物产生的反作用。这些抗氧化物质都已被证明能保护正常细胞的DNA不受这些疗法的破坏。

营养学为我们抗癌症和一些其他退性性疾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由于癌症治疗会给病人的生活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巨大压力。为机体增强天然的防御系统,给予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和辅助营养是最理想的化学预防药物,可以限制甚至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DNA核造成破坏,能为机体修复任何已经形成的破坏提供正确的营养(药物没有这个优点,例如能减少乳腺癌发病的它莫西芬就被证明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预防癌症;而且能最好地预防癌症的进一步恶化;能保护身体不受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带来的伤害;能增强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疗效;已被证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肿瘤收缩减小。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均支持在化疗预防和癌症治疗的各个阶段使用抗氧化物质,不仅有效而且安全,可以终身服用。

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上使用最佳用量的抗氧化物质,具有一举两得、双赢的效果。这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感谢这一分钟的陪伴

把这份能量和爱传出去,和更多人一起,每天为自己种下一个善根,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世界变的更美好。

心存善念、相信自己的信念,我们都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转发随喜功德无量,让更多人因为你而更健康!

欢迎







































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