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占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八位,但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发病年龄一般有两个高峰,20—30岁和60岁左右。恶性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氏病(HD)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病毒感染。2.免疫缺陷。3.其它:本病常伴有染色体异常和霍奇金氏病的兄弟姐妹中患H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医院放疗科杨毅
二、病理类型[依据国际工作分类()],目前临床上常用病理分类。
㈠霍奇金淋巴瘤
1、淋巴细胞为主型(LP)
2、结节硬化型(NS)
3、混合细胞型(MC)
4、淋巴细胞削减型(LD)
㈡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低度恶性
(1)小淋巴细胞型
(2)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
(3)滤泡性小裂与大细胞混合型
2、中度恶性
(1)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
(2)弥漫性小裂细胞为主型
(3)弥漫性大细胞型
(4)弥漫性混合细胞型(小裂细胞与大细胞)
3、高度恶性
(1)大细胞,免疫母细胞型
(2)淋巴母细胞型(曲折核与非曲折核)
(3)小无裂细胞型,Burkitt.
4、杂类
(1)混合型
(2)蕈样霉菌病
(3)组织细胞
(4)骨髓外浆细胞瘤
(5)其它
三、临床表现多样化,常以颈部淋巴肿大多见,可伴皮肤损害,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下面将两类淋巴瘤的主要区别作列表比较。
霍奇金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发病年龄
多见青年
各年龄组
瘤细胞
R—S
各类别、各阶段淋巴细胞、组织细胞
发热、盗汗、体重减轻
30—35%
10—15%
结外病变
少见
多见
纵隔侵犯
多见
少见
进程
慢
快
播散方式
原发部位向邻近、淋巴顺序转移
可越过邻近向远处淋巴结转移(跳跃式)
疗效
较好
各异
四、临床分期
Ⅰ期:病变仅累及一个解剖区域淋巴结。
ⅠE期:孤立病变侵犯淋巴结以外的某一部位。
Ⅱ期:侵犯两个以上淋巴结区域,但限于膈肌的同侧。
ⅡE期:病变侵犯一个以上淋巴结区域及淋巴结以外某一部位。
Ⅲ期:隔肌上下两侧两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受累。
ⅢE期:隔肌上下两侧淋巴结受累,加上淋巴结以外某一部位受累。
ⅢS期:隔肌两侧淋巴结及脾脏受累。
Ⅳ期:病变已侵犯淋巴结以外的多处部位,如累及肺、肝或骨髓。
A:无全身症状;B:发热38℃连续3天,盗汗,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0%。
五、诊断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长期低及周期性发热伴皮肤搔痒、多汗、消瘦乏力等症状应重视恶性淋巴瘤可能,确诊依据病理诊断,分期依靠X射线、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考虑剖腹探查术确诊。
六、治疗
㈠霍奇金病治疗原则(注A:全无身症状,B:有全身症状)
1、Ⅰ、Ⅱ期HD的治疗:
①根据预后因素分组
治疗组
GHSG危险因素
EORTG/GELA危险因素
A:大纵隔
B:结外受侵
C:无B症状但ESR>50或ESR>30伴B症状
D:≥3个部位受侵
A:大纵隔
B:年龄≥50岁
C:无B症状但ESR>50或ESR>30伴B症状
D:≥3个部位受侵
预后好的早期HD
预后不良的早期HD
CSⅠ~Ⅱ期,无危险因素
CSⅠ~ⅡA期伴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或ⅡB期伴C/D,但无A/B。
膈CS上CSⅠ~Ⅱ期,无危险因素
膈CS上CSⅠ~Ⅱ期,伴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
晚期HD
ⅡB期伴A/B,或CSⅢ~Ⅳ期
CSⅢ~Ⅳ期
②预后好的病理Ⅰ、Ⅱ期HD单纯放疗时可行斗蓬野,预后好的临床Ⅰ、Ⅱ期HD则应考虑次全淋巴结照射。如行综合治疗应在2-4周期联合化疗后仅行受累野或斗蓬野照射。
③预后不良的早期HD在4-6个周期化疗后行受累野照射。
2、晚期HD治疗以化疗为主,如化疗前肿块>5cm或大纵隔,或化疗后仍有肿瘤残留应作受累区域照射。
㈡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原则
1、低度恶性:①Ⅰ、Ⅱ期:单一放疗靶区是原发灶和邻近一站淋巴结区。②Ⅲ、Ⅳ期:可采用低剂量全身高能X线放疗,10cGy/次,总量-cGy。化疗6周期(CHOP或COPP),大肿块区加局部放疗。
2、中度恶性:①Ⅰ期,ⅡA期与低度恶性相同。②ⅡB期:化疗(CHOP或BACOP)2-3周期后可行局部扩大野加邻近上下淋巴引流区放疗,然后再行化疗。③Ⅲ、Ⅳ期以化疗为主,化疗3周后插入放疗,对肿块≥5cm及侵犯韦氏环区及腹盆腔者均作扩大野放疗,然后再化疗。
3、高度恶性:除Ⅰ期先行扩大野根治性放疗外,其余均先行联合化疗(方案多为COP、CHOP、M-BACOD等)4-6周期。如化疗4周期未达完全缓解,则改行根治性放疗局部扩大野放疗后再行化疗。
㈢治疗剂量
霍奇金淋巴瘤对放射线较敏感,常规根治剂量为45Gy/5-6周,若肿瘤巨大,退缩慢,局部加补充照射6—10Gy,预防剂量为40Gy/5-6周。
儿童剂量:10—14岁30Gy,6—10岁25Gy,6岁以下20Gy。
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治剂量为50—55Gy/5-6周,预防剂量为45—50Gy/5-6周,儿童剂量为35Gy以下。
七、放射反应
1、骨髓抑制:因照射野面积大,血象影响明显,宜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对于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全血减少的患者,可给予升白药。如骨髓严重抑制,可给予G—CSF或GM—CSF,也可酌情输血。
2、胃肠道反应:放疗可引起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不适,可对症处理。
3、其它放射反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放射性心包炎,全心炎,皮肤粘膜反应、放射性肺炎等到应积极对症处理。
八、复发及预后
复发:放疗根治的患者出现复发,原则上先采用化疗,在化疗未达全控患者,也可采用放疗,但布野只需包括病变区,剂量控制据具体情况而定。
预后:霍奇金病的预后与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淋巴细胞削减型最差,结节硬化及混合型在两者之间。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弥漫型淋巴细胞预后可,淋巴母细胞型预后最差。此外,患者年龄、体质、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等因素也与预后有关。
医院肿瘤中心是集肿瘤化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学术交流于一体的部队医学诊疗中心,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肿瘤相关资料可以直接添加我中心统一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