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吃什么零食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6/5818842.html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研究进展

刘阳禾,王 雷,马翠玲

作者单位:西安,第四医院

作者简介:刘阳禾,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组织病理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相关的谱系性疾病,其中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hydroavacciniforme-likelymphoma,HVLL)首次由Onon等报道于年,是一种由EBV引起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中将HVLL作为一种暂定病种,包含在儿童的系统性EBV阳性淋巴增生性疾病组中。

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

本病具有种族特异性,患者几乎均来自亚洲东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南北美洲(墨西哥、巴西、秘鲁、玻利维亚)。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有少量成年病例报道,性别无明显差异。

本病以全身光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背的皮损为特征,表现为反复的丘疹、水疱、溃疡,逐渐结痂,皮损愈合后遗留种痘样瘢痕,也可累及非光暴露部位。可有面部及眶周水肿,累及眼部可出现眼结膜、角膜溃疡。亚洲患者多见伴有蚊虫叮咬过敏现象。

部分患者随病情进展出现全身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热、体重减轻、肝脾增大、全身淋巴结增大、贫血等。血液学检查可出现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压积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等。骨髓涂片多数正常,Chen等报道的患者,骨髓涂片检查巨噬细胞比例增加。

苏木精-伊红(HE)染色形态学表皮不同程度的海绵水肿、坏死、浆液渗出,真皮全层多形态不典型淋巴样细胞浸润,有时累及皮下脂肪,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浸润常见,可见血管破坏。浸润细胞为小及中等大小,细胞异形性不明显,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可见少量嗜酸粒细胞、浆细胞浸润。

病因和发病机制

EBV在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遗传学因素、环境因素、宿主状态等因素均参与致病。

EBV通常在B淋巴细胞内长期潜伏感染,但在HVLL却感染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导致其克隆增殖。BamHI-Z向左阅读框架-1(BamHI-Zleftwardreadingframe-1,BZLF-1)蛋白是EBV即刻早期基因的产物,可诱导EBV再活化,产生裂解循环相关抗原,这些抗原激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Miyake等认为表达EBV产物BZLF-1mRNA是EBV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单变量分析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Cohen等认为GATA2基因是第1个和HVLL致病有关的基因。作者在GATA2基因缺陷的3个HVLL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EBV产物BZLF-1蛋白的表达,认为体内GATA2水平降低,导致NK细胞减少,不利于对EBV的免疫监视,EBV再活化由潜伏状态转化为裂解循环状态而大量复制,导致机体EBV相关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

外周血及皮损中EBV阳性的γδT淋巴细胞比例的升高可能与发病及预后有关,但其临床和组织病理意义尚未完全清楚。

蚊虫叮咬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可能与蚊虫叮咬后刺激感染EBV的淋巴样细胞增殖有关。

光照会诱发或加重皮损。Verneuil等分析了7例HV患者的外周血,其EBVDNA含量高于其他光敏性疾病患者,且有光过敏现象的HV患者外周血EBVDNA含量高于无光过敏现象的HV患者。

治疗

总体而言HV及HVLL治疗困难,对于HV一线治疗应为保守治疗,如免疫调节治疗(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羟氯喹、环孢素等)。对于HVLL化疗仅能暂时缓解病情,不能维持长期完全缓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