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爆料肿瘤治疗黑幕的事件还在发酵。
虽然张煜在知乎上已经“自行”删除了文章,但是这件事并未止息。4月19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回应称,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绝不姑息。
事件还在调查中,对于市界想要请张煜医生详细聊聊的请求,张煜医生表示:“现在不行”。
某知名外企的医学经理王硕告诉市界:“他认为张煜医生是一个特别勇敢的人。其次,张煜说的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有代表性,其实在更多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不断的检查费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有些检查还是自费项目,比如基因检测,可能最便宜的元-元的主要肺癌检测靶点即可。但是临床上医生往往会推荐你去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1万到2万左右的检查项目。
王硕表示:“你很难说清楚,这背后没有一个回扣的收益。”
医院副主任医师沈凌告诉市界:“目前中国肿瘤治疗的确很乱,医院,医院的医生,对于肿瘤治疗的指南了解不多,贯彻也不彻底”。
另外,即使是说病人在预后比较差,所以选择另辟蹊径的方案,利用了一些不常规的药物,但这些方案的制定,通常都需要多学科的讨论,并且还要跟医务科备案。
而且王硕强调,其实手术后用药辅助治疗,在相关疾病的指南上,都会探索性的写出来,而且写的非常清楚。
比如肺癌术后用易瑞沙,或者奥西替尼;中药的有肝癌,术后用槐耳颗粒预防复发。这些都是明确写进了指南,采取不同的推进等级的。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有基因检测的诊断来证明EGFR(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
王硕表示:“有些药物并没有明确的辅助作用,但是开销比较大的话,特别是自费药物,而且临床指南没有推荐,或者查一些国内外的文献,没有发现这类药物的前提作用,我觉得可以不用”。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人财两失”的情况?
张煜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胃癌术后、胰腺癌术后、肠癌术后、胆管癌术后明确不需要进行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有医生错误地告知患者可以明显增加疗效,从而诱导这些患者进行PD-1抑制剂治疗。
王硕表示:“没有指正的乱用或者联合用药”,是疗效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且对于PD-1药物的滥用,王硕表示:其实适应证比较多的都是一些进口抑制剂,不过他们都是有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
但是对于国产的PD-1来说,有些医生因为自己的认识不足和厂家的不断的宣传,导致很多医生,超适应症用药。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PD-1单抗总共有6款,其中4款国产、2款进口。国产PD-1分别是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商品名:达伯舒)、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瑞卡)、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商品名:百泽安)。
截至目前,君实生物国内获批适应症仅有黑色素瘤一个;百济神州有霍奇金淋巴瘤和尿路上皮癌2个获批适应症;恒瑞卡瑞利珠单抗则已囊括霍奇金淋巴瘤、肝癌、肺癌、食管鳞癌4大适应症。
除了年已经谈判成功进入医保目录的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其余三款国产PD-1药物在年12月全部进入医保目录。
作为国内肿瘤药一哥的恒瑞医药,年包括PD-1单抗在内的肿瘤药品为恒瑞医药贡献了.68亿元的营收,占比达55%。
王硕告诉市界:“肿瘤治疗中有严格的用药标准,但是临床上往往不听,指南对某一些疾病都进行了特别详细的推荐,无论国内国外。”
但是他表示,学的再多也抵不过,空瘪的钱包,或者已经占满了钱包,但是心却发黑的想法。
这也是张煜医生在文章中讲到的:“当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一切都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反而会很苦且很穷。
反过来:当医生完全不在乎患者,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医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有时甚至超过普通人的想象。也根源于此,有部分医生甚至能做出完全违背医学伦理道德的行为。
本文综合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