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常听师父高从文医师讲,要始终把“辨证求因、见病知源”的诊断放在首位。辨证准确,立法得当,效果立竿见影。在这个病例中有所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般情况1吴某,男,8岁,北京海淀人。年6月18日来诊。
其母亲代诉,小患者于年秋在美国读书期间,与其弟弟(3岁半)生气后发病,耳朵后面长了“疙瘩”,未诉明显不适。
在美国期间,请上海“四大名医”叶熙春的弟子诊治。叶师弟子当时给了中医诊断:痰核;西医诊断:耳后淋巴结肿大(俗称长“疙瘩”)。予外用药涂抹,见效,未痊愈。
首诊2年6月18日放暑假回国,其母亲(曾在我诊所治愈糖尿病)带来诊治。
予首诊查病,发现患儿肝胆火旺,心经火略旺,大肠经、肺气管略有问题,局部为耳后淋巴结发炎。小患者精神、语声、气色等尚可,判定其问题不大,疗程不会太长。
诊治过程3分析患者发病部位在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上,与肝胆火旺的诊断相符。治疗思路得以明确。
辨证施治,予点穴推拿手法结合食疗方(吃了7次)治疗。
手法重点疏通肝胆经,清热泻火;病灶局部轻柔手法消炎,活血化瘀,散结消肿。食疗方清热解毒。
辨证准确,立法得当,一次见效。
治疗前
治疗一次后见效,“疙瘩”变小
治疗三次后治疗五次后,“疙瘩”基本消失
嘱巩固治疗,尽量避免情绪波动。平时在家可以食疗方斟酌用之。
讨论诊断思路4辩证求因家属陈述常因玩具、饮食等与弟弟相争,弟弟顽皮,父母有时也不得不袒护小儿子,致使患者心情郁闷。
病机为所求不得,肝胆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火性炎上,循经感传,至耳后而发(“淋巴结发炎肿大”)。
加之小患者过食零食、巧克力、肉类等,热量大,热助火势。所以也叮嘱其母亲适时让其喝喝绿豆汤做预防。
经络辩证熟记《黄帝内经》足少阳胆经循行所过,很容易做出判定。这也说明了基本功的重要性。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
孙大洋
男,中共党员,北京高从文中医诊所执业中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推拿学硕士。
师承著名中医学家、少林内劲一指禅第十九代传人高从文医师,得其亲传。尤善特色查病,治疗不吃药、不打针,以点穴推拿手法为主,食疗为辅。
-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师从薛卫国教授学习“脊柱动静力平衡”理论,在颈椎腰椎病治疗方面颇有心得。参与撰写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擅长治疗:1、各种类型糖尿病、肌无力;2、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3、飞蚊症、眼睛干涩;4、前列腺疾病;5、痛风;6、辟谷(减肥、调理);7、心肌炎等杂症。
诊所订阅号
作用:医案、医话、患者感言、养生知识、讲座通知等等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