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4.22是全国第27个抗癌宣传周。年4月22日下午2:30分,医院医院肿瘤中心淋巴肿瘤科召开了以“后疫情时代,淋巴瘤医患共话家庭关爱”为主题的患教活动。
淋巴肿瘤科邀请治愈医院现身说法,为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及家属谈“防癌抗癌”。“健康之声”节目主持人-----郭力友情主持,从精神、饮食及锻炼康复三方面为患者进行了宣教,起到不一般的效果。
患教会以小姑娘的视频开始,“明星”般的小姑娘说:医院淋巴瘤科的阿姨、叔叔们!因为明天在考试就不能来,让爷爷做代表来致谢。共有四位治愈患者及家属分别谈了他们的“抗癌”心得。
精神因素——潜意识的力量吴大姐应邀来到现场。她退休数年了,今天特意身穿淡粉色格子套装,胸前别了一枚胸针,神彩奕奕。主持人看见她,兴奋地说:“您看起来很像明星。”正是这位健康美丽的大姐,历经了“双重癌”的打击、还有肠梗阻手术的磨难后,今日鲜亮地站在病友面前。
国务院特贴专家、二级教授张巧花主任医师讲:“从这位吴大姐的抗癌历程看,首先她是信念最坚定的患者,历经磨难,信心不改!在医院肿瘤中心淋巴肿瘤科医生、护士的帮助下,闯过了三个关口取得了胜利。”
吴大姐讲:第一次患霍奇金淋巴瘤时,在张主任的帮助下治愈了。没想到,时隔数年,在肚子上又长了包块,医学证明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我曾怀疑过,乱投医。最后还是相信了淋巴肿瘤科的张主任。也就是有淋巴肿瘤科这么好的团队,才有我的今天,我是浴火重生的凤凰!重生后大彻大悟。
我领悟到:精神不能垮。我小时候在文革期间被打成立‘黑五类’,精神受过打击。中年逐渐摆脱了阴影,是企业的中层。快退休的时候,没想到,竟又受到二次打击。一天突然腹部剧痛,普外科医生说是“肠梗阻”!我想我肯定支持不住,快不行了......在张巧花教授、侯主任等医生及外科大夫的关爱下,手术解除了梗阻,获得二次新生,我重拾信心!自己买了本来《潜意识的力量》。在潜意识下,我坚信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我能好!坚持度过了化疗关,目前已经治愈五年来。
请大家相信,潜意识你认为癌症治不好,你天天说“坏了”,精神垮了,外人是帮不了的;不能让绝望主导你的思想,一定要坚信能好,医护人员用药物、手术刀等办法在你身上就会起作用!《潜意识的力量》这本书帮了我,我没有什么送医生的,就把这本书送给了治病的医生。
第三,感恩于社会、帮助你的医师护士、家人及周围的人!我谢谢医生、家人,也谢谢护士,那些日日夜夜护理我的淋巴瘤科的护士,她们从来没有叫过我的名字,都是阿姨长阿姨短的,他们给我正能量。我也用正能量反馈社会。要战胜癌症,医院找专科医生看病,医院、医生,感恩家人和社会。”
“医院找专科医生看病。相信医生、相信自己、心理平衡,积极战胜疾病!”
饮食抗癌医院淋巴肿瘤科主任侯淑玲教授讲: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人体健康有五大基石,分别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早防早治。饮食与癌症致病有关,在化/放疗中、化/放疗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香烟中的尼古丁、石油及煤焦油中含有的多环芳羟、芳香胺类与膀胱癌的发生有关;亚硝胺盐、黄菌霉菌毒素及某些药物与食管癌、肝癌等有关。腌制品、酸菜含亚硝胺盐,发霉的花生含有大量的黄菌霉菌素,腌制品、酸菜少吃,霉变的食品不能吃。
杨女士陪伺患病的哥哥多年,结合书本、网络知识以及她本人的亲身体验,说出自己的经验,1.均衡饮食。做饭的时候,为达到营养均衡,可以颜色齐全。做菜的时候,多种颜色搭配,比如炒绿色蔬菜的时候,搭配红色的胡萝卜、西红柿,黄色的南瓜,主食可以加点黑米面。蛋肉奶充足;2.烹调的方式:能蒸的不煮,能煮的不炒,能炒的不炸。不去吃烧烤。炒菜的时候,讲究“热锅凉油”,油不要冒烟,油烟里含大量的致癌物质。3.在化放疗期间,病人胃肠道不舒服,恶心、呕吐,还会便秘。医师要求做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做饭的时候可以配合做蔬菜粥;可以将蛋花撒汤里做汤面,既增加蛋白质又可口、好消化;配点帮助消化的食品,如醪糟汤。4.为预防便秘,可以水果切片或榨汁,选材可以用一些利湿、润肠的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柚子等。5.如果药物引起腹泻,可以配合医生进食膳药粥,干锅煎蛋清,食物以干为主同时补充水分。在医生的指导下或配合医生调养饮食,目前哥哥他化疗六个周期,头发没掉,脸色红润,回到老家,都说比原来的精神状态要好。
体育锻炼与康复张先生是医院建院之初的患者,张先生讲,年5月,感冒后咳嗽胸憋气短喘不上气来,当时感觉特别绝望,觉得活不成了……张先生想起当初的情景,眼圈一红,声音哽咽。张先生说:在医生护士的治疗和鼓励下,在弟弟等家人的呵护下,我经过一个疗程的化疗后就不气喘了,接下来八个疗程的治疗后,一切恢复到了正常。到今天我已治愈八年,我重拾生活的信心,在公司做一份工作,注意饮食调节,每天坚持锻炼,坚持骑车里------早50里,晚50里。现在身体很好,为他主治的侯主任高兴地说:看上去比八年前还显得年轻,体态轻盈,面色红润,十分难得。
三位讲完后,坐在一旁的王爷爷开口了。这位王爷爷的孙女今年十七岁,正准备考大学,孩子三岁多的时候,患B细胞巴瘤/白血病,接受治疗两年,已经治愈12年,王爷爷自豪地说,小孙女不仅成绩好,还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学校里的每一场文艺活动都离不开她,被评为县里的优秀少年,县长亲手给她颁发奖状。王爷爷说:孩子能有今天,首先感谢医院淋巴瘤科的侯主任、张主任和其他医护人员,当初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孩子嘴歪眼斜,瘤细胞侵犯到了脑神经。谈到家庭对孩子的关爱,爷爷说:首先不能放弃,北京住院的费用太高,我们交不起,但是我们不愿放弃,回到太原,在医院淋巴瘤专家团队治疗后,一天比一天好。期间又遇到过困难,但在医生和护士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胜利。第二,面对疾病,病人要乐观。我们不断地鼓励孩子,病能好,要相信医生阿姨和护士姐姐,骨穿、腰穿时孩子哭闹是正常的,但还是要配合治疗,孩子就主动对医生说:阿姨,我哭我的,你扎你的,我一会就不哭了.......我还是要再一次要感谢淋巴瘤科医生护士,一辈子感谢他们救了我孙女的命。
侯主任讲,医生和患者及家属是共同战胜疾病的战友,医生会想方设法为病人省钱看病,并不像网上说的被金钱蒙蔽了双眼。淋巴瘤团队不仅治愈了很多成年人,也治愈了不少晚期儿童淋巴瘤/白血病。这与家庭的配合和关爱是分不开的。
在场的患者及家属听得津津有味,看到了榜样,增加了信心,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一段经历了痛苦的磨难,鲜活的生命获得了重生。回顾抗癌历程,四位胜利者传授经验,鼓励病友和家属,积极战胜疾病,同时慰问医务工作人员注意休息。四位代表着不同时期治愈的各年龄段的儿童、成年及中老年患者。他们身后还有许许多多治愈的淋巴瘤患者。随着科技的发达,淋巴瘤病人的治愈率逐步提高,未来可期,不再谈癌色变。
从已经回归社会的人看,他们正常结婚生子,有的做着“精英”级的工作,正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专家呼吁,社会要关爱这群“浴火重生”的“凤凰”,他们回归社会能够正常生活与工作。
END文字及图片来源:肿瘤中心淋巴肿瘤科
医院最新动态
分享院内最近活动
服务广大医护职工
普及更多专业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