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9日,又一个忙碌的早上,主任查房刚结束,科里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这是一个年轻的病人,肢体健全,却需坐着轮椅行走,姜永健主任几句简短问诊,患者已是气喘吁吁、一字一顿才能完成。陪同就诊的是患者的父亲,满脸的憔悴与焦急。

初诊:多地辗转考虑为肺炎

安顿下来,测量生命体征,心率次/分,氧饱和度90%。采集病史:患者小汪,29岁,六安市金安区人,本科学历,现无业长期活动于网吧。年4月第一次出现咳嗽,咳痰不适,上海某院按“肺炎”治疗后症状缓解。年10月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痰白,无咯血,当地就诊后服“止咳药”症状稍有缓解。年3月起咳嗽咳痰加重,痰白、粘、难以咳出,并痰中带血,多为暗红色血,伴活动后胸闷气喘等不适,症状进行性加重,当地再次给予抗炎治疗始终未见好转。入院后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并两肺节段性肺不张。但病人自述无吸烟史,整个病程中亦无发热。

(治疗前)

复诊:多学科会诊确诊罕见案例

为了更好的明确病因,对症施治,5月12日下午,医院多学科会诊(MDT)专家组对小汪的病情进行了紧急会诊,根据病史,初步考虑为肺恶性肿瘤不能排除,建议先行纤维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酌情再做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5月13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右侧支气管均可见新生物浸润生长,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多点活检。镜下诊断:肺癌,待病理。5月15日病理提示:考虑恶性肿瘤,待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诊断。

5月22日、24日反复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最终多学科会诊专家组讨论后,确诊其为以肺部广泛病变为特点的恶性淋巴瘤,这样罕见的案例让现场的不少已退休的高年资老专家们也颇感意外,但好在病情确诊了,相应的治疗方案也应运而生。根据MDT治疗方案的建议,5月25日我科给予“CHOP”化疗1程,6月1日再次复查胸部CT:肺内病灶明显缩小,患者的身体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一次治疗后)

回访:MDT应广泛推广挽救更多生命

6月12日,小汪和他的父亲一起来到了首诊专家姜永健教授的诊室里,医院多学科会诊(MDT)专家组的专家们。此时的小汪已经恢复了行走能力,整个人的气色和状态也基本与正常人无异。说到动情之处小汪的父亲泪流满面,甚至要下跪感谢。在姜教授和现场其他病患、工作人员的一再劝说、安慰下,这对父子才深深地鞠躬后离开了诊室。

在随后的一次电话回访中,小汪父亲反复表示,医院也做不到的先进诊疗模式拯救了他们生命,他医院能普及多学科会诊(MDT),让更多的患者挂上一个号,就能享受多名技艺高超、医德高尚的多学科专家们,为他们这些需要节约诊疗时间和费用的肿瘤患者们把病看好,让更多的生命不再受病魔的威胁。(生物治疗科石燕平)









































云南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佳药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