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时候,医生用上了常频、高频呼吸机,呼吸机参数调到极限……
每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总能给家庭带来希望和喜悦。然而,对于刚产子不久的杨女士来说,这半年来,他们一家人的心情就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一
年7月17日,全家高高兴兴地迎来了二胎宝贝——果果。但出生后不久,家人就发现果果肚总是肚子胀、大便稀,医院后腹腔彩超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于年8月27日住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经相关检查及治疗,医生考虑“婴儿胆汁淤积综合征?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当时,出生才40多天的小果果肝功能迅速衰竭,时刻面临着死亡的风险。家人不忍放弃,9月18日,带着小果果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治疗,医院接受了“亲体肝移植”手术,父亲割肝救子,给了果果第二次生命。术后病理提示“先天性血管内皮瘤”。为了更好地随访果果的病情,家长带着果果术后医院附近,直至春节前夕返回扬城。二
但是2月11日起,家长发现果果情况又不好了,出现呼吸快、呻吟、吃奶差。先是在家观察,但果果的病情越来越加重、并且出现哭闹不安不能安抚。2月14日,家长带着果果再次医院。考虑重症肺炎,医院绿色通道再次被收入PICU。患儿入院后即有发热,相关治疗后,炎症指标好转但仍有发热。虽然疫情期间各种操作都十分不便,但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医生两次进行深部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幸而都是阴性。同时,入院第二天起,果果就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鼻导管吸氧已不能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医生用上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鉴于患儿病情危重复杂、治疗难度极大,医院儿内科副主任陈晓联系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医院经治医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