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根据细胞起源不同,DLBCL可以为生发中心亚型(GCG)和活化B细胞亚型(ABC)。这两个亚型在病人预后以及临床试验病人分组乃至诊疗方案设计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其中生发中心亚型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60%。义。而另一方面,活化B细胞亚型的预后较差,只有40%的治愈率。因此精准的亚型分子分型方法对于DLBCL病人的诊疗方案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案是由5种联合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长春新碱,泼尼松龙,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组成的R-CHOP治疗方案。虽然R-CHOP方案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非常有效,5年生存率可达71%,然而如何进一步改善病人预后和无进展生存期,特别是ABC-DLBCL病人,也是目前医学研究的一大重点。来那度胺是由美国新基药业(Celgene)开发的一款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的抗肿瘤药物。近日,美国梅奥诊所报告了一项关于联合来那度胺在DLBCL中应用的二期临床研究。
研究方法
在该临床试验中,共有位被新近诊断为II期至IV期,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LargeBCellLymphoma,DLBCL)的病人符合入组。患者根据1:1的比例随机分到R2CHOP治疗组和R-CHOP治疗组并接受6个治疗周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ABC-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Survival,PFS),而次要终点则包括总缓解率(OverallResponseRate,ORR),完全缓解率(CompleteResponse,CR)和总存活率(OverallSurvival,OR)。在病人的分子分型上,研究人员采取了NanoString的淋巴瘤分子亚型测试(LymphomaSubtypingTest,LST)。分型结果显示ABC-DLBCL患者94位,GCG-DLBCL患者位,另有无法分型的病人18位,以及不明确的46位)。
图片来源: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加入了来那度胺的R2-CHOP组的ORR和CR分别为97%和73%。于R-CHOP组先比,R2-CHOP组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下降了34%。在3年随访期后,R2-CHOP组的PFS为73%,高于R-CHOP组的61%。同样,3年OS中,R2-CHOP组为83%,高于R-CHOP组的75%。因此加入来那度胺的R2CHOP组在OS和PFS都较R-CHOP组优越。
图片来源: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
在94例ABC-DLBCL患者中,R2-CHOP亦较R-CHOP改善了患者的PFS和OS。
图片来源: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
展望未来
该项研究显示来那度胺联合R-CHOP可以明显改善新近确诊的DLBCL患者预后。特别是对于预后较差的ABC-DLBCL患者,该疗法有希望进一步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项研究中,团队使用了NanoString的淋巴瘤分子亚型测试(LST),通过精准的分子分型方法对病人进行了分组。该分型方法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纳入临床试验中。随着针对ABC和GCB的靶向疗法发展,LST将被进一步广泛用于药物开发的临床研究中用以病人分组。
NanoString淋巴瘤亚型测试(LST)
NanoString根据Lymph2Cx基因表达开发出淋巴瘤亚型测试(LymphomaSubtypingTest,LST)。Lymph2Cx衍生自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的淋巴癌与白血病分子分型项目(Lymphoma/LeukemiaMolecularProfilingProject(LLMPP)),共包含了20个基因,NanoString首先通过对51个FFPEDLBCL样本对LST的分析算法进行校准,然后再在64个FFPE样本中进行nCounter分子分型和独立的病理分析。通过比较nCounter的LST分子分型结果和病理分析,95%的DLBCL样本可以通过LST测试进行准确的细胞起源分型。DLBCL中亦有小部分病例属于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第三类未分组样本,这些样本虽然在分子病理上不属于ABC和GCB,但在临床结果上与ABC接近。在过去,病理学家主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微阵列对DLBCL进行分组,然而这两个方法都有相对的限制。微阵列对于样本RNA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往往需要新鲜切除或者冷冻样本的来源,不利于对主要以FFPE未保存方法的临床样本进行诊断或者研究。免疫组化染色虽然可以分析FFPE样本,但容易出现由于实验人员操作和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因此,开发出新型的分子病理分型方法对于DLBCL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LST随后进一步被多个研究团队分别验证。由法国的里昂大学的KarenLeroy团队在一项研究中对例DLBCL中的64例ABC,63例GCB及26例未分组的病例通过LST,Affymetrix微阵列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LST与Affymetrix微阵列结果相比,对于ABC和GCB的关联性达到了92.6%。而且LST对9个被Affymetrix微阵列归为无法分组的第三类样本定义为ABC。通过对其中7例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研究人员确定了IRF-4的过度表达。由于IRF-4是ABC的生物标记物,说明LST具有对传统未分类的第三类样本进行分子亚型归类的可能(Jais,)。此外,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在年开展的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中,研究团队亦在例DLBCL活检FFPE样本中通过LST进行分类。结果显示LST不仅成功对个病例进行成功分类,并且通过对病例的生存率分析,由LST分类的ABC和GCB组别的病人预后具有显著差别(Scott,)。
目前,NanoString通过第三方检测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研究人员提供LST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服务。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