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的本质和发癌过程一样均尚未完全明了。有人将已经癌变的细胞潜伏在外观正常组织中的状态(潜伏癌细胞)称为癌前病变,也有人是指可逆性的增生阶段,概念尚未一致,但一般多指组织细胞化生和显着增生而言,其中也包含着独立疾病。例如乳腺病、直肠的家族性乳头状腺瘤、慢性胃溃疡、肝硬化、皮肤的黑痣及皮肤粘膜综合征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人体上某些器官的一些良性病容易出现细胞异常增生,具有恶性变化倾向,这些异常增生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称为癌前病变。
一、临床表现1、局部症状
因为肿瘤在原发病灶处的生长导致该部位解剖结构和组织形态发生变化,由此而引起相应的功能改变。肿瘤在所占据的组织中形成肿块,其大小、外形、界限、硬度、表面情况、与邻近组织关系等可作为检查与诊断肿瘤的依据。肿块可引起继发症状,如疼痛、压迫、溃疡、出血、感染、梗阻或功能障碍等,使病人感到不适与痛苦,特别是肿瘤压迫与侵犯神经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据肿瘤生长部位不同,还会有许多特殊症状,如胰头癌、胆管癌可引起黄疸;脑室、脑膜肿瘤可引起颅压升高等。
2、全身症状
肿瘤早期出现的全身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局限;若能在出现早期症状时引起注意,即可早期发现肿瘤,及时进行治疗。早期症状成为恶性肿瘤的“报警信号”;在临床上尤为重视恶性肿瘤出现的第一个惹人注意的早期症状,称之为“首发症状”。不同的肿瘤“报警信号”与“首发症状”不同。
肿瘤的全身症状与病期及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早期肿瘤常无全身症状,或仅有轻微乏力不适、食欲不振;中、晚期肿瘤,由于肿瘤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并产生许多毒素,病人陆续出现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如体重下降、虚弱、发热、贫血、水肿、腹水、皮肤及关节疾患、广泛脏器转移所致的症状等。
二、病理生理学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获得性基因病三类,单基因病虽然种类较多,但其发生率很低,因此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较大的是多基因病和获得性基因病。在治疗常见的多基因病中,西药的作用机理常常较为明确,作用强度较强,但其作用靶点多是单一的。日益增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中药的作用靶点是多靶点、多环节的模式,中药的作用机理是多靶点、多环节地调节疾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药多靶点的治疗方式与西药单靶点的治疗模式相比较,在治疗多基因疾病和获得性基因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长处,实践也证明这一点,许多西医无法调治的慢性病和疾病状态用中医中药常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肿瘤在病人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两类:
1、局部的病理解剖学结构病变-肿块及周围组织的反应性改变;
2、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即机体脏器的功能性变化,这类病理生理变化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纳为“证”。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中医的证是属于医学理论中的病理生理过程,这是一类西医目前尚没有认识的基本病理过程,理论研究和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的证)是一类由于细胞因子网络功能态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中药的基本作用机理是调控细胞因子网络的功能状态,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多阶段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以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和细胞恶性增生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疾病,是一类典型的“多基因病”。
三、病理检查1、细胞学检查
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防癌普查,特别在诊断子宫颈癌、食管癌、肺癌时常为苜选的检查方法。其准确率在子官颈癌已达95%以上,食管癌达90%,肺癌达80%以上。
(1)肺部肿瘤:常用痰涂片检查或通过支气管镜取标本作涂片检查。
(2)食管、贲门和胃部肿瘤:食管、贲门常用双腔管气囊细胞采取器方法取材,胃冲洗液涂片检查脱落细胞。或在食管镜和胃镜下直接在病变部位作涂片检查。
(3)子宫颈、宫腔和阴道肿瘤:常作刮片或分泌物涂片检查。
(4)膀胱肿瘤:常用导出的尿液与等量95%乙醇混合后离心取沉淀物做涂片检查。
(5)乳腺肿瘤:可用乳头分泌物做涂片检查。
(6)胸水、腹水:可取离心沉淀物涂片检查。
(7)鼻咽部肿瘤:可在病变部位做涂片检查。
2、活体组织检查
是应用最广、价值最大的方法。能明确诊断、了解肿瘤的组织学特性。
(1)钳取活检:常用于皮肤、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食管、胃、直肠及乙状结肠、膀胱等体表或腔道粘膜的表浅肿瘤,尤其是外生性或溃疡性肿瘤。取材不应在肿瘤溃疡中心而应靠近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肿瘤组织,并应避免挤压。
(2)切取活检:适用于病变体积较大,部位较深,或尚未溃破的胂瘤,以及剖胸、剖腹探查时,确定病变性质或肿瘤是否转移。切取部位要准确,深度要适当,标本切勿挤压。
(3)切除活检:常用于病灶较小或病变较浅的肿瘤,如乳腺小肿块、表浅的淋巴瘤及其他软组织肿瘤和转移瘤等。切除活检对那些局限性的体积不大的病灶作完整的切除,既可达到活检的目的,也是一种治疗措施。
(4)针吸活检:适用于皮下肿块、头颈部、口腔内、腮腺、乳腺和骨组织肿块,以及区域淋巴结。对肺、纵隔、肝脏的肿物也可以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慎重地进行针吸活检。但有可能引起出血、血行转移或沿穿刺针道种植的危险。对深部脏器的病变不宜采用。
(5)痰液及胸水、腹水沉淀物用薄纸包裹固定,作切片检查。
3、手术切除标本的检查
对确定诊断,了解肿瘤转移情况,判断预后,评定术前化疗与放疗效果,拟定术后治疗方案,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尸体检查
对验证生前诊断,了解原发肿瘤及其转移情况,解释临床症状,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常规的病理形态学检查
(1)脱落细胞学检查常用的有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子宫颈癌,痰涂片检查肺癌,胸、腹水离心后作涂片检查胸腔或腹腔的原发或转移癌和尿液离心后涂片检查泌尿道肿瘤等。我国医务工作者研制成食管细胞采取器(食管拉网法)检查食管癌及贲门癌(阳性确诊率为87.3%~94.2%)。还用鼻咽乳胶球细胞涂片、负压吸引细胞法及泡沫塑料海绵涂片法等采取鼻咽分泌物检查鼻咽癌,提高了阳性诊断率(阳性率为88%~92%)。用胃加压冲洗法采取胃内容物检查胃癌,也使阳性诊断率有了显着的提高。
(2)活体组织检查从患者身体的病变部位取出小块组织(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钳取、切除或穿刺吸取等方法)或手术切除标本制成病理切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以确定病变性质,作出病理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体。这是诊断肿瘤常用的而且较为准确的方法。近年来由于各种内窥镜(如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和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但可以直接观察某些内肿瘤的外观形态,还可在其指引下准确地取材,进一步提高了早期诊断的阳性率。
6、新检查方法
(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化是最近10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已被广泛运用肿瘤研究和诊断,其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组织中的未知抗原或者抗体,主要是肿瘤相关抗原(肿瘤分化抗原和肿瘤胚胎抗原),借以判断肿瘤的来源和分化程度,协助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即PAP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etechnique)和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即ABC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 目前能用于肿瘤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抗体已不胜枚举。由于经验的积累,过去认为在诊断某些肿瘤上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也不是那样特异了。因此在判断结果时必须紧密地结合形态学和临床改变。
(2)电子显微镜检查迄今尚未发现可据以诊断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异性的超微结构改变。因此要鉴别是否为肿瘤和肿瘤的良恶性仍主要靠光镜观察。但电镜在确定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鉴别肿瘤的类型和组织发生上可起重要作用。例如鉴别分化差的癌及肉瘤;区分各种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Ewing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及未分化小细胞癌。
在电镜下,癌细胞之间常见较多的桥粒连接或桥粒样连接,因而可与肉瘤相区别。在恶性小圆细胞肿瘤中,各类肿瘤也有其超微结构特点,如神经母细胞瘤常见大量树状细胞突,在瘤细胞体及胞突中均可查见微管和神经分泌颗粒;Ewing肉瘤的瘤细胞常分化差,胞浆内细胞器很少,但以大量糖原沉积为其特点: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可见由肌原纤维和Z带构成的发育不良的肌节;小细胞癌常可见细胞间连接和胞浆内神经分泌颗粒;恶性淋巴瘤除可见发育不同阶段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外,不见细胞连接、神经分泌颗粒、树状胞突和糖原沉积,从而可与其他小圆细胞肿瘤区别。
(3)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流式细胞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定量分析细胞的新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肿瘤研究,特别是应用于瘤细胞DNA含量的检测。许多资料表明,实体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大多为非整倍体或多倍体,所有良性病变都是二倍体。检测异常DNA含量不但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且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4)图像分析技术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基本上是定性的,缺乏精确而更为客观的定量标准。图像分析技术(imageanalysis)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缺点。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态定量技术已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在肿瘤病理方面图像分析主要应用于核形态参数的测定(区别癌前病变和癌;区别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及判断预后等),DNA倍体的测定,显色反应(如免疫组织化学)的定量等方面。
(5)分子生物学技术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肿瘤研究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重组DNA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DNA测序等新技术在肿瘤的基因分析和基因诊断上已经开始应用。例如对恶性淋巴瘤,利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和PCR方法,可以对样本淋巴组织中是否存在单克隆性的增生做出判断,从而协助形态学诊断。这些技术还被用于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研究。
四、诊断恶性肿瘤是占位性病变,确诊肿瘤特别是非血液系统的实体瘤要判定肿瘤的部位(定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定性)以及生长播散状况(定期)。恶性肿瘤可分为早、中和晚期,诊断肿瘤早期至为重要,早期癌包括原位癌,直径小于0.5厘米的初期癌(微小癌)及未浸及区域淋巴结及邻近器官的局限表浅癌。进展期癌出现直接浸润扩散及经淋巴道或血行转移,产生相应的症征,诊断较为容易。
询问患者病史应仔细、准确及客观。一般包括现病史的主要症状、发展经过和诊治情况。既往病史应了解与现症有关的疾病,这些可能与现患肿瘤相关的癌前疾病为诊断提供线索。此外还要询问个人生活习惯、家族成员患癌史。妇女的月经、生产及哺乳情况也应了解。肿瘤患者早期的常见症状有:身体任何部位发现不消退肿块,疼痛,持续发热,病理性分泌物,经久性消化不良,吞咽障碍,咳嗽,大便习惯改变,久治不愈的溃疡,原因不明的消瘦,不规则阴道出血等。有的早期肿瘤患者无明显症状。体检要注意全身状况、浅表淋巴结,做详细全身检查,如发现肿块应注意部位、大小、形状、边界、表面、硬度、活动、压痛等。
影像学方法肿瘤增大到一定体积即可利用影像学方法发现。由于设备与技术进步,可测出1厘米或更小的肿瘤,还包括X射线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电子计算机X射线体层摄影(CT)检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这些方法可确定原发部位癌灶,还可发现有无转移,由于不是创伤性检查,易为患者接受。应视病灶情况与条件,选一两种或多种检查技术做出综合诊断;为了做出最后定性诊断,还应争取做病理活组织诊断。
活组织检查:按照肿瘤的部位与大小,决定活检方法,消化道、呼吸系、泌尿道、妇科等部位的肿瘤可经内腔镜直视下钳取活组织送检。内脏实体肿瘤如肝、肺、胰腺以及后腹膜恶性肿瘤需用特制穿刺针在超声波或CT引导下吸取活检。如有体腔积液或分泌物还可留取做肿瘤细胞学检查。非实体造血系统肿瘤可留取血液、骨髓做检查确诊。在以上方法得不到病理诊断时,有时需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获得活检结果。浅表肿块较易切检,内脏肿瘤则需行探查术,目的是明确诊断,若可能时同时彻底摘出或姑息切除肿瘤。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尽在病理沙龙
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私人定制,我们更专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