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在新药迭出的年代,CAR-T细胞治疗联合靶向新药有哪些新的进展?来听宋玉琴教授会中讲解。

年3月26日,第七届苏州淋巴瘤高峰论坛在苏州市召开。本届论坛聚焦国际热点,邀请了国内外著名淋巴瘤领域专家就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治、最新进展进行专题交流。在3月27日的免疫与细胞治疗分会场,医院的宋玉琴教授与大家分享了CAR-T细胞治疗联合靶向新药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医学界血液频道特别整理了本次汇报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目前主流针对淋巴瘤的CAR-T治疗仍多以CD19为靶点。近年来,CD19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的主要研究数据[1-7]不断更新,综合各项研究,CAR-T细胞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约为60%-80%,完全缓解(CR)率约为40%-60%(表1)。表1CD19CAR-T治疗R/RDLBCL主要研究数据

CAR-T细胞

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探索之路

ZUMA-1研究[1]作为首个针对R/RDLBCL患者的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目的在于探索CD19CAR-T细胞疗法(axi-cl)对于R/RDLBCL患者的疗效。研究中使用CD19CAR-T治疗后进展的患者,约1/3的患者CD19转为阴性;而其他2/3的患者中有1/3转变为PD-L1高表达。因此,推测这可能是患者对CD19CAR-T无效或耐药的原因。关于CD19CAR-T联合PD1抗体方案的疗效如何呢?在一项个案报道中,研究者对一例曾接受CD19CAR-T治疗的复发性DLBCL患者使用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治疗[8],在输注帕博利珠单抗12个月后,患者持续处于临床缓解状态,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后患者CAR-T细胞再扩增,推测这是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或者控制的原因。研究人员进一步对CAR-T细胞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进行了探索[9-11](如下表),但即便是Lisocabtagnmaralucl(Liso-cl)联合PD-L1抗体后,长期疗效数据并不尽如人意。表2CAR-T细胞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另一方面,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展示出了令人可喜的结果:30例R/RDLBCL患者接受了双靶点(CD19/CD22)CAR-T(AUTO3)联合应用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12],其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都较低,安全性良好。×AUTO3组、×AUTO3组患者ORR分别为78%、87%,CR率分别为56%和73%,该研究提示双靶点CAR-T联合PD-1单抗或可提高疗效,但仍需要更长时间随访检验疗效。

CAR-T细胞治疗

联合BTK抑制剂的探索之路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可以阻断恶性B细胞增殖,有研究证明BTK抑制剂可以影响T细胞功能:这项研究[13]对比了健康供者、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T细胞在基线、2周期和6-12周期伊布替尼(Ibrutinib)治疗后的增殖能力,发现长期口服伊布替尼能纠正CLL患者T细胞功能缺陷,且不影响T细胞亚群比例。另外,动物实验中也进一步证实伊布替尼促进CAR-T细胞扩增,降低肿瘤负荷,延长生存的疗效。▌CAR-T细胞联合BTK抑制剂治疗CLL/SLL患者较单用更有效,安全性良好在CD19CAR-T联合伊布替尼治疗CLL的前瞻性研究[14]中,CLL/SLL患者曾接受至少6个月伊布替尼治疗但未达到CR,对其给予CTL治疗,结果显示CR率为21%-29%;安全性方面,18/19例患者发生CRS(中位2级),5例发生神经毒性。但迄今为止,该项研究数据尚未更新完全。在另一项CD19CAR-T联合伊布替尼治疗CLL的研究[15]中,研究纳入了19例CLL患者(中位治疗5线),其中17例有高危因素(17p缺失,或复杂核型),在患者CAR-T细胞回输前2周至回输后至少口服3个月伊布替尼mg,结果发现CD19CAR-T治疗联合伊布替尼可以提高患者疗效,降低CRS发生率。在年ASH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16]也证实了该方案的安全性,对于CLL/SLL患者,在使用CD19CAR-T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布替尼后,患者没有5级的不良事件(AEs)或者4级CRS或NEs的发生,ORR为95%(18/19),17例患者微小残留病(MRD)转阴。CAR-T细胞治疗联合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治疗R/RDLBCL患者也有小规模研究报道。在一项纳入了10例R/RDLBCL患者,使用伊布替尼联合CAR-T治疗R/RDLBCL成年患者的Ib期研究[17]中,探讨了伊布替尼联合Tisagnlducl(tisa-cl)治疗R/RDLBCL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组1(n=4)在白细胞分离开始应用伊布替尼mg/d治疗4周,组2(n=6)在白细胞分离后开始应用伊布替尼mg/d治疗(整个淋巴细胞清除性化疗、tisa-cl输注及输注后24个月期间)。结果显示安全性良好,组2有3例患者发生疾病进展(PD),联合方案可行(如下表)。组1和组2患者T细胞采集后的中位存活率分别为96.80%(88.8%-97.3%)和90.95%;采集的T细胞中幼稚/干细胞样中枢记忆表型(CD45RA+/CCR7+)CD8+T在组1占24.05%,组2占8.12%;组1和组2中位扩增CAR+T细胞数量分别为3.9x(中位存活率92.25%)和1.7x(中位存活率85.8%),说明伊布替尼可提高Tisagnlducl生产制备能力。表3患者特征、安全性和有效性CAR-T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多数R/RDLBCL患者有效一项来那度胺联合CAR-T治疗R/RDLBCL患者的研究[18]中,59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曾用过来那度胺治疗,结果发现,患者ORR为28%,CR率为16%,有效的患者中2/3的患者在给予来那度胺后15天内起效,这类患者CAR-T细胞再扩增的比例更高。R/RB-NHL的CAR-T联合治疗方案,疗效可观国内的研究也在探索地西他滨联合CAR-T或者新型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目前数据可观。在一项CD19和CD22双靶点CAR-T治疗R/RB-NHL研究[19-20]中,87例R/RB-NHL患者的ORR为84%,CR为74%,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6%,12个月PFS为59%;安全性方面,患者≥3级CRS为10%,≥3级NE为2%。由此可见,该研究数据较为可观,尤其是PFS方面,且安全性良好。医院自主研发的CD19CAR-T治疗取得积极结果最后,宋教授介绍了医院自主研发CD19CAR-T治疗的研究。医院基础研究所陆哲明教授研发的新型CD19CAR-T细胞,创新性地将PD1与CD28融合形成的PD1/CD28共同基因嵌合体,可以将免疫抑制信号转换成激活信号,预期CD19CAR和PD1/CD28嵌合体共同基因修饰的T细胞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前期入组R/RB-NHL患者17例,其ORR为58.8%,CR为41.2%,且安全性良好[21]。目前进一步的扩展研究仍在进行中(如下图),初步结果显示ORR为66.67%(6/9),CR率为44.44%(4/9)。图1医院使用MC-19PD1CAR-T细胞治疗R/RB-NHL宋教授最后阐述道,CAR-T治疗的患者约有1/3没有效果,有效的患者在持久的缓解中可能还有1/3的患者出现复发进展,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大环境免疫状态、肿瘤微环境、肿瘤细胞表面靶点及细胞内信号通路等。未来,如何改善CAR-T细胞的活性扩增仍需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1.NlapuSS.tal.NEnglJMd,.JacobsonC,ASH3.PasquiniMC.tal.ASHabstract.SchustrSJ,tal.Blood:.JaglowskiS.tal.ASHabstract.AbramsonJS,tal.Lanct7.YingZ,tal.CancrMd,8.ChongEA,tal.Blood,,(8):-.SiddiqiT,ICML10.JacobsonCA,ASCO11.AACR12.RamakrishnanA,tal.ASH13.Fraitta,tal.,Blood(9):-114.GillSl,tal.ASH,#.GauthirJ,tal.Blood,16.TRANSCENDCLL:Phas1CohortofLisocabtagnMaralucl(liso-cl)inCombinationwithIbrutinibforPatintswithRlapsd/Rfractory(R/R)ChronicLymphocyticLukmia/SmallLymphocyticLymphoma(CLL/SLL),ASH,Prsntation.MarkRoschwski,tal.ASH,Abstract.LnalidomidnhancsCART-cllsrsponsinpatintswithrfractory/rlapsddiffuslargB-clllymphomaxprincingprogrssionaftrinfusion19.ZhangYJ,tal.ASCO.abstract.20.TongC,tal.Blood,20.CCR;27(2):.RafiqS,tal.NaturRviwsClinicalOncology,.专家简介

宋玉琴教授

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秘书长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博士后基础研究工作、在美国进修淋巴瘤临床诊治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课题5项

获省级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

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译学术专著3部。

本文首发:医学界血液频道

本文作者:南星萝卜秃

本文审核:宋玉琴教授

责任编辑:Amlia

“对于CAR-T联合治疗,你最大的期待是……?”

评论区留言,

即可获得:

帆布袋或笔记本一个!

连续被“精选”一周,

还有机会获得医学界鼠标一个!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End-

●免疫治疗正当盛时,NK/T淋巴瘤如何从联合治疗中获益?且听黄慧强教授娓娓道来!|第七届苏州淋巴瘤高峰论坛

●李小秋教授:以病理诊断为基石,叩开淋巴瘤个体化诊疗大门|第七届苏州淋巴瘤高峰论坛

●新药时代,滤泡性淋巴瘤诊疗思路是否该更新迭代?看徐兵教授怎么说!|第七届苏州淋巴瘤高峰论坛

●R/R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哪些新药可用?听曹军宁教授回顾最新研究进展|第七届苏州淋巴瘤高峰论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