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06/7117848.html

年6月24日下午6:40,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举办了第期学术活动。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医院肿瘤科淋巴瘤团队、医院血液科、医院肿瘤科、医院血液科、医院、医院血液科、医院血液科、医院血液科、医院血液科、解放军医院血液科等20余名专家参与了本次多省份、多学科学术活动。

张明智教授和张智慧教授进行开场致辞,随后王新华教授从医疗、科研、对外交流等各方面对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做了详细的介绍,继而医院血液科王黎教授以西达本胺在双表达DLBCL中的探索为题,从双表达DLBCL的特点、CR-CHOP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实践、西达本胺抗肿瘤机制等方面进行学术分享。随后进入病例分享环节。

病例分享一

1.病例简介(病例来自医院)

患者,焦某,女,46岁,以“确诊滤泡淋巴瘤1年7月余,腹胀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年7月患者因“劳累后咳嗽、胸闷伴腹胀10余天”就诊于医院,PETCT示(.07.24):1.颈部双侧I-V区、双侧锁骨上、双肺门、纵隔1、2、4、5、6、7、8区、左侧内乳淋巴结引流区、心膈角、双侧膈上淋巴引流区、双侧腋窝、双上胸壁肌间隙、双侧膈肌脚后、腹腔肝胃间、肝门区、腹盆腔肠系膜及腹膜后、双侧腹股沟多发软组织结节及肿块影,代谢活跃,考虑淋巴结恶性病变(淋巴瘤?);2.胰腺体积增大,代谢活跃,考虑胰腺恶性病变(淋巴瘤浸润?);3.脾稍大,代谢活跃,恶性病变(淋巴瘤浸润?)可能性大。行CT引导下腹腔淋巴结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医院病理会诊:非霍奇金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1级。免疫组化:CD20+,CD3-,MUM1-,PAX5+,CD10+/-,CD5-,CD21FDC+,BCL6少量+,CD23-,KI67+5%,BCL2-,CyclinD1-。骨髓流式细胞学提示:异常淋系表型,R7门:为异常成熟B淋巴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5.28%,表达CD19,CD10,CD22,CD20,Kappa,弱表达CD23,FMC7,不表达CD5,CD2,CD7,CD4,CD8,CD16,CD56,CD57,CD3,Lambda,细胞体积偏小,FL?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1级IVXSA期,侵及横隔上下多处淋巴结、胰腺、脾脏、骨髓,FLIPI-1评分为3分,FLIPI-2评分为3分,均为高危组。患者具有治疗指征,因一般状况尚良好,拒绝任何抗肿瘤治疗,进行随访观察。

.2.24出现进餐后腹胀伴腹痛,自行口服药物治疗,效差,症状进行

性加重,遂再次返院,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5Kg。PET/CT:1与我院.07.24PET/CT对比:1.腹腔肠系膜走行区软组织肿块影,较前体积增大,代谢增高,提示进展;双侧腋窝多发软组织结节影,较前体积增大,代谢增高;余双肺门、纵隔1、2、4、5、6、7、8区、左侧内乳淋巴引流区、心膈角、双侧膈上淋巴引流区、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软组织结节影,部分较前体积增大,部分较前大小未见明显变化,代谢减低;颈部I-V区、双侧锁骨上、双侧腋窝、双上胸壁肌间隙、双侧膈肌脚后、腹腔肝胃间、肝门区、腹盆腔肠系膜及腹膜后多发软组织结节及肿块影,部分较前体积缩小,部分较前大小未见明显变化,代谢减低;2.全身多处骨骼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瘤浸润;3.脾脏较前体积增大,代谢减低;4.胰腺体积增大,较前形态密度未见变化,局部较前代谢增高。骨髓细胞学正常。骨髓流式细胞学提示:为异常成熟B淋巴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0.72%,表达CD19,CD10,FMC7,CD79b,Kappa,CD20,CD22,CD81,不表达CD23,CD43,CD,CD25,CD5,CD38,CD,CD11c,CD3,CD4,CD8,CD56,Lambda,sIgD,sIgM,细胞体积偏小,符合CD5-CD10+成熟B细胞淋巴瘤表型,倾向FL,请结合临床。再行CT引导下腹腔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腹腔占位)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结合病史考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K-,CD20+,CD79a+,CD3背景+,CD43背景+,Bcl-%+,CD30+,CD10灶+,Bcl6-,CyclinD1-,Pax-5+,CD5背景+,CD23-,Mum-1-,ALK-,CD21+,Ki-%,Vim+,S--,C-myc+1%。Bcl-2、Bcl-6、C-myc断裂基因均为阴性。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VXSA期,生发中心型,侵及横隔上下多处淋巴结、胰腺、脾脏、骨,IPI为3分,aaIPI评分为2分,NCCN-IPI评分为4分,均为中高危组。于.3.12开始行R-CHOP+西达苯胺方案化疗,3周一疗程,具体为:Rmgd0,CTX1mgd1,EPImgd1,VCR2mgd1,PDNmgd1-5po,西达苯胺20mg每周2次,吃2周休1周。于.4.3行第2周期R-CHOP+西达苯胺方案化疗,剂量用法不变。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3级,乏力1级。消化道反应不明显,肝功能正常。2周期后评效为PR,继续行R-CHOP+西达苯胺方案化疗4周期,剂量用法不变。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3级(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贫血),乏力1级。6周期后PETCT疗效评价为CR。后续建议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患者拒绝,继续行R+西达苯胺治疗2周期。自.9.16-10.16行腹腔大肿块及残留区放疗:GTV40Gy/20f,CTV30Gy/20f,期间仍服用西达苯胺20mg每周2次,仍旧有3级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3级、血小板2级、贫血2级)、乏力2级。放疗结束后,因体质较差,暂停服用西达苯胺,患者持续缓解。

2.病例讨论:

付晓瑞教授(医院):本病例是一个典型的滤泡淋巴瘤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的病例,治疗依据充分,治疗效果好。王黎教授的讲座告诉大家,双表达患者能从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中获益,初此之外,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在临床工作中还有那些人群可以从此方案中获益?在此病例的治疗过程中,是出于何种考虑决定使用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回答:虽然本病例免疫组化显示患者没有典型的双表达,但是基因检测显示CREBBP基因突变丰度为74.3%,基于这个结果,患者应用西达本胺将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联合用药时西达本胺剂量需要从30mg降至20mg,以减少毒副作用。此患者治疗过程中西达本胺一直按照20mg的剂量使用,患者整体的耐受较好,同时治疗效果显著。

郭淑利教授(医院血液科):这种转化的病例在临床上比较棘手,一般临床医生会考虑使用一些新药,但是大部分新药比较昂贵,使用之前尽量掌握好适应症,给病人做如同基因检测等检查,使之后的治疗更具有指向性。

张丹丹教授(医院):本病例是一个典型的滤泡淋巴瘤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的病例,第一次病理免疫组化显示CD20阳性,CD10部分表达,首先说明这是一个B细胞淋巴瘤;Ki67指数非常低,说明这是一个增殖活性不高的惰性淋巴瘤。CD10是生发中心的标记,阳性说明是生发中心来源的淋巴瘤。另外,90%低级别滤泡淋巴瘤Bcl2阳性,此病例比较特殊,其Bcl2表达阴性,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结合形态学及其他的免疫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第二次病理的Ki67指数非常的高,而且在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时候需要排除高级别淋巴瘤和双打击、三打击淋巴瘤,相关的基因检测可以证实。最后,滤泡性淋巴瘤出现异质性的情况比较多,建议尽量取整个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检测,穿刺活检的结果有时往往不够准确。

病例分享二

1.病例简介(病例来自医院)

患者,邱某,男,59岁,以“发现右侧颈部肿块2月”为主诉于.03.13入我科。患者年1月发下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伴体重下降3kg,包块进行性增大。于.02.22至我院门诊行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提示:DLBCLnon-GCB亚型(侵袭性,双表达),免疫组化:CD20(+),CD79a(-),CD3(-),PCK(-),CD5(-),CD10(-),CD15(-),CD30(-),Bcl-6(+,70%),MUM1(+40%),Ki67(+,80%),Bcl-2(+,80%),CyclinD1(-),EBER(-),C-myc(+,40%)。入院查体:右侧颈部扪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约5*4cm,质硬,无压痛。骨髓细胞学及流式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non-GCB来源,IVB期,伴双表达,aaIPI评分1分,侵及颈胸腹部多处淋巴结、右肺、胃及小肠)。于.03.19、.04.10行R-CHOP方案化疗共2周期,疗效评价为PR。.05.01、.05.24继续行R-CHOP化疗方案第3、4周期化疗。4周期化疗后复查PET/CT提示:1、颈胸腹部及右腹股沟区散在淋巴结,原病灶累及胃壁、右下腹小肠:上述均较前缩小、代谢减低,其中右肺结节及纵隔右肺韧带旁、横膈后组、左肾上腺旁淋巴结较前显示不清:Deauville评分4分。疗效评价PR。以上征象系治疗后肿瘤活性部分受抑。右侧声带区域局部代谢增高灶;.06.18、.7.10行R-CHOP方案+西达本胺第5、6周期化疗(美罗华:mgd0+VDS:4mgd1+CTX:1.1gd1+EPI:mgd1+Pred:mgd1-5;21天一周期,西达本胺20mgpobiw;用2周停1周)。第5、6周期化疗后2月复查PET/CT:1.颈胸腹部及右腹股沟区散在淋巴结,原病灶累及胃壁、右下腹小肠;上述大部分较前缩小、代谢减低;Deauville评分3分。以上征象系治疗后肿瘤活性部分受抑。6周期化疗结束后:1)继续口服西达本胺20mgpobiw;2)。不良反应:1、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均为I-II度。2、非血液学毒性:恶心、乏力、纳差,均可耐受。总体不良反应可控。

2.病例讨论:

王业生教授(医院):本病例是一个双表达的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应用RCHOP4周期后达到PR状态,加用西达本胺2周期后,患者达到CR状态。患者在使用RCHOP四周期后,PET/CT评价疗效为PR状态,应为难治病人,多半需应用来那度胺、伊布替尼等二线方案。请问患者四周期后仍然使用RCHOP且联合西达本胺的思路?回答:患者受累范围广,病变肿块较大,患者化疗四周期后,PET/CT评分为4分,认为RCHOP方案是有效的;医院使用西达本胺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经验,由于患者肿块大,受累范围广,故考虑联合西达本胺+RCHOP方案。

梁雪教授(解放军医院):双表达淋巴瘤近年治疗越来越规范,此病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治疗思路,问题:1.西达本胺对顺铂、VP16等化疗药物有增敏作用,如果二线使用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是否也会获得较好的疗效?2.对于双表达淋巴瘤,常规的化疗效果不佳,是否能够在初治的时候参照双打击淋巴瘤的方案,选择强化疗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患者是否能够更加获益?3.患者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多久?回答:本患者西达本胺20mgbiw口服三个月,后因经济问题停止服药,复查血常规一般为II度骨髓抑制,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双表达患者,一线强化治疗的受益要高于RCHOP,一线也可以选择来那度胺或者选择BTK抑制剂,也有相应临床试验证实。

刘晓娟(医院血液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淋巴瘤,双表达、双打击预后很差,何种化疗方案能提高这些病人的获益一直在讨论和探索中。本病例在西达本胺治疗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值得我们借鉴。问题:对于初治、高危、难度较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的选择,有来那度胺、伊布替尼、西达本胺这些选择,如何优选RCHOP+X方案中的联合用药?回答:对于这些病人,需要综合患者如年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做出选择。伊布替尼的价格昂贵,但在高危患者中疗效很好,因为费用问题,能够长期使用伊布替尼的患者比较少。来那度胺因为多种的抗肿瘤机制,在临床工作中,如果考虑患者是一个复发难治病例,来那度胺是使用最多的药物。西达本胺最多应用于复发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效果较好。在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中应用相对较少。在本病例中我们应用西达本胺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尝试也是较为成功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