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射科订阅号↑↑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周四诊断课堂的干货,由主讲老师付凤丽为大家带来《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

▲课堂实况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一些基本知识。

概述

病变仅存在脑内,无全身受累表现,为结外淋巴瘤

约占全部原发性脑内恶性肿瘤的6%

好发于40-60岁

以B细胞型为主,T细胞型少见(10%)

病程短,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自然病程多为3-5月

起源: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靠近脑中线的深部脑组织,以幕上分布为主,如额叶、颞叶、基底节、胼胝体和脑室周围白质区

一般无钙化,出血、囊变少见

典型影像学表现

单发或多发,以多发病灶常见

CT平扫多成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即类脑膜瘤信号改变,DWI呈高信号,ADC值较低

显著无血管增生的乏血管肿瘤,但瘤细胞以血管周围间隙为中心,呈浸润性生长,破坏血脑屏障导致造影剂外漏

CT/MRI增强:均匀显著强化

肿瘤的大小与瘤周水肿、占位效应不成比例

典型病例

病例一:女,45岁,无意中发现口角歪斜,伸舌左偏半个月余,头痛进行性加重5天。

病例二:胼胝体膝部淋巴瘤女,51岁,头痛、头晕半月

病例三:女,59岁,恶心1周,呕吐1天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不典型表现

钙化

出血

坏死

鉴别诊断

位于大脑表面单发的淋巴瘤需要与脑膜瘤鉴别

鉴别诊断

胶质瘤:肿瘤内常有钙化、囊变、坏死,密度或信号不均匀,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多为不规则的环形强化

鉴别诊断

多灶性原发性脑内淋巴瘤需要与转移瘤鉴别:

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发病部位:脑内转移瘤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范围的皮髓交界区;淋巴瘤位于近中线的脑室周围及脑表面

鉴别诊断

均质强化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有时需要与结核瘤鉴别:

结核瘤和淋巴瘤均可在0.9-1.6ppm处出现明显的Lip峰,但结核瘤脑正常代谢物质(NNA波、Cr波、Cho波及MI波)明显降低或缺乏,淋巴瘤表现为Cho峰升高。

诊断要点

老年男性居多,80%位于幕上,多位于近中线的深部脑白质区

类脑膜瘤密度或信号特征

囊变范围小,AIDS患者囊变较多

钙化罕见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形态多样,边缘不规则。典型表现为结节样、握拳样、团块样、蝶翼样强化;边缘多有“棘状”突起及分叶,出现“缺口征”、尖角征“”及“脐凹征”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MRI表现不一样:信号不均,D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不均匀强化

MRS:NAA峰下降,Cho峰升高,出现高大的Lip峰

读到这里今天的上课内容就结束啦,小编为大家的认真态度点个赞,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欢迎留言,感谢大家的支持。

广而告之

医院放射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