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关资料表明,全国每年约新发大肠癌13万例。大肠癌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15%,这种疾病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加上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减少,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在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中,饮食、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要大于遗传、种族的因素。人们的饮食中,脂肪和纤维素的摄入量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日常摄入纤维素较多的人,大肠癌的发病率较低。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油腻饮食能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逐渐在肠道内形成致癌物。
预防大肠癌三大法宝
1合理饮食,改变不良习惯。先要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建议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适量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主食中,应适当增加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防治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
3定期检查。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这些人更要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外形变扁、变细等,需及早进行肠镜检查。
李湘红主任医院肿瘤科主任,兼任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女医师协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秦皇岛市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秦皇岛市“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于中医院、解放军医院移植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医院淋巴瘤科进修学习。年完成我市首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成功救治一名13岁的淋巴瘤患者。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处理实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主持并参加科研项目8项,其中2项分别获得省卫生厅及秦皇岛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湘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