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是迅速有效连通临床信息与微观信息的桥梁!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镜中心借助ROSE平台,将精良的TBLB技术和TBNA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TBLB还是常规TBNA,其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均位列前茅,打造了针对非肿瘤性疾病最完美的诊断平台!成就了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最成功的典范!
细胞学技术是现代呼吸病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辅助技术,也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补充。在充分结合临床信息的基础上,获取并判读细胞学标本可形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初步诊断,或者明显缩窄鉴别诊断的范围;对可靠清晰的细胞学背景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可了解疾病状态或对临床转归进行预判。即时细胞学技术如快速现场评价(rapidonsiteevaluation,ROSE)应用于诊断性介入呼吸病学,还能评价介入取材满意程度、实时指导介入操作手段与方式、优化靶部位标本进一步处理方案,从而提高介入操作的效能。
常见气管/肺细胞的解剖分布与形态学
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所取得的气管/肺细胞是多种细胞成分混杂并存的,尽管如此,但取材部位与深度,以及细胞群组的配合出现仍对细胞和疾病状态判读有较大提示价值。
[李雯,冯靖,金旭如.国家卫计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学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支气管病及介入肺脏病学会,天津市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呼吸与危重症学组.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快速现场评价临床实施指南.天津医药,,45(4):-.]
气道与肺固有细胞成分
(1)近端支气管导气部的细胞成分包括:纤毛细胞(C);杯状细胞(G);刷细胞(含无毛单纯小梭形上皮细胞,(C);基底细胞(又称储备细胞,R);神经内分泌细胞(又称小颗粒细胞,K)。
(2)终末支气管(细支气管)导气部的细胞成分包括:纤毛细胞(C)和无毛细胞。无毛细胞主要是Clara细胞,其他还有细支气管神经内分泌细胞(K,极少,非特殊情况无须判读)和多种类型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如偶见远端气道基底细胞);这些细胞可统称为远端/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F)。
(3)肺组织(呼吸部)的细胞成分包括:巨噬细胞(M);II型肺泡上皮细胞(P);I型肺泡上皮细胞。
(4)其他固有细胞成分包括:纤维细胞与纤维母细胞;腺泡细胞;肌细胞;血管基底(膜)细胞(与气道基底细胞难于鉴别);其他。
常见气管/肺非上皮细胞成分
包括:红细胞(一般不予标注);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L);浆细胞(L);单核-巨噬细胞,简称单巨细胞(M);组织细胞-类上皮细胞(H);多核巨细胞(Gi);其他。
常见气管/肺细胞的形态学(基于瑞氏染色)
(1)近端支气管导气部
纤毛细胞C:细胞大致呈柱形,细胞核位于中部,一端胞体逐渐变细,另一端有扁平终板,终板上附有粉染纤毛。
杯状细胞G:细胞有极性,细胞核长轴与细胞长轴垂直,细胞核位于狭窄之底部一侧,底部狭窄,细胞顶部膨大,多为空泡状胞浆,形似高脚酒杯。
刷细胞C:细胞大致呈柱形,细胞核位于中部,一端胞体逐渐变细,另一端有扁平终板,终板上附有排列整齐的微绒毛,也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结构中无毛单纯小梭形(即两端都逐渐变细)的上皮细胞。
基底细胞(储备细胞)R:体积小,直径与红细胞类似,呈锥形或立方形,自深在向表层核浆比逐渐变小,胞浆逐渐增多,胞浆嗜氰,但整体核浆比偏大,细胞间形成结构,成组成片出现,为多向干细胞,分化补充其他各类上皮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小颗粒细胞)K:少见,呈柱形或立方形,胞浆丰富,整体核浆比小,胞浆中可见粗大的分泌颗粒。
(2)终末支气管(细支气管)导气部
Clara细胞:直径约为红细胞1.2~1.5倍;部分于疾病状态下进一步增大,但总体核浆比和形态学仍提示为非恶性细胞;细胞核染色质细腻,总体浅染,部分于疾病状态下染色加深,染色质略粗大;细胞膜菲薄,不完整,甚至不可见,有确切胞浆,但不多,呈灰蓝色或灰色;细胞核位于无细胞膜的胞浆正中为其重要特点,细胞无极性;亦有无胞浆者,此时须与激活淋巴细胞鉴别。
(3)肺组织(呼吸部)
II型肺泡上皮细胞P:核浆比较小,核圆或类圆形,胞质染色较肺巨噬细胞和组织细胞深,胞质中可见空泡,但无巨噬细胞之吞噬物质。
I型肺泡上皮细胞:仅在大量肺组织破坏时见到,少见;核扁椭圆形,细胞很薄。
(4)其他固有细胞成分包括
纤维母细胞与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大而圆,胞浆丰富、深染、嗜氰,胞核亦较大,往往红细胞直径2倍以上,核膜厚,亦深染、嗜氰;纤维细胞较纤维母细胞整体和胞核均小些,细胞呈长形或梭形,往往集中出现,串行排列。
腺泡细胞:常呈结构片状排列,胞浆丰富、空泡、淡染,嗜中性,核浆比较小,胞核嗜酸,多偏心。
(5)常见非上皮细胞
红细胞:平均直径为6-9μm,平均7.2μm;瑞氏染色中呈浅红色或灰色;常作为细胞大小的标尺。
中性粒细胞N:直径10-12μm;瑞氏染色中胞质呈无色,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马蹄铁形)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细丝相连;一般在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lungbiopsy,TBLB)中中性粒细胞数量级极低,无明显感染且TBLB无明显出血时,极难见到;一般见到明显中性粒细胞分布时,即可确认相关感染存在;当中性粒细胞分布密度较大时,可确认相关感染存在且较重;须注意,粘液/分泌物中,因其本身中性粒细胞分布密度就较大,做相应判读时须综合考虑;感染激期时,中性粒细胞以杆状核与2叶核为主,胞膜相对完整,胞浆饱满呈“中毒样”;感染坏死期时,中性粒细胞以3~5叶核为主,往往无胞膜,无胞浆,呈中性粒细胞“残核碎影”;细菌感染时,大部可见明显“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对感染判读有进一步提示意义;根据细胞学相关理论,中性粒细胞很少吞噬“定植菌”,而倾向吞噬“感染菌”;中性粒细胞见于细菌、真菌感染,即化脓性感染,部分风湿病及部分病灶毁损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E:直径13-15μm,细胞核形状与中性粒细胞类似,可2~3叶,一般2叶呈眼镜状,深紫色;胞浆可有细碎嗜酸性颗粒,胞浆嗜酸呈淡红色;嗜酸性粒细胞易脱浆,颗粒可分布于细胞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大量崩解时,可形成菱形“查克特-雷登”结晶;见于结核、寄生虫病、肿瘤、变态反应等。
淋巴细胞L:按直径分为大(11~18μm)、中(7~11μm)、小(4~7μm)3种;肺活检主要可见中、小淋巴细胞;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needleaspiration,TBNA)时可见大淋巴细胞;肺活检中淋巴细胞核浆比大,细胞质总体少;成熟稳定的淋巴细胞核呈类圆型,染色质多,染色较深,胞质蓝灰色;激活状态下的淋巴细胞核较大,染色质均匀疏松,染色较成熟稳定的淋巴细胞浅,细胞质极少或无胞质,在肺活检中常集中出现;TBNA中,大淋巴细胞呈圆形,胞质量多,淡蓝色;胞核类圆形,可有切迹;核染色质浓集,可见核仁残迹;小淋巴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细胞质极少或无胞质,淡蓝色,无颗粒。胞核圆形,可见切迹和凹陷,核染色质成块状,紫红色,无核仁。
浆细胞L:是由B淋巴细胞对于CD4+淋巴细胞的刺激异化而来,又称效应B淋巴细胞,故与部分B淋巴细胞形态学一致;浆细胞直径10~20μm;核偏于一侧,偶可见双核;染色质粗而密,染成紫丁香色,不均匀,在近核处一边常有半月状淡染区,浆中可有空泡。
淋巴细胞较多出现代表病灶呈急性时相,见于各类急慢性炎症反应、病毒感染、结核(尤其明显)、部分风湿病,部分变态反应,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等急性免疫反应。出现浆细胞时,提示开始出现慢性时相(但不否定急性时相)。
单核细胞来源的肺内非上皮细胞成分
单核-巨噬细胞M:单核细胞直径12~20μm,圆或不规则形,偶见伪足;胞核形态不规则,可呈肾形、马蹄形、分叶状,常伴有切迹、凹陷,并有明显扭曲折叠,核染色质较细致,疏松呈丝网状或条索状,无核仁;胞质量多,染灰蓝色或粉红色,胞质内见细小紫红色颗粒;单核细胞一旦游走进入肺内即变为肺巨噬细胞;故肺内以其巨噬细胞亚型为主,典型单核细胞少见。
肺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广泛分布于间质,在细支气管以下气道和肺泡隔内较多;部分游走至肺泡,称肺泡巨噬细胞;直径9~40μm,胞核圆形或类圆形;以胞浆丰富,并有被吞噬物或呈泡沫样为其特征;早期肺巨噬细胞相对较小,胞浆和被吞噬物也较少。
组织细胞H:又称吞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或由肺巨噬细胞(也是单核细胞起源)吞噬病原等(如结核菌)以后转化而来;细胞大小不一,一般7μm以上,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淡染,细胞膜菲薄甚至不完整,可“脱浆”形成裸核;核细小空泡样,呈不规则圆形、卵圆形、长形或肾形,有时可见核仁,可有核偏位。
类上皮细胞H:其形态与上皮细胞相似,故得此称,又称上皮样细胞(此处有争议,多数认为等同),为肉芽肿主要细胞成分;可由单核细胞直接分化而来,或由组织细胞或肺巨噬细胞(均为单核细胞起源)吞噬消化病原等(如含有蜡质膜的结核菌)以后转化而来;梭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淡染,细胞膜菲薄甚至不完整,相当一部分“脱浆”形成裸核;核细小空泡样,肾形、月牙形、鞋底样、狭长杆状或黄瓜状,两端钝园。
组织细胞较多出现提示慢性时相,且开始出现增生修复时相(但不否定急性时相);较多组织细胞/类上皮细胞集中出现,提示肉芽肿性病灶;尤其伴随激活淋巴细胞出现时,形成“淋间类上皮细胞”亚群,高度提示结核病/结节病等肉芽肿性炎症。
可以认为,单核-巨噬细胞、组织细胞、类上皮细胞是同一个单核细胞系分化演变的不同阶段;在该演变过程中,细胞逐渐不规则;胞浆逐渐增多;核膜逐渐菲薄,逐渐“脱浆”形成裸核;细胞核由类圆形逐渐变为不规则形,最后变为肾形,再变为长形,后变为黄瓜形,越来越长。可以逐渐发展为环形排列的多核巨细胞,或更多类上皮细胞可形成肉芽肿。
多核巨细胞Gi:3个以上甚至直到上百个、几百个类上皮细胞伸出胞浆突起,然后胞体相互靠近,最后经胞浆突起的融合使类上皮细胞环形排列,融合在一起形成多核巨细胞,胞浆丰富;类上皮细胞的胞核环形散在分布于巨细胞胞浆中;结核病的多核巨细胞又称为Langhans巨细胞。
常用肺细胞采集技术手段
常规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lungbiopsy,TBLB)技术
TBLB是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中最基本、最常用,也是非常确切有效的操作技术[DuRandIA,BlaikleyJ,BootonR,etal.BritishThoracicSocietyguidelinefordiagnosticflexiblebronchoscopyinadults:accreditedbyNICE[J].Thorax,,68Suppl1:i1-i44.doi:10./thoraxjnl--.///DuRandIA,BarberPV,GoldringJ,etal.BritishThoracicSocietyguidelineforadvanceddiagnosticandtherapeuticflexiblebronchoscopyinadults[J].Thorax,,66Suppl3:iii1-21.doi:10./thoraxjnl--.]。TBLB安全性较高,大多可在非X线透视辅助下完成[deFenoylO,CapronF,LebeauB,etal.Transbronchialbiopsywithoutfluoroscopy:afiveyearexperienceinoutpatients[J].Thorax,,44(11):-.]。文献报道其气胸并发率可低至0.97%,需引流气胸的并发率更低,仅0.55%,操作相关出血的并发率可低至0.58%[TukeyMH,WienerRS.Population-basedestimatesoftransbronchiallungbiopsyutilizationand北京能治白癜风病的地方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