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周末
原标题:新医改十年
全民医保、取消药品加成、医生多点执业、推进分级诊疗,一个个与医疗、看病紧密关联的关键词,串起十逾年的新医改之路,这份被寄予厚望的方案,正在逐渐看到成效
法治周末记者高原
年的最后一天,冯茹查了一下医保卡里的余额,年初她在卡里存了元钱,现在还有元结余。
“如果不是年新的医保政策,我每个月光是抗癌药的费用就得花元,不可能有结余。”冯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7年前,冯茹在体检时查出了乳腺癌,之后,她在中医院做了手术,化疗后,医生告诉她,术后的5年,每天都要服用一种名为“来曲唑”的抗癌药。
这种产自瑞士的抗癌药价格不菲。彼时,进口药并不在医保报销的范围内,每月元的药费对退休工资只有余元的冯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不过,这种情况在两年前得到了改善。从年9月1日开始,我国多个省市开始执行新的医保政策。十几个被广泛使用的抗癌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这些药物覆盖了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骨髓瘤等。
不仅是抗癌药进医保,全民医保、取消药品加成、医生多点执业、推进分级诊疗,一个个与医疗、看病紧密关联的关键词,串起十逾年的新医改之路,这份被寄予厚望的方案,正在逐渐看到成效。
十年前,改革大幕拉开
新医改的序幕,从一份报告开始。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组在出版的《中国发展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多页的报告,题为“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
当时,在供给侧方面,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各种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则逐步走向全面竞争,追求公益与追求经济之间出现失衡。
在需求方面,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医疗保障体制都不具有强制性,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障(保险)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有1亿人,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90%的农村人口没有医保,看病基本上靠自费。
年,原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呈现,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
而在中国卫生总支出费用中,由个人支出的部分占到50%以上。还有30%以上来自社会,政府支出只有20%不到。
这样的数据投射到大多数中国居民的生活中,就是“看病难、看病贵”。
在媒体对这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