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年6月19日,82岁的张婆婆因黑便1医院就诊,张婆婆自述,自己每天1次黑色稀糊状大便,阵性上腹部胀痛,伴心悸和头昏不适。

肿瘤及消化内科主任左文伟、主治医师李娟接诊患者后,完善相关检查,行上腹部CT显示:胃壁厚薄不均,14C呼吸实验提示HP(+++),完善胃镜提示:胃窦多发溃疡灶,取活检提示胃窦粘膜大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并见淋巴细胞上皮病变,淋巴瘤待排。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胃窦)高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Hans分型为NGC/ABC型:免疫组化:EMA(一)。CK见LEL,KI%(+),C-myc15%+,BCL%(+),CyclinD1(-),CD20弥漫强(+),CD10(—),MUM-%(+),BCL2(-).CD3散(+),P%(+),TDT(-)。

治疗前

综合检查结果,诊断为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张婆婆给予抗HP治疗后,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盐酸多柔比星,硫酸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片)化疗6-8周期。化疗4周期后复查胃镜,仅胃角处有愈合期溃疡,活检提示慢性炎症。年1月中旬,张婆婆已连续完成7周期CHOP方案化疗,目前临床症状消失,恢复良好。拟完成8周期化疗后,再复查胃镜。

4周期化疗后

科普链接

何谓胃MALT淋巴瘤?

胃MALT淋巴瘤源于胃黏膜和腺体组织、具有边缘区B淋巴细胞分化和表型的结外B淋巴细胞瘤。其为低度恶性淋巴瘤,多为局部发病,进展缓慢,占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50%。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发病率较高。

起病隐匿,最常见的表现为无明显规律的上腹部胀痛或隐痛,还有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胀、黑粪、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贫血、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低热等,但缺乏特异性表现。多数无阳性体征,少数可有上腹局限性压痛。

胃MALT淋巴瘤要做哪些检查?

1.幽门螺杆菌检查,绝大多数胃MALT淋巴瘤患者可检测出Hp感染,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2.内镜检查是发现病变的主要方法。胃镜超声可准确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指导活检部位、深度和病变范围,以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并可引导活检。

3.组织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

4.CT检查可了解肿瘤大小、部位,与周围脏器关系,判定腹腔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情况。

胃MALT淋巴瘤应怎样治疗?

1.根除Hp治疗,Hp与胃MALT淋巴瘤关系密切,对于Hp阳性患者,应该作为一线治疗手段,其有效率可高达83%。

2.放射治疗对于Hp阴性或抗Hp治疗无效者,应首选放射治疗,胃MALT淋巴瘤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有研究表明胃MALT淋巴瘤接受单纯放疗后高达90%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5年无进展生存率约98%。

3.化学治疗多用于晚期患者,只作为联合放疗或术后辅助治疗使用。化疗总反应率%,3年生存率92.7%。

4.手术治疗若手术治疗给予全胃切除,则手术创伤大、患者生活质量差,仅用于合并出血、穿孔者。

5.免疫治疗:研究显示,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Hp阴性MALT淋巴瘤有着满意的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