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血液科副主任、淋巴瘤病区李玉富说:“淋巴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的中年人群发病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饮食不规律,长期接触辐射,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压力过大都有可能诱发疾病。”
01
说了那么久,啥是淋巴系统呢?
淋巴系统是我们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想象成像血液系统一样,遍布和循环于全身的网络结构,只不过在里面循环的是淋巴液。
淋巴系统包括胸腺、淋巴结、淋巴管道和其他淋巴组织,帮助我们抵抗病原的侵袭。
而淋巴瘤,就是淋巴系统中淋巴细胞出问题了。
正常淋巴细胞变成了恶性细胞。这非常可怕,这些恶性细胞等于是我们免疫系统的“叛军”,可以沿着淋巴系统全身跑,四处破坏。
“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后者占90%左右,真正的分型型非常多,迄今已经分出近百种类型了,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李玉富说。
02
这么可怕,早期有什么症状?
淋巴瘤很会伪装。早期不痛不痒。
我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淋巴综合病区主任刘艳艳说:“早期淋巴瘤症状表现不明显,并且多数病人无明显不适感,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发展到了中晚期的原因所在。”
刘艳艳提醒,淋巴瘤症状主要表现为肿大淋巴结,通常在淋巴结聚集的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肿大较明显。开始时可能只有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且越来越肿大,大部分患者都是这样发现自己得病的。
另外,不少病人会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等全身表现。淋巴瘤可以出现在身体各个脏器,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发生在胃肠道的淋巴瘤,会有腹泻、梗阻、便血等症状。
03
这6类人需慎防淋巴瘤
刘艳艳提醒:这六类人要定期自查,触摸身体表层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尤其是注意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肿块。
1
1.工作或者学习压力大。
2.经常熬夜,免疫力低下。
3.长期过度疲劳,饮食不规律。
4.经常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者。
5.经常使用劣质染发剂。
6.经常接触含苯或有机溶剂的化学制剂。
04
如何通过自查来发现淋巴瘤?
李玉富提醒,通过以下方式可以自查。
1.进行性淋巴肿大,需要引起警惕。自查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有时可能触及到小淋巴结,这很常见。体检时的B超有时也会报告淋巴结肿大,这并不意味着患了淋巴瘤,可以留意观察,如果进行性增大,就应该引起重视。
2.淋巴结一般无触痛。肿瘤性的淋巴结肿大,除了进行性的增大以外,往往没有触痛。
3.质地硬,需要引起重视。一般来说良性的淋巴肿大触诊较软,类似用手指触摸嘴唇的感觉,而淋巴转移的实体肿瘤质地是硬的,摸上去如同触摸自己额头的感觉,淋巴瘤质地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形态饱满,摸上去如同触摸自己的鼻尖。
这些仅为临床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不能据此确定诊断。
专家简介
李玉富,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淋巴瘤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医院淋巴瘤首席专家,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享受河南省政府津贴专家,河南省血液病治疗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常委。擅长淋巴瘤、白血病及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各种亚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刘艳艳,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淋巴瘤研究所所长,临床研究部主任,美国Nebraska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临床特色和优势: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淋巴肿瘤规范治疗和难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整体化治疗。
往期回顾
29岁美女直播患癌过程,引无数人泪崩,这种恶性肿瘤到底有多可怕?
耐药原因找到了!河南专家揭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耐药新机制!
从李开复到“李康复”--对于淋巴瘤的防治听听专家怎么说
责编:庞红卫编辑:陈玉博图片来源于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