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淋巴瘤是一种分型复杂、异质性很强的血液系统肿瘤,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会因不同分型、不同预后分层而不同。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药或新方案的出现,淋巴瘤整体治疗疗效得到显著提升。对于CD30阳性淋巴瘤而言,靶向CD30的ADC药物维布妥昔单抗(简称BV,武田安适利?)是一大突破。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蔡清清教授围绕淋巴瘤诊疗挑战、BV的应用疗效及前景等话题进行了专访,详情如下。

蔡清清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青委副主委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专委会副主委在Leukemia,CCR等杂志作为主要通讯作者发表多篇SCI论著,主持3项国自然面上基金及多项省级基金

我国淋巴瘤诊治面临的主要挑战

蔡清清教授:淋巴瘤是一种分型非常复杂、异质性很强的血液系统肿瘤,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诊断,医院。我们首先要应用现有的一些技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等,明确患者的具体亚型,进而基于不同亚型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亚型,比如套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和及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都非常重要。因此,诊断是目前临床上的一大挑战。

在治疗方面,比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现在还是以R-CHOP为标准治疗方案。医院,我认为足量、足疗程的治疗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注意治疗相关副作用的处理。而在北医院中,在R-CHOP治疗的基础上仍有40%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治,所以我认为如果有条件,尽量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如Pola单抗RCHP对比R-CHOP的临床研究以及PD-1/PD-L1单抗联合R-CHOP的临床研究。另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分型也很多,有四分型、五分型、七分型,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在二代测序的基础上探索R-CHOP联合不同的靶向药物的组合方案,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

CD30在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蔡清清教授:CD30是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肿瘤标记物,在多种淋巴瘤中表达。CD30检测协助淋巴瘤诊断及分型,尤其鉴别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sALCL)、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非特指型(NOS)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sALCL和PTCL-NOS是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两种亚型,ALK-sALCL和ALK+sALCL肿瘤细胞均%强表达CD30,ALK+sALCL中ALK表达为阳性,PTCL-NOS局部和/或弱表CD30,cHL为B细胞来源淋巴瘤,PAX5+,尽管RS细胞稀少,但也会表达CD30。另外,其他B细胞NHL也表达CD30,强度不等。

靶向CD30的ADC药物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前景

蔡清清教授:关于CD30单抗BV在淋巴瘤中的应用,目前有两项非常关键的临床研究。第一项临床研究是针对CD30阳性PTCL的随机3期ECHELON-2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和CHOP方案相比,BV联合去掉长春新碱的CHP方案一线治疗CD30+PTCL(包括多种类型PTCL,其中75%为ALCL)无进展生存事件(PFS)的风险降低29%,死亡风险降低34%,获得生存获益的同时毒副反应并未增加。BV联合CHP方案已成为sALCL患者一线首选治疗方案,为NCCN1A类推荐。

第二项临床研究是针对CD30阳性cHL的随机3期ECHELON-1研究。该研究探索了BV联合去掉博莱霉素的AVD方案一线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随访4年,BV联合AVD治疗PFS持续显著获益,患者4年PFS为81.7%,且减少了后续抗肿瘤治疗的需求。BV联合AVD方案一线治疗晚期cHL患者为NCCN2A/2B类推荐。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临床研究,比如BV联用PD-1单抗作为移植后维持或巩固治疗,可提高HL治愈率。BV联合nivolumab治疗复发难治的原发纵隔淋巴瘤,6个月P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63.5%和86.3%。

总之,作为中国首个上市的ADC药物,BV推动了我国新药研发以及国产药物临床研究的开展。除了获批适应证之外,多项研究也在积极探索BV单药或联合方案在多种CD30阳性淋巴瘤中的疗效。现有研究数据表明,BV未来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责任编辑:Amiee排版编辑:Vincent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