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血液内科成功救治一名少见血液病患者。
邹城的王女士(化名),近一个月反复发热,浑身无力,刚开始没当回事,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可病情越来越严重,患者及其家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家人的陪同下,王女士紧急来到医院就诊,经血液内科诊断,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ocytosis),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
本病来势凶险,患者的死亡率高达45%。此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DIC等。白细胞极低,随时有生命危险
“患者因发热、纳差、乏力20余天入院,入院时血常规提示:白细胞0.16×10^9/L(正常值为4~10×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0.01×10^9/L(正常值为1.80~6.30×10^9/L),均低至临床危急值。患者感染重,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血液内科主任李景斗介绍道。
患者入院以后进行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检查,明确了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同时,血液内科积极与北京医院血液科相关专家沟通交流,听取专家治疗意见。
凶险!重症患者死亡率可高达90%
患者白细胞极低,导致感染很严重,在专家指导下,给予多种特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由于炎症反应或可能的药物毒性损害,患者可能在疾病过程中出现或发展为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多脏器不全。
因此,在诊疗过程中血液内科每日都要评估患者的脏器储备功能,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严密监测脏器功能。
“噬血细胞综合征重症患者死亡率可高达90%,这个患者当时的情况就属于重症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病情好转脱离生命危险
据悉,经过治疗,患者目前病情已经平稳,没有生命危险了。饮食也明显改善,乏力症状明显减轻,近期查血常规,白细胞已升至正常水平。
主治医生介绍说,现在患者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了,但是后续还需要继续跟进治疗,并防止疾病的死灰复燃。
为表示感谢,患者家属送来锦旗,“我母亲病情这么重,给救过来了,感谢这里的每一位医生护士!”医院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成立于年,为邹城市地区最早、独有专科,现有床位33张,年门诊人次、年出院人次,有专业医师6人,高级职称2人,护士12人,中级职称5人,医护人员均在北京、上海、医院进修学习,具体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共发表论文十余篇、论著3部,实用型专利3项。
本科在血液病学专业紧跟国内外前沿方向、掌握新动态,将最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在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出凝血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有较深厚的功底,并治愈缓解了临床大批患者。自年开展自体骨髓移植术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等一系列疾病,为省内领先技术。
年4月引进美国进口血细胞分离机,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行红细胞单采去除术,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血小板单采去除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最大限度的免除了服药带来的副作用,同时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提供了保证。
年血液科开展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内科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等),开展了亲缘间HLA半相合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共20余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延长病人的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组于年在鲁西南地区首先开展外周深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术),年开展超声引导联合MST心电定位行PICC置管,使PICC置管成功率达到99%,为恶性肿瘤及长期输液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受到院内外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血液内科-
文案策划:品牌部
原标题:《发烧20多天没当回事,差点没命!这种病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