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必须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

热爱生命,要从认识生命开始;

认识生命,比生命本身更重要。

人往往会在大病、下台、临终、退休、分手等情况下,才会痛定思痛!才会体验到生命实相!否则,就会每天狂妄的去改变世界、征服世界!其实,这个世界多一个你、少一个你,无关紧要!我们不读《大学》难以做大人!我们忘记了圣贤的谆谆教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就是《大学》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年9月,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一度退出公众视野。阔别17个月后,李开复携新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再度归来。在书中,李开复不无后悔的写到:“一直以来......我总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每时每刻都得好好善用。”

他说:多年来对名利的过分追求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不自知。

我从没想过自己竟会出版一本这样的书。一直以来,我笃信且奉行不辍的人生信念是: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我总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每时每刻都得好好善用,要让自己的有限生命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癌症降临之前,我的事业成就可谓一帆风顺。26岁时,博士论文就得到《纽约时报》半版报道,被全美计算机科学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破格授予教职;之后投效苹果、微软及谷歌这三大引领世界科技的公司,都快速得到拔擢,担任华人最高层的职务;我还曾获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百大风云人物;年,我更决心自己创业,意气风发地创办创新工场;在中国,我有数千万的微博粉丝,是许多年轻人愿意追随的“青年导师”……数十年来,尽管劳碌繁忙,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我其实志得意满,毕竟自己想做的事多半都能实践,眼前还有无尽的前程,等待我去开拓。

我始终奋斗不懈,在人生的路上,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但显然我学得还不够,生命还想教我更多的功课。

与死亡交手:26个肿瘤

按照流程,做完了正电子成像检查,必须等一个星期再找主治医师就诊,那时才能知道结果。想到还要再忍受一个星期状况不明的折磨,我的心开始焦虑不安起来……

我鼓起勇气,走到负责操作仪器的医师身边,开口说:“不好意思!我想……”

他停下鼠标,转头看了我一眼。“什么事?”

“我想,可不可以麻烦您先告诉我,刚刚的检查,有没有发现什么?”

“这我不能说,我不是专业医生,我没有这个权限!”他的语气很重,把我好不容易才凝聚起来的意图打成碎片。我本想算了,但很快又鼓起勇气说:“我知道!可是,你看我接下来的一周还能工作吗?我保证,即使你看错了,我也不会怪你!更不会让医生知道……”我几乎是在哀求他。

“真的不行啦!”他干脆接着做自己的工作,看都不看我一眼。

“拜托,拜托!真的拜托!”我决心赖到底,不管怎样都不放弃。

他看拗不过我,叹了一口气说:“我真的没有权限让病人知道检查结果……这样好了,你自己看,正电子成像检查本来就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一般像你这样的人也能看得懂。你只要看画面上有多少亮点就可以。”他边说边取走我的健保卡,熟练地打开我的档案……

我赶紧上前,一起瞪着他面前那块小小的电脑屏幕。

“哇!”检验医师不知怎的,满脸诧异。经过我再三追问,他才勉强开口:“这太不寻常了!一般人如果有毛病,顶多两三个亮点,你居然……你自己看!”

我茫然地看着电脑屏幕,只见一片漆黑之中,二十几个白色亮点,像是夜空里闪闪发亮的星星。

医院,心情跌至谷底。脑海中闪过一个又一个念头,除了再找良医确诊,我忽然悲伤又理智地想到,如果我的生命所剩无多,现在该做好哪些准备?

第二天,我当机立断,决定做最坏的打算,为了先铃和孩子,无论如何我都得把遗嘱准备好。我从律师那里领回一叠表格。律师花了几个钟头仔细说明遗嘱的类别,以及填写表格的注意事项。我一向自诩条理分明、不怕填表,可是依照台湾地区继承制度的有关规定,立遗嘱所需要处理的表格,还真是烦人。

我把那些表格锁在抽屉里,几次拿出来看一看,又扔回去。心里闷闷的,像是憋着一团火,随时可能爆裂。

在死亡面前跟法律打交道,这真是极为吊诡的一件事!死亡何其伤感,法律又是何其冷酷、无情。我独坐桌前,把遗嘱需要的文件摊了一桌子,一边深陷在生命即将走到绝境的悲哀里,一边又得极度理智而冷静地仔细思索身后事该怎么安排。

一份正式的遗嘱,必须严谨、周密地做好全盘考虑。律师告诉我,我的遗嘱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假如我死了,我的遗产要如何分配给妻子和两个女儿?第二,假如妻子和我同时死了,遗产如何分配?第三,假如我和妻子、一个女儿不幸同时死亡,财产如何分配?第四,假如太太与两个女儿和我不幸同时死亡,又该如何分配?

天哪!想到这些可能,我不寒而栗!然而,人间世事之荒谬,就在于你明知道它是荒谬的,可是又非做不可。我拿起笔,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我的遗嘱。

依照规定,这一式四份的遗嘱,总共二十四页,还必须是本人手写才有法律效力。我自十一岁离乡赴美,就很少有机会手写中文,即便后来在中国工作,中文用得多了,也都是用电脑键盘敲出来的。这回为了写遗嘱,我必须工工整整、一个字一个字地亲自抄写,每个地方的姓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更不能有一字修改、涂写,一处有错便要全部重来。

律师把一叠厚厚的文件交给我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李先生,你慢慢写,不着急!”

然而,只要一想到自己时日不多,心里就惊慌得不得了,让我还怎么慢慢写?我边写边抱怨:“这不是折磨人嘛!我现在还有体力慢慢写,要是已经病入膏肓,谁还有力气写这东西啊?”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面对这种抄写工作的。一个健康的人写起来可能不那么辛苦,而我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勉力而为,还要按捺住时不时冒出来的烦躁、气闷:“我才五十出头,人生就要结束了?”才写到第二份,就已重誊了几十次,真是痛苦不堪!想着先铃、孩子,勉为其难地整整费了一天半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苦差事。

怀着惆怅不安的心情,我回到家,面对妻子家人关切的询问,只是支吾其词,含糊以对。以后都过得很不好,思绪不宁,睡眠质量也更糟了。

与死亡讨价还价:未知死,焉知生

一星期后,终于到了复诊看报告、正式聆听宣判的时候。医生看了我的PET检查结果,甚至不敢直视我的眼睛,告诉我实情。他安慰我,PET检查结果未必百分之百准确,他也不是癌症专科医生,腹部照出来的二十几个亮点,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仍有可能是炎症。这时,我的心情勉强止跌回稳,在密云不雨当中,看到一丝丝希望。

可是,当我再问:“如果不是炎症,而是肿瘤,那会是什么状况?”

医生摇摇头,顿了顿,才慢腾腾地说:“现在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都不好,我看我们还是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来,先去做个腹部穿刺,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满怀希望却被浇了一头冷水,有点儿泄气。但没过一会儿,我再度提醒自己,癌症患者最需要的就是信心和勇气,过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迎刃而解,这一回,无论如何我都要相信身体可以陪我挺过这一关。

可是,等到做腹部穿刺检查时,我的信心马上又溃散了一地,简直无法收拾。他们先给我看一根大约30厘米长的针,告诉我要先用一根中空的针管插到腹部定位,再向针管里插入一根细针,去抽取肿瘤里的细胞组织。因为我的肿瘤都长在肠系膜里,肿瘤是软的,包裹着它的肠系膜也是软的,里面还有很多液体,针管一戳它就会移动,需要先照CT定位。此外,做穿刺时我还必须保持不动,不然就有可能会戳到别的地方,功亏一篑。

尽管打了局部麻醉,但眼睁睁看着一根长针慢慢扎进肚子里,那种心理冲击还真是恐怖,况且我前前后后总共做了二十几次,医生累得满头大汗,我也被搞得精疲力竭。

过去我一直以为,我的信心是很坚定的,我也不断提醒年轻朋友,信心坚定是多么重要!我从来都不知道,当身体受到病痛的威胁和折磨时,过去用理性头脑堆积起来的信心完全帮不上忙!我只想逃,或者闭上眼睛试图闪躲,甚至也会呼天喊地,大声哀叫。后来不知道在哪本书上看到,这种出于身体的本能反应,其实是生命的自我防御系统。只是我习惯用意志力控制一切,病中才发现,身体对疼痛的反应竟然有我无法控制的时候。那么,生命里是否还有更多的神秘领域,也是我无法探知、无法控制的呢?我也感到茫然了。

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思绪漫飞。一会儿想到我不得不暂停的工作,一会儿又想到创新工场满怀壮志为创业者付出的同事……想想才隔多久,我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仿佛被禁闭在一间玻璃屋里,虽然可以看到、听到外面的世界,但那个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属于我。

李开复与家人

想到母亲与家人,我为自己亏欠他们太多而感到难过。我的母亲已经九十几岁高龄,我是她老来得子的幺儿,她一向把我捧在手心里,可是我自十一岁到美国当小留学生,及至少壮之龄工作、创业,除了短暂的假期能回家陪陪她,大部分时候都是远走他乡,让她年年为我倚门而望……黑暗之中,我禁不住悲从中来。

生死哲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指出,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在确诊淋巴癌之前,我的心情分分秒秒就在前面那几个阶段翻腾。我痛责老天、天天上网笔战结仇,借着针砭时弊宣泄自己无所适从的惶恐和愤怒。

我到底犯了什么错?我一次又一次在脑海里反复搜索答案。

是北京的雾霾吗?是微软官司期间我的心理压力太大?还是我长期过于讲究时间效率造成的精神紧张?或者,是我从小就争强好胜的个性导致细胞不安?

那二十多个淋巴肿瘤,吸足了化验试剂里的糖分,宛如闪闪发光的小鸡蛋,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的心情跌至谷底,久久不能平复。

等到我不得不承认,是自己过去没日没夜地拼搏,把身体拖进了恶疾的深渊,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跟神明讨价还价,不断向上帝、菩萨、诸神祈求:“拜托再给我一次机会,只要让这场病赶快过去,我一定痛改前非,尽力弥补……”我虔诚地祈求上苍,只要让我躲开癌症,我绝对早睡早起,改过向上。若是真的躲不了,也请让我的病情减轻些,给我机会重返生活,弥补过去的缺憾,包括对母亲、对妻子和两个女儿的亏欠。

对于死亡,我完全没做好准备。我还有雄心壮志,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我求生的意志无比强烈,只要有一丝存活下来的希望,我绝不放弃。只是,真的能闯过这一关吗?我一点儿把握也没有。

向死而生——我修的七个死亡学分

我工作的时候总是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包括今天,我从来没有想到当面临死亡,当面临癌症的时候我心中闪过的每一个思念都是和我的工作丝毫没有关系。有一位护士看了很多病人,得到最大结论是什么?大部分的临终病人最大遗憾就是没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有足够的时间。而从来没有一个临终病人是后悔自己事业没有达到巅峰。这样一个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临死才要想到吗?

人在世俗里面是很容易陷入今天的这个世界里面,而面对死亡我们反而可能得到顿悟,了解生命真正的意义,而让死亡反而成为了生命里面一个无形好友,提醒着我们,好好活我们生命。不是只度过每一天日子,不是追求一个现实名利和目标。

如今和大家分享我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企盼读者从中有所收获,无须补修死亡学分,就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最该追寻的,能够自我实现,拥有理想的人生。

第一个学分,非常明显,就是健康无价。在我平时的生活,我热爱美食,不爱睡觉,每天晚上回来急回邮箱,真正生命以后才深深体会到,其实健康失去了就是什么都是没有了。如果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很多人认为说什么?你就养生吧,就没有事业了,什么都是不要了,就去过慢日子吧。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说要放弃一切来维护健康,我们健康如果简单来说一下,其实就是我们的睡眠、我们压力,我们的运动,我们的饮食,如果这4点可以达到及格,一个礼拜用4个小时去维护你的健康。我非常希望能够在这里告诉大家要爱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我这样几乎后悔、几乎来不及才知道学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第二个学分,其实一切的事务都是有他的理由。我女儿特别相信一句话,就是Everthinghappensforareason。听起来好像有一点励志鸡汤的感觉,我仔细想想非常哲理。世界玄妙我们只了解万分之一,也许每一件事情发生都是有他的理由,我们应该多去思考,当一件事情发生了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正面的启示或者正面的力量?如果发生了一个灾难,我们不要当成一个果,而是当作一个因,如果当作一个因,任何的灾难都可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所以,也许我们生病了,是让我们能够学会活的更健康。也许我们要面临死亡才能够真的教会我们去分辨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个学分,是要珍惜我们的缘分,学会感恩和爱。当面对死亡我才发现对于他们给我无私的爱,我当年是多么的冷漠。我一放假就是陪着我的母亲,陪5天以后,我认为任务完成了,我认为我回报她了。但是,一直到她失忆以后…一直到我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冷漠,我是用多么敷衍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口中的孝顺。

我觉得真正的感恩是应该三个层次的。最基本的是别人对你好你感觉到了,你要回报它。但是真正第三个层次,就是主动,不要求回报,付出你的关怀和爱,这个是最高的境界。我的父母、姐姐、妻子、女儿,都是不要求回报的对待我。(但)我只想着自己的事业。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有意义,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我们应该珍惜在人生当中的缘分和爱。所以,在生病了以后,我要改变我的方式,我每一周陪妈妈,还要陪我的姐姐。我太太到了台湾,我花更多时间和她在一起。我女儿要考大学,我帮她做各种准备。

在父亲节的时候,我发了微博,是我女儿来亲吻我,我鼓励更多孩子亲他们父亲。很多女孩子留言说,这样大了怎么好意思。其实,我想鼓励大家,爱其实放在心里面,藏在心里面,应该表达出来。如果没有表达,也许有一天没有机会了,我们会非常的后悔。

第四个学分。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我的癌症是淋巴癌第四期。如果我生命只有天了,怎么来度过这个时间呢?我结论就是什么?让我亲人知道我如何爱他们,我要和他们度过特别难忘的时光,无论是和妻子去蜜月的地方,去孩子去一个过去特别快乐的地方,然后,回忆过去的美好,吃着我们爱吃的东西,做着我们爱做的事情。这个才算是活着。

我希望活的时候能够全心全意每一刻的活着,而不只是脑子不停去想我的公司,想我的事情。而是会开始去看一下世界是充满着美好的东西。如果稍微偶尔慢下来,能够活在当下,才能够体验到这些美好,才能够感觉自己不会白活了。我活了50多岁,一直没有分清楚什么是桂花香,什么是茉莉花,我觉得香味是一个香水。一直到我到了一个朋友家里面,你家花好香,什么花?桂花。静下心,慢下来,才可以真的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有时候觉得这个很好的东西,这个是美食,这个是最爱一瓶酒,最漂亮一个衣服,哪一天穿?我要告诉你们,不要说什么将来,找机会,还有一天,等特殊的日子。希望我们都是认为活在当下,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可以成为特殊的日子?让每一天都是成为最特殊的一天呢?我觉得人生如果这样活下去,不只是最后的天每一天这样活下去,一定是会非常的圆满,丰富。

第五个学分。避免一些诱惑。作为一个书香子弟,我父亲从小告诉我不要那么爱钱,我不会贪婪得说要得到更多,中国人有一个框定,就是特别爱名,看到古时候的皇帝,各方面慈善家做的各种事情都是让大家知道自己有多好。这一点我父亲我们刚刚看到了,他留给我10个字。有容则乃大,无求乃品高。

其实我们希望做好的事情,我们希望留名是没有任何的必要。除了孔子以外,有多少伟大的人被世界上面记下来?我相信在座各位,再过50年没有人会被记下来。纠结这样的事情有什么好处?我当年告诉青年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大化自己的理想,做最好自己。当然这些话并没有错。我跟大师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其实人是经不住诱惑的,你告诉自己追求理想,你是追求更多的名。你要不断做好事情,不断衡量,我书卖几本?粉丝有多少?这样一个过程让我发现了什么?虽然我认为我一直追求的方向,给年轻人建议没有错,但是,如果特别机械化的来追求效率,衡量每一天的结果,是会让我们变成冷漠无情。所以,我发现我虽然走的这个道路是正确的,但是,过度追求名声让我中心轴都偏了。

第六个学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当你追求每一件事情影响力最大化的时候,你一定想认识更多有创意的人,你见聪明人,成功人,自己周围都是社会顶尖人士,如果这样做,丧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人是平等的。

在任何事物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世界的奥妙是不容我们这些渺小的人类来评估的。我们凭什么来说这个人是普通人,这个人不怎么样,这个企业不会成功,这个创业者不行。我认为既然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来做这个评估。

第7个学分,人生到底是为什么?世界因我不同,世界因你不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个是毫无疑问想追求的。这个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太狂妄了,来到这个人生就是改变世界,我们懂得这样小,我们这样渺小,我们凭什么这样的狂妄?世界改变了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不好?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可以评估出来吗?现在不必去强求改变世界作为自己每天的衡量标志。

虽然认为为了名利人生是肤浅的,但是,如果每天拼命要改变世界那也是充满压力的。其实我认为来到这个人生,我们有缘认识周围的好,好好体验人生,做事问心无愧,凭着良心,对人真诚,平等。不要改变别人,只要改变自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是能够有学习,成长。其实那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做,世界就会变得更好。所以,如果过去我的哲学更多的是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分秒必争,征求效率,做最好的自己。其实生命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并没有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并不用每天衡量。

我相信每一个平等的生命都是来这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人要有学习才会学习成长,我们没有权利去过分批评别人,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什么?是让自己怎么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能够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

所以,我经过了这7个学分,7个教训,我今天认为我们珍贵的生命历程是应该保持着初学者心态,对于世界有儿童般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每一天自己都是比以前更进一步有成长。不要强求着改变大人,做事问心无愧,多感恩和爱,对人真诚平等,这样就是足够了。

想了解更多东方心理学知识,免费收听更多精彩微课。

欢迎进入妇德女道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