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30/4632170.html

本文节选自《长春碱类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

长春碱类的主要药物

长春花碱(VLB):在国外主要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国内由于没有VLB上市,故常用VCR或VDS进行替代

长春新碱(VCR):适用于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案中的常用化疗药物。

长春地辛(VDS):适用于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由于其骨髓和神经毒性介于VLB和VCR之间,可用于霍奇金淋巴瘤方案中替代VLB,也适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患者。也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

长春瑞滨(NVB):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也可见于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二线方案。

淋巴瘤中含长春碱的化疗方案

霍奇金淋巴瘤(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ABVD方案(多柔比星+博来霉素+VLB+达卡巴嗪)

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VCR+泼尼松)

CVP方案(环磷酰胺+VCR+泼尼松)

EPOCH方案(依托泊苷+VCR+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等±利妥昔单抗。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ABVD方案

增量或常规剂量的BEACOPP方案(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VCR+博来霉素+泼尼松+丙卡巴嗪)

StanfordV方案(多柔比星+VLB+氮芥+VCR+博来霉素+依托泊苷+泼尼松)。

复发难治的患者二线治疗方案中,长春碱类药物应用较少,主要包括GVD方案(吉西他滨+NVB+脂质体多柔比星)。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R-CHOP/CHOP方案。

R-ACVBP方案(利妥昔单抗+多柔比星+VDS+环磷酰胺+博来霉素+泼尼松)

滤泡性淋巴瘤(FL):

R-CHOP/CHOP

R-CVP/CVP

边缘区淋巴瘤(MZL):

R-CHOP/CHOP

R-CVP/CVP。

套细胞淋巴瘤(MCL):

CVP

CHOP及R-CHOP

改良R-HyperCVAD(环磷酰胺+VCR+多柔比星+地塞米松+甲氨蝶呤+阿糖胞苷)。

伯基特淋巴瘤(BL):

含VCR的EPOCH方案、

HyperCVAD方案、

DA-EPOCH方案、

CALGB方案、

CODOX-M方案、

CODOX-M/IVAC方案等。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

应采用ALL的治疗方案如VDCLP方案(VCR或VDS+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

在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的治疗方案中,应用VCR与VDS的交替联合方案,包括VCAPAMP-VECP[VCR、环磷酰胺、阿霉素和泼尼松(VCAP)、阿霉素、雷莫司汀和泼尼松(AMP),与VDS、依托泊苷、卡铂和泼尼松(VECP)],及CHOP继以联合方案(依托泊苷、VDS、雷莫司汀、米托蒽醌及GCSF)等。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一线方案包括CHOP-21天方案、CHOP-14天方案、CHOEP方案,剂量调整的EPOCH方案和HyperCVAD等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Smile方案

GemOx

LOP方案(左旋门冬酰胺酶、VCR、地塞米松)VDS+地塞米松方案(VDS+Dexa)

长春碱类药物的药理学

此类药物在微管蛋白二聚体上有共同的结合位点,通过与微管蛋白的结合来发挥细胞毒性作用。药物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的结合抑制微管聚合,不能形成纺锤体而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

VCR、VLB、VDS、NVB代谢的初始相和中间相的T1/2基本相似,但终末相T1/2有显著差异(分别为85、24、24和40h)。

长春碱类最主要的毒性反应--神经毒性

神经毒性发生率超过40%。

长春碱类药物神经系统的毒性大小依次为VCRVDSVLB。

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周围神经损伤,包括腱反射减弱/消失和肢端感觉异常,分别从跟腱反射减弱及指尖感觉异常开始。最常见的是手指和脚趾的感觉异常。部分患者使用VCR后,出现手部下垂、形似鸡爪的症状,严重者出现下肢无力、垂足、下肢瘫痪。部分患者用药时出现肌肉疼痛。

其次为颅神经损伤,通常累及动眼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等,出现眼睑下垂、复视、畏光、下颌痛、面瘫、耳鸣,声嘶,迷走神经很少累及。约30%以上病例可发生自主神经损伤,表现为腹痛、便秘、排尿障碍,严重者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等。多发生在用药后6~8周,个体差异也可发生在给药几天内。

长春碱类药物神经毒性的防治

周围神经损伤与颅神经损伤的防治

通常在治疗后几周出现,也可能在第1次使用后发生,停药后改善,最长需要数个月。往往患者的主诉重而客观检查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一般建议发生损伤后给予神经保护类药物,如B族维生素、谷氨酸、谷胱甘肽、神经营养因子等,用以减轻神经损伤,也可预防性给药。针对部分患者会出现的神经疼痛,有动物研究证实抗癫痫药乙琥胺可阻断T型钙离子通道,对于VCR引起的神经痛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也有动物研究证实对于VCR导致的神经痛能产生较好的镇痛作用。但以上结果尚缺乏临床报道。如患者发生神经损伤后,需要后续治疗,可以考虑药物减量或更改方案。

自主神经损伤的防治

长春碱类药物,特别是VCR使用后,约1/3患者会出现自主神经损伤的症状。多发生在用药后6~8周,个体差异也可发生在给药几天内,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便秘、尿潴留、体位性低血压,个别患者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1%~2%)。针对这类神经损伤,应进行对症治疗,并配合神经营养药物。有效的对症治疗包括禁食和胃肠减压、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静脉营养支持、乳果糖通便、导泄灌肠等。部分患者发生肠麻痹时正好处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不同程度的白细胞降低,加之肠麻痹后,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极易发生感染甚至败血症,因此给予预防性的抗感染治疗十分必要。对于腹胀明显的患者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肠麻痹的预防,应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

神经保护类药物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6、B12/甲钴胺和叶酸。B族维生素具有保护和防止神经脱髓鞘改变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防治长春碱类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的药物。但临床疗效有一定局限性。

氨磷汀:是FDA批准上市的第1个泛细胞保护剂。氨磷汀能选择性地保护正常组织,而不影响化疗的抗肿瘤作用。这种选择性保护主要由于正常组织对氨磷汀有相对迅速的摄取和缓慢的代谢,而瘤组织则有缓慢的摄取,导致正常组织器官有较高浓度的氨磷汀,可以达到保护正常组织免受化疗的细胞毒性影响而不影响疗效。临床有大量氨磷汀对铂类药物引起的神经损伤的研究,证实其可以改善化疗引起的神经损伤且不影响化疗效果,但在长春碱类药物中的研究较少。

谷氨酸:一项94例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和一项87例患者的对照研究分别证实,每日口服1.5g谷氨酸,与安慰剂组比有助于减轻长春碱类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症状和减少发生率。另有多项研究表明,谷氨酸对于儿童患者没有神经保护作用。

谷胱甘肽

黄瑞霞等对例CHOP或RCHOP方案化疗的DLBCL患者进行随机研究,证实谷胱甘肽对含VCR方案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同时不影响化疗疗效。

在长春碱类药物的使用中,应注意:使用前注意询问患者病史和药物联用情况,具有加重神经毒性因素的患者,注意减量使用或者使用VDS替代。治疗过程中,做好患者沟通,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