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作用明确,疗效得到肯定,也已被多种国内外指南推荐。泽布替尼是新一代BTK抑制剂,因其创新性的结构改造而显示最大化的BTK占有率和最小化的脱靶效应。来自13个中心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泽布替尼单药治疗例复发难治(R/R)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总体缓解率(ORR)为84%,完全缓解率(CRR)为68.6%,持续缓解时间为14-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22.1个月。本研究约3年长期随访的更新数据在EHA会议上公布。研究方法
共入组来自13个中心的86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83.7%的患者是MIPI-b中危或者高危,中位治疗线数为2线,52.3%患者为难治型。泽布替尼给药方式为mg,每日两次。
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5.3个月,45.3%患者仍在治疗中,43%患者因疾病进展停药,8.9%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研究者评估的ORR为83.7%,CR77.9%,大部分患者在第一次疗效评估时已经获得了缓解,中位至缓解时间为2.73个月,中位至CR时间为2.79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未达到。中位随访时间35.3个月,中位PFS为33个月,中位OS未达到(Fig1)。CR组相比部分缓解(PR)以及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组的患者显示更长的PFS,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vs16.6月vs2.6月(Fig2)。
Fig1
Fig2
安全性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安全性基本没有变化。无新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导致的死亡、停药或剂量降低的病例出现。大多数AE发生在泽布替尼治疗的早期阶段,未出现新的≥3级感染。在较长的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新的≥3级高血压或大出血。在本研究中,无房颤/房扑、≥3级心脏AE、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报导。
在35.3个月的随访期间,最常见(≥20%)的TEAE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46.5%)、上呼吸道感染(38.4%)、皮疹(36.0%)、白细胞计数减少(33.7%)和血小板计数减少(32.6%),大多数是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发生在治疗的第一年,18个月后未出现≥3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研究结论
研究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了泽布替尼在R/RMCL患者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中位随访35.3月,ORR83.7%,CR77.9%,中位PFS高达33个月。而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并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的顾虑,提示泽布替尼长期治疗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EHAabstractNo.EP.1、Loncastuximabtesirine用于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中心、开放、单臂、2期临床试验2、BV单抗联合地塞米松、大剂量阿糖胞苷和顺铂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Ⅱ期HOVON/LLPC移植研究3、维布妥昔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3年研究结果4、卡米丹单抗tesirine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一项I期、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递增、剂量扩展研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