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组织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扮演抗发炎、抗感染、维持体内免疫平衡的角色,像某些自体免疫疾病,就是因为淋巴细胞失去免疫调控能力,导致细胞攻击自己的器官造成。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许多淋巴结,分布位置包括头颈部、腋下、鼠蹊部、纵膈腔、以及腹腔等。

目前该疾病的发生原因不明,暴露在有机化学物质(如油漆或苯)、曾经接受过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者,罹患风险较高。曾遭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者、如:C型肝炎、幽门螺旋杆菌,也较容易罹患淋巴癌。目前已知的是,淋巴癌与家族遗传较无关,可能与个人基因变异有关。一般来说,罹患淋巴癌的存活率可达5~6成,治疗的首3年可能复发,但若经过3年后,疾病仍稳定的话,则有机会治癒。若对化疗和标靶药物反应不佳者,可能发病后1~2个月就会死亡。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佔9成

淋巴癌的分类主要是以细胞形态区分,可先分为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两大类,9成淋巴癌属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何杰金氏淋巴癌较为少见,好发于20到40岁女性,不过治癒率相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高,可达7、8成以上。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可再细分为B细胞淋巴癌(佔8成)、T细胞淋巴癌和NK细胞淋巴癌(佔2成),B细胞淋巴癌又分成和缓型(3成)和侵袭型(7成)。和缓型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长者,不一定需要马上接受治疗,可以考虑密切追踪病况,除非造成病人不适及高危险族群,才需要立即积极治疗。

最常见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是B细胞淋巴癌中的「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癌」,约佔B细胞淋巴癌的6成。其次为滤泡型及边缘型淋巴瘤,这三种型态的淋巴癌都可以使用标靶治疗(莫须瘤)搭配化学药物,成功率可达5~6成。第3种常见的淋巴癌种类为周边型T细胞肿瘤,约佔淋巴瘤的1成5,治疗方式以化学治疗为主,平均存活率约只有3至4成。

6大症状淋巴癌警讯

淋巴癌的症状可以用简单的口诀记忆:「烧、肿、痒、汗、咳、瘦」,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体温约在38℃~39℃、反覆发生,而且可能找不到感染源;淋巴结「肿大」,但附近位置没有发炎反应,例如牙痛可能造成颈部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癌所造成的的淋巴肿大,通常不会伴随急性发炎反应。此外,癌细胞会释出组织胺及细胞间质,因此患者可能会有皮肤「痒」或长红斑的症状;当肿瘤多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夜间「盗汗」,淋巴肿瘤压迫纵膈腔则会有「咳嗽」症状,尤其持续两週以上的咳嗽;而体重若是在未刻意控制下,半年内下降超过百分之十,也要小心是否是身体发出警讯。

和所有癌症一样,淋巴癌越晚发现,治疗效果会较差,虽然淋巴癌的治疗是全身性的,但太晚发现有可能让癌细胞侵犯中枢神经,治疗会较为棘手;且淋巴癌到了晚期,癌细胞可能影响许多重要器官,增加治疗难度。淋巴癌若只有侵犯一处,可考虑局部放射治疗疗,若淋巴肿瘤侵犯较多处时,建议优先以全身性治疗(标靶+化疗)为主,等肿瘤缩小后再考虑是否接受局部加强治疗(放射治疗)。

淋巴癌发生位置决定期别

而淋巴癌的分期方式也很特别,是以发生的「位置」区分,不是以肿瘤大小来算。若横隔膜以上或以下只有一处位置发现肿瘤,称为第一期;横隔膜以上或以下,有2处肿瘤,称为第二期;横隔膜上或下都有侵犯,即属第三期;已经影响器官、侵犯肝、肺、骨髓、骨头等,则属第四期。治疗疗程为每三週至四週1次、每次1天到2天,总共进行6到8次疗程,治疗时程约4~6个月,病患可于门诊接受治疗,通常能被治癒者,必须要对药物反应好、还要能度过治疗期间的潜在副作用,因此年轻患者通常较年长患者的治疗顺利。一般建议治疗期间不要工作,因为身体会较为虚弱且容易感染。治疗结束后,也应再休息3~6个月。

要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可以观察临床症状是否消失、或透过理学检查看肿瘤是否消失或变小;抽血检验肿瘤指标也是可以参考的依据。另外透过影像检查,可直接观察肿瘤是否变小,一般而言健保给付每3个月一次电脑断层或正子摄影的检查,因此有时医师会藉由X光检查或超音波检查来做初步评估。

要早期诊断淋巴癌,除了靠自己警觉6大警讯外,避免及治疗B、C肝炎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很重要。如果属于胃部淋巴癌,可以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一旦没有幽门螺旋杆菌刺激淋巴变性,部分淋巴癌就会治癒,不需接受化学治疗。此外,均衡饮食及正常作息,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不变的预防之道。

淋巴癌身体6大警讯!

发烧

不明原因的发烧,体温约在38℃~39℃、反覆发作、没有确切的感染源

淋巴肿大

颈部、腋下或鼠蹊部等处的淋巴结不明原因肿大,但没有感染发炎症状

皮肤痒

癌细胞会释放细胞间质,造成皮肤「痒」或红斑

盗汗

夜间尤其明显

咳嗽

因淋巴肿瘤压迫纵膈腔造成咳嗽,持续2週以上应小心

体重减轻

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百分之十,例如50公斤在半年内变成45公斤以下(需排除刻意减重造成)

常见问题

Q: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癌吗?

A:淋巴结肿大不见得就是淋巴癌,确诊必须经过切片。人体颈部、腋下、鼠蹊部都有淋巴结,通常有感染时,发炎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会肿、痛,若出现不痛、较硬且多处的淋巴肿大就要小心。如果已经排除感染因素,超过2週淋巴结仍肿大,就要尽快就医。尤其多颗、不同位置的淋巴肿,也是警讯。

Q:淋巴癌不一定长在淋巴上吗?

A:是的,淋巴癌也可能长在胃部、肠道、脑部、口咽或鼻腔等,尤其长在消化道的比例较高。除了淋巴结肿大之外,淋巴癌在不同部位的侵犯可以有不同表现,如发生在胃肠道,可能会出现肠阻塞或腹泻;出现在鼻咽及头颈部则可能会有鼻塞、流鼻水或扁桃腺肿大。在台湾,鼻腔的淋巴癌表现较为特殊,常合併鼻塞,发烧不退,通常与EB病毒感染有关;也有侵犯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癌,不一定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可能出现胸水、腹水或骨头痛等症状。

医聊健康

长按识别







































国内著名白癜风专家
白癜风得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