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2日(星期六)23:15:18
农历六月廿九
太阳黄经°,斗指丙,大暑节气交节
六月中,小大暑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季节,正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北方多高温闷热桑拿天,但时有大雨,南方雨水更多,沿海地区或有台风。
天气酷热难耐,可以寻些凉快的地方避暑,竹海、森林、深山、瀑布之类,「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亲近自然,宿在山野间,感受宁静与凉意。
大暑三候
《历书》云:「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热与小暑相比,更显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郁郁不舒。就等着大雨时行,才有难得的清凉。
一候 腐草为萤
(7月22日~7月26日)
萤卵产在腐物败草之上,幼虫孵化后,就靠食取这些腐殖物作营养而成长。大暑时,萤火虫孵化而出,所以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 土润溽暑
(7月27日~7月31日)
「溽」是指土之气润蒸郁而成的湿,「暑」就是热的意思。
三候 大雨时行
(8月1日~8月6日)
前一候蒸腾的水汽降下来了,时常有大雨,天气变凉。
大暑风俗
二伏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大暑节气正值最热的二伏天,很多地方都有吃面的习俗。一些各地还会饮伏茶、晒伏姜。
饮伏茶指的是祛暑的凉茶,脾胃寒凉者慎用。晒伏姜则是把切碎的姜和红糖搅拌在一起,用伏天太阳晒化红糖与姜完全融合即可,痛经、受凉胃疼、感冒初期使用。
冰胡儿
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胡者核也。
——《燕京岁时记》
清代由于藏冰业的高度发展,冰不再是罕贵之物,变得非常普及。这里说的「冰胡儿」,就是比较原始的冰棍了。摇着扇子吃冰棍才是过夏天啊,但可千万别贪多!
大暑养生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阳气达到鼎盛,天地之气将由阳转阴。此节气高温闷热,且多有暑雨湿气,易耗津伤阳。此时湿气、暑气都会从汗液、小便排出,祛湿气就是消暑气。
脊背撞墙通瘀堵
现在天气又湿又热,人体也易如此,常常会出现水液排泄不畅,过多的热量排除不去。而背部撞墙法可以疏通膀胱经,经络疏通,体内的淤堵、燥气、湿热就可以排出了。
在离墙10~15厘米处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弹回后再撞击,约一秒钟撞一下,最好从上到下的撞击整个后背。这样简单的背部撞墙,可以帮助湿热体质疏通经络,清除体内湿热。
撞击时,动作要有力但不可过猛,保持协调均匀。背部撞墙法虽然很简单,但应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先撞击5~10分钟,渐渐地增加到30分钟左右,最好能长期坚持。
按揉承山穴祛湿气
承山穴是祛湿大穴。湿气重的人按承山穴,酸胀痛感会非常明显。因湿重而常感困倦时,承山一按就能醒神了。按揉承山几分钟,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表示膀胱经上的阳气被激发,正在排出湿气。
取穴:
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方法:
1、卧姿:如果你的床沿有一定硬度,可以躺在床上,将承山穴刚好放到床沿的位置,来回转动小腿,或抬腿自由落下即可敲击按摩到承山穴。
2、站姿:用脚跟敲击另一侧的承山穴。或用按摩锤敲打承山穴。3、坐姿:将脚踝搭在膝盖上,刚好将小腿肚面向自己,用刮痧按摩板按揉承山穴。
提示:
以下方法任选其一即可,每天5~10分钟,最佳时段是下午三点到五点。
大暑茶饮
酷暑难耐,很多人经常加班熬夜,心烦气躁,又经常操劳,吃烤串,很容易上火。平时适合多吃蔬菜水果,走走路,使腿脚发热,头面出汗,也可以喝点金花玉栀茶,引火下行,清热除烦。
材料:
金银花、栀子、玉竹、胖大海、淡竹叶、冰糖
用法:
沸水冲泡,闷五分钟。煎水饮用更佳。
金花玉栀茶
¥49
扫码下单→
方解:
本方重在引火下行。以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透散卫分表邪;胖大海清热润肺,利咽开音,加强银花清热之效。佐以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热养血而不伤阴。再配伍淡竹叶入心经,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泻胃火,以止渴;体轻渗泄利小便;配合胖大海润肠通便,从而引热毒从二便而解。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引火下行,润肺润肤,排毒养颜之功效。
注意事项:
1、本方不可长期服用。若大便由干结变稀溏,小便由黄赤变清稀,则停止服用本品。
2、素有畏寒怕冷,手脚发凉,大便稀溏,小腹冷痛,腿脚发凉等脾肾阳虚人群,禁服本品。
适宜症状:
身热烦躁、面红目赤、头胀、头闷、心烦气躁、失眠、眼睛红肿、咽喉肿痛、喉干嗓哑、疖疮乍起、淋巴结肿大、面部痤疮、牙龈出血、鼻衄出血、口疮、口干口苦、牙痛,口臭、耳鸣、易感冒、尿黄、尿少便秘、尿血、便血。
大暑汤水
炎炎夏日,喝一杯冰爽酸梅汤舒服极了。上口冰凉,甜酸适度,含在嘴里如品纯醪,带着一股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精神为之一爽,让人舍不得下咽。再买几块豌豆黄之类的糕点,边喝边吃,很适宜。
《本草纲目》上说乌梅「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说山楂「消食积,补脾,健胃,行结气」。酸梅汤酸酸甜甜,闻一下满口生津,喝一口降温解渴,开胃助消化。
古方酸梅汤
¥39
扫码下单→
配方原料:
乌梅干、山楂、甘草、陈皮(橘皮)、玫瑰茄(洛神花)、桂花
食用方法:
1、将所有材料(除桂花)清水洗净,入锅,加1升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煮30分钟以上。酸梅汤越煮味道越浓,口感越重,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延长及缩短炖煮时间。
2、可依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如果味道太酸或苦的话再放)。
3、最后加入桂花即可饮用。
禁忌注意:
1、平时食少怕冷,经常腹痛、腹泻等脾胃虚寒的小伙伴不宜多喝。
2、孕妇不宜。
3、儿童胃黏膜结构薄弱不宜喝太浓,少量饮用,避免伤胃。
《大暑》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
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大暑风物
回复「大暑」即可欣赏
↓↓↓祛湿除热,清凉一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