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年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之首。今日小编与大家分享的是中医院副院长石远凯博士在第一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上的报告:《精准医疗时代的肺癌内科治疗》。
中医院副院长石远凯博士
21世纪初,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根据各种分子标志物表达的不同将NSCLC进行分子表型分类,并以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性基因为靶点,研发新的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
EGFR基因是肺癌众多驱动基因中目前研究最多、证据最充分、了解最透彻的1个分子靶点,以EGFR为靶点的治疗已经应用于晚期NSCLC的各个阶段。年,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EGFR-TKI包括: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和厄洛替尼。针对已知EGFR-TKI耐药机制的患者采取的治疗策略主要为针对EGFRTM突变的Tagrisso(azd)等第3代EGFR-TKI的研发。
克唑替尼是继EGFR-TKI之后、NSCLC分子靶向治疗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分别于年和年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棘皮类微管相关样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新一代ALK抑制剂色瑞替尼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对克唑替尼耐药及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病灶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年4月,FDA批准色瑞替尼用于治疗ALK阳性、经克唑替尼治疗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的转移性NSCLC患者。
除EGFR基因敏感突变、EML4-ALK融合外,针对NSCLC的BRAF突变(达拉非尼、曲美替尼)、KRAS突变(司美替尼,SEL,AZD)、PI3KCA突变(BKMl20、GDC)、DDR2(达沙替尼)的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
免疫治疗在近十年中发展迅猛,将为肺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抑制剂Ipilimumab进入临床之后,针对T细胞共抑制受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I(ProgrammedCellDeath1,PD-1)信号通路的抑制剂也迎来研究热潮,它们通过对抗T细胞免疫监视的抑制作用杀死肿瘤细胞,成为癌症免疫疗法最具吸引力的靶点。PD-1单抗Nivolumab于年3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含铂方案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
目前,我国在NSCLC靶向药物的研发、临床研究和应用、分子靶点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临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进展迅速,中国的诊疗规范也越来越多地以中国患者的研究结果作为循证医学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年版)》已经颁布。相信随着同道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肺癌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造福更多的患者。
专家简介:
石远凯,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院副院长。
-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日文医学专业读大学本科,-年在该校攻读肿瘤学硕士学位, -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肿瘤学博士学位,-年在日本大阪大学留学,-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作访问学者, 年在美国德克萨斯M.D.Anderson肿瘤中心作访问学者。-年任中医院肿瘤研究所内科副主任,年起任内科主任,-年任中医院肿瘤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年起任中医院研究所副院所长,现任中医院副院长。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肿瘤学》杂志副主编,国际抗癌联盟委员,兼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新医药博士联谊会理事、北京市医学教育协会理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十余种专业杂志的编委、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美国血液学会会员、亚洲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石远凯教授是国内肿瘤内科知名专家,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和儿童肿瘤等恶性实体瘤的内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最早在我国开展实体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较深的造诣。多年来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特别是在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有突出贡献,有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奖,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著作6部。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第五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北京毅新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