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患者常见不良反应管理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经过标准诊疗,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这些我们在前文已经简单地介绍过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淋巴瘤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不良反应,面对这些不良反应我们该如何应对。
输注反应
输液反应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的质量、输液操作及输液内加入其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空气栓塞等。一般发生在输液后15分钟至2小时内。
输注反应主要临床症状:输注反应一般都是中轻度,而且大部分患者都是发生在首次注射。其中首要症状是发热寒颤,常见于第一次滴注30分钟-2小时内,其后输注逐次减轻或消失。也会伴有潮红、荨麻疹/皮疹、瘙痒、头痛、疲乏、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输注反应的预防:
输注反应的处理:如果出现输注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症处理。立即停止原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皿及不同批号液体控制低速,并报告医生。对一般输液发热反应者,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治疗,2h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寒战及高热者分别做好保暖及降温措施,直至病情稳定。
感染
感染的原因:淋巴瘤本身因素引起,抗肿瘤药物引起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到破坏,造成感染。
感染常见的类型与感染源:
感染的预防: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症状:间质性肺炎是肺的间质组织发生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胸闷,呼吸困难。
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当然有些药物也会引起间质性肺炎:
乙肝病毒再激活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淋巴瘤合并乙肝的患者将近15%-20%。因此乙肝病毒再激活也是在淋巴瘤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乙肝病毒再激活会导致有效的淋巴瘤化疗措施中断,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
导致乙肝再激活的药物:
乙肝再激活的预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需预防性抗HBV治疗。推荐在开始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前一周开始应用抗HBV治疗。需要在化疗或免疫治疗完成后继续抗病毒治疗至少6-12个月。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继续监测至少12个月。
肿瘤溶解综合征
肿瘤溶解综合征(TLS)是肿瘤细胞快速溶解后细胞内容物及其代谢产物迅速释放入血,引起一系列以高尿酸、高钾、高磷、低钙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为特征的并发症。
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原因: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日常护理: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康复,坦然面对不良反应,多了解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并积极接受规范化治疗。治疗过程中有担忧和疑虑应该及时地跟医护人员和家人朋友交流。祝您早日康复
医院血液科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