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即恶性肿瘤,在当今人类死因中,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排在第二位。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前者不扩散、不侵染周围其他组织,后者可转移,侵染周围其他正常组织,是一群失去正常调控的“不死”永生细胞。
人类一直在研究癌症的发生机理,近几十年研究也大致阐明了癌症的发生机理。人类生命活动的细胞周期由细胞内外多种因素精确调控,当内源有害化学物质和外源环境因子持续作用于细胞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DNA损伤。统计表明,人类单个细胞每天大约发生6万个DNA损伤事件,可能因紫外、生物毒素、化学试剂以及电磁辐射等因素造成。
肿瘤形成过程生物细胞早就进化出了多样化DNA损伤修复机制来清除这些损伤。但当损伤修复因各种因素不能及时完成时,DNA损伤会扰乱蛋白生成、影响细胞功能,甚至使细胞丧失对生长的调控能力,进而导致癌症发生。尽管癌症与遗传因子有关,但大多数人类癌症直接诱发原因是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致癌病毒
据统计,15%的人类癌症由致癌病毒引起,与人类有关的致癌RNA病毒主要包括:EBV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疱疹病毒8(HHV-8)、人乳头瘤病毒(HPV)、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HTLV-1)等。有的致癌病毒诱发肿瘤的潜伏期较短,通常仅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有的诱发肿瘤的潜伏期较长,可达到半年至一年时间。
DNA突变致癌病毒2、化学因素
迄今已知的化学致癌物有数千种,如亚硝酸盐、烷化剂、黄曲霉素、尼古丁等,这些化合物进入人体细胞内对DNA造成损伤,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化学致癌病例越来越多,尽管化学致癌物作用有一定时间性和剂量效应。
3、物理因素
辐射能造成人体细胞DNA损伤,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转化。常见的辐射危害有三类:一是核辐射,如钴60、γ射线、x射线等。二是宇宙辐射,如紫外线,其辐射强度随海拔高度和纬度增高而增加。三是电磁辐射,即电视台、变电站和电磁波发射塔等运行时产生的高强度电磁辐射;电脑、电视机、手机和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使用时产生的低强度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充满人类生活空间,成为现代人的无形杀手。研究显示,长期生活在大于2毫高斯的电磁辐射磁场中的人群,其白血病发病率为正常环境中的2.93倍,肌肉瘤发病率为3.26倍。电磁辐射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原之一,被公认为与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同列的四大公害之一。
综上所述,癌症的发生是细胞内外多种因子作用的综合结果,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所以要积极使用有效方法来防控基因突变,维持细胞的健康生活环境,才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以及控制癌症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戴玉锦.癌症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4-7.
2.周祖贻.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探讨与药膳治疗[C].世界中联国际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药膳养生协会,.
3.龚忠发,宋艳艳.恶性肿瘤发病机理研究新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5):-.
4.吴国豪.癌症恶病质的发生机制与治疗对策[J].外科理论与实践,,13():-.
5.程何荷,张家鹏.首次证实HIV,HTLV-1和HCV的复合感染[J].中国艾滋病性病,,():-.
6.赵桂增,张玲,彭火英,等.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Tax蛋白对HLA-G表达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40(04):-.
7.刘妍.HCV致肝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01):10-13.
8.皇甫超申,史齐,李延红,等.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利害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7():-.
9.赵杰,朱明学,董群生.烷化剂与细胞凋亡[J].白血病.淋巴瘤,,10(1):58-60.
10.余元勋,魏琦.黄曲霉毒素致癌的分子机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5).
11.郭国祯.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机遇和挑战[C].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