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22/4358927.html

癌症的中医古代认识

古代,《黄帝内经》中多处有关于“瘤”的记载,如“筋瘤、肠溜”等,有“息贲、伏梁、肥气、肠覃、石瘕”等的记载,而这些名词,几乎可以认为就是指现在的肿瘤,,在《黄帝内经》时代,尤其是“息贲、伏梁”,从记载来看,是极其凶险的病,也是死不治的病。肠覃类似于现在的卵巢癌,而石瘕就是现在的子宫肌瘤。顺便解释一下,《黄帝内经》成书年代应该是中国西汉时期。

张仲景《伤寒论》的认识:《伤寒论》条:“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条:“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胃反: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宋代出现了品山(品在上,山在下的一个字,电脑没法打出这个字),宋代、元代在论述乳癌时均用了“岩”字。

脾之积名曰痞气,《难经》记载:“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说明痞气在现在的肝区,有较大的肿块,并引起黄疸、乏力。消瘦等,应包括现在的肝癌、胆管癌等。

肺之积名曰息贲,泛指肺部肿瘤,《内经》谓:“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滞,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形破困。”

另外,失荣、乳岩、石瘿、舌菌、茧唇、肉瘤等,基本相当于目前的很多良恶性肿瘤。

如何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目前,中医对肿瘤的研究和治疗,大多数医生多采用益气固本扶正、攻邪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积化癥等中药进行治疗。而益气固本扶正源自《黄帝内经》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各种癌瘤患者病程长,消耗大,并且放疗、化疗、手术等致使患者虚上加虚。所以临床辨证论治常运用扶正祛邪、补气养血、补阴益阳等药物,来调整患者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协调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充分发挥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以抵御和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发展和转移,由此反映出中药多靶点的特点。但若临床应用不当,治不得其法则会形成扶正邪亦胜,祛邪正亦衰的不良后果,使治疗更加困难,所以临床治疗的关键仍然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很多,做到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发展才能使每个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有的放矢,这也是虽然都是用中药治疗但方案却差别很大的主要原因。辨证论治对癌症治疗具有其优越性,治疗亦灵活多样,临床用药均有不同。但目前,单纯采用中医治疗,远期效果仍不够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研究探索中医中药对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疗效,直接关系到肿瘤患者早日康复、延长存活期、减少患者疾苦等。故恶性肿瘤除辨证论治外,还需与辨病相结合,运用综合治疗原则。

每一癌瘤都有其生物学特性,其发生、发展、生理、病理、生物化学改变都有大致相同的规律,这就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临床上若能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则对指导治疗用药更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辨证辨病治疗肿瘤的规律和经验,两者相结合,根据不同癌瘤表现,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攻克肿瘤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何将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中医理论认为肿瘤疾病的发生是以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正气亏虚加之痰、瘀、毒相互胶结凝聚,为主要因素。中医治疗肿瘤疾病,将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突出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特色。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疾病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肿瘤防治的全过程。扶正即是扶助正气,根据患者的体质调整其失调和不足之处。祛邪即是祛除邪气,是针对痰、瘀、毒等。在临床诊治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具体的治疗原则。而关于“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扶正”可以使人体气血旺盛,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有助于祛邪;“祛邪”可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从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祛邪是为了更好的扶正,所谓“邪去正自安”就是这个道理。祛邪是对致病因素的攻伐,然而肿瘤患者大多体质虚弱,故在治疗过程中就需要首先考虑“扶正”。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专家认为:没有正气的彻底恢复,病情迟早要复发或转移。也就是说,没有免疫功能的彻底恢复,就不可能治愈疾病,由此可见“扶正”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如何将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在与癌症斗争的过程中,尽管有外科切除手术、化疗等方法,但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常常会听到患者这样问医生:“我手术和化疗都做了,为什么还会复发和转移呢?”恶性肿瘤病灶多数生长在人体的某个部位,肿瘤细胞在局部失去控制迅速生长,肆意侵犯邻近组织,但实际上这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患了肿瘤以后,除了局部病灶的变化外,还会发生一系列全身性变化。比如肿瘤细胞失去控制旺盛生长,使全身代谢功能紊乱;肿瘤细胞分泌的毒素,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多种反应;恶性肿瘤后期,由于长期的物质消耗,发生全身性营养不良;肿瘤细胞还会通过血液、淋巴液向全身扩散和转移,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转移性肿瘤等。由于不少肿瘤长在人体局部组织器官,所以必须重视局部的针对性治疗,但是仅仅治疗恶性肿瘤的局部病灶,忽视全身性的治疗,对控制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特别是防止复发和转移,也是不行的。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前,一定要详细了解其肿瘤的生长部位、生物学特性及患者对治疗的承受能力之后再进行选择,个体化、多手段的综合治疗应该作为癌症治疗的首选方案。中医认为肿瘤发病就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治疗时,应观察局部消长,重视全身变化。当整体处于较好状况时,应侧重于肿瘤局部的治疗,如皮肤癌、宫颈癌、乳腺癌、阴茎癌通过外用药治疗效果较好。对晚期患者、肿瘤扩散患者及全身衰弱或肿物已经切除的患者,则应侧重全身用药,调整机体,补养气血,采用扶正培本法。但是临床一般常用的方法是以局部和整体同时用药,效果较好。过去评价抗癌手段的疗效常常是“只间肿瘤大小,不管病人生死”。而现在,应该更注重的是治疗对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和生存时间等的影响,生存受益已经变成衡量癌症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终点指标。一种好的药物或疗法不仅能使肿瘤减小或消失,还应该能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时间延长,从而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其他治疗。

肿瘤名医秦旭东院长吴桂兰主任李慧主任八大疗法秦氏利膈疗法清瘀保肺疗法疏通血瘀疗法活血散结疗法清营凉血疗法软坚通络疗法清湿解毒疗法益气扶正疗法案例分享食道癌患者顺利进食《小溪办事》报道肺癌脑转移患者视频宫颈癌康复患者视频七旬膀胱癌康复患者肝癌康复患者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恶性淋巴瘤康复患者

联系我们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